德育背景下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策略

2021-07-29 04:14蔡海香
教育界·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

蔡海香

【摘要】德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课后服务工作是延长德育教学时长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德育背景下,班主任应当主动地学习新颖的指导思想,健全德育工作的人员构成,以便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课后服务工作;小学

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成长,使学生告别不良的言行习惯,从而助力良好道德素养的发展。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了配合教育督查工作的开展,真正地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指导,一线小学班主任开始主动地转变以往的管理思想,发挥教育服务的功能,努力地关注学生的课后学习状态,以便切实地解决小学生在课后无所事事、言行败坏等问题,让学生成长为拥有高尚品格的人,为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学习指导思想,科学开展工作

教育思想是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動的指南。班主任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才可以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当利用多元方式学习新颖的教育思想,基于这些教育思想开展德育方面的课后服务工作,使学生在班主任的科学引导下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学习新颖的课后服务工作教育思想时,班主任除了通过学校安排的方式进行学习外,也可以主动从网上检索一些公开课,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学习到更多科学的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思想。

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两种方式学习德育方面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思想。

首先,在线下,班主任可以先在学校开展的学术交流会中学习,了解教育部的新文件和新思想,确立德育指导的大方向,安排好课后服务工作。接着,班主任可以在年级组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加强同行之间的沟通,加深对新颖教育思想的理解,更好地安排德育方面的课后服务工作。

其次,在线上,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检索的功能,查找与新颖教育思想有关的微课、公开课等,在浏览这些课程的过程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积累更多与德育教学有关的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思想。

显而易见,班主任通过多元渠道学习新颖的教育管理思想,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站在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角度进行课后服务工作的安排,使学生在课后循序渐进地进行高尚品德的学习,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二、健全人员构成,协调各方资源

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从来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义务,家长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学校教育相比,课后教育是家长的主场。因此,在德育背景下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时,班主任应当主动地与家长进行联系,打造完善的德育指导体系,健全德育教学的人员结构,以便学生在家长和班主任的双重指导下实现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此外,现代即时通信技术在课后德育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搭建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

比如,班主任可以创建一个交流群,将学生家长加入交流群中,以便为课后展开德育指导搭建良好平台。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在交流群中定期为家长介绍一些德育指导的技巧,使家长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德育指导能力,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班主任也可以引导家长在交流群中反馈信息,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道德素养情况,并指导家长对学生的遗留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协助家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后服务,助力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班主任使用即时通信技术搭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能够有效地指导家长提高德育指导能力,让家长配合学校在课后做好德育工作,以便班主任真正地发挥自身的课后服务作用,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给予选择权利,自愿选择参与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有属于自己的想法,而且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不相同。因此学生有选择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否参与班主任的课后服务,是否愿意在课后继续接受班主任的德育指导,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发展。为了尽可能地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后服务活动中,班主任应当主动地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告知学生详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最终期望达到的效果等,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积极地接受班主任的课后服务。

在让学生自由选择之前,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为学生介绍课后服务工作对于其发展高尚品质的重要价值以及服务形式等,使学生主动地接受这项服务。在班会中,班主任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高尚品德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形成高尚品德。接着,班主任为学生讲解课后服务工作对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作用,让学生产生接受班主任课后服务的意识。同时,为了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班主任要将一些灵活、有趣的课后服务形式告知学生,调动学生接受班主任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班主任主动地为学生介绍课后服务工作对培养高尚品格的重要性,并为学生讲解课后服务中的趣味活动形式等,可以让学生产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动力,积极接受班主任的课后服务。这样班主任就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

四、展开多种形式,拓宽德育路径

在课后服务中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班主任的德育指导方式不能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形式,应当打破常规,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使学生在多重教育指导下认识到高尚品格的内涵,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此外,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主动耗费精力进行知识探究的源泉。学生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后,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班主任设定了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形式后,可以增加学生对课后服务的黏性,使学生乐于参加课后服务,接受班主任的德育指导。

例如,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偏好等,班主任可以设计如下课后服务活动。

第一,每天放学后,班主任可以开展“校园环境我能行”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放学之后打扫学校卫生,使学生认识到校工、清洁人员的不易之处,能够主动地将垃圾放在指定的位置。

第二,班主任可以开展“废物再造”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在社团中主动地收集生活中的废弃物,思考如何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以便学生形成节约、环保等意识。

第三,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道德修养有关的图书,使学生在读书中获得养分,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

不难看出,班主任根据学生爱玩、爱动的天性,在课后为学生安排多样化的服务活动,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强化自身道德素养的方式,使学生被多样化的活动所吸引,主动地将注意力放在活动中,亲身参与活动,逐步提高道德素养。

五、细化时间安排,做好人员分工

不同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不同素养的发展。班主任为学生安排了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活动后,如果不为学生合理地规划这些活动的时间,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错失参与某些活动的机会,导致其道德品质存在缺陷。所以,班主任应当协调好各个活动的时间,使每個活动可以形成紧密的配合,共同助力学生高尚品格的发展。此外,在细化各个活动的时间后,班主任要为不同的活动设定特定的负责人,以便学生可以真正地利用课后时间强化对道德品质的认识。

比如,班主任可以将课后服务的活动限定在下午五点以后,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班主任在课后的德育指导,延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时间。随后,班主任可以合理地安排各个类型活动的时间,让课后服务的效果更持久。如上完课后,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情。在课后服务活动即将结束时,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阅读类的活动,让学生可以“收心”,恢复精力。此外,为了让德育指导的效果落到实处,在每个活动中,班主任除了自己对学生进行监督外,还应当让学生担任负责人、监督人,使学生主动地查看活动的完成情况,以便在反馈给班主任时获得针对性的课后服务,精准地发展道德素养。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特点等合理地安排各个活动的时间,并为学生赋予相应的角色,能够让学生在科学的活动规划中提升道德素养,形成高尚品格,实现德育背景下课后服务工作的价值。

总而言之,在德育背景下开展有效的课后服务工作,能够延长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离开课堂后,依然获得班主任的科学指导和精准服务,从而深入认识高尚道德情操的内涵,提高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梁亮.互联网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才智,2020(09):175.

李娟娟.浅析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78.

马国华.回归初心 以德育人——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J].中国农村教育,2020(10):51,50.

王倩.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探索[J].华夏教师,2020(06):86.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