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生渗透生命教育管见

2021-08-01 08:13魏宏杰
教学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高中生心理健康

魏宏杰

【摘要】新课改和新高考下高中生心理危机屡屡出现。如何准确识别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调适心态、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全社会、家庭、学校都要共同行动,一起应对学生的特殊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科和高中生的特点,渗透生命教育。

【关键词】特殊心理   健康理念心理干预

马斯洛认为,心理更健康的人更有自主性,更有相对的独立性。高中学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在在线教学网课期间所反映出来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尤其是有关危及学生生命健康的意外事件的发生令人担忧。学校教学中对高中生渗透生命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防护意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新时期高中学生不良心理,砌好学校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奠基石

(一)应考压力下高中生不良心理表现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状况原本具有不稳定性,负面心理时有表现:

1.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家庭常常造成学生自我为中心,表现就是自私。他们大多性格孤僻、冷漠,遇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缺乏友好的互助精神,而且虚荣心。人际交往中不受同学欢迎。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类人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管理或干预,遇事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决定。

3.厌学心理

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毅力去攻克难题。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有了“破罐破摔”的心理,易对教师形成抵触情绪。由于成绩不好或做错了事,常受指责、批评,产生厌学心理。

(二)高中生特殊心理形成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

青少年时期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

2. 家庭因素

一些家庭不良的教育方式,例如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期望值過高,要求过严等,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

3. 学校因素

部分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施教过程不够尊重学生,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

4. 社会因素

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形成。

二、牢固树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紧抓学校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关键点

(一)加强心理教育是高中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1.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心理品质好的人,情感丰富,理智健全,富有同情心和民族自豪感。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热情待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迎接更大的挑战。

2.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智慧和才能的增长

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正当的兴趣,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因而富有创新能力,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挫折能很好的应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努力奋斗直至成功。

(二)加强心理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社会需要高素质和人格修养的人才,在竞争中寻求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三、科学制定矫正高中生不良心理对策,奏响学校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主旋律

(一)呼吁全社会树立新的健康模式

1.改变旧的健康观念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状态。我们必须树立生理、心理和社会等立体健康模式,把健康教育转到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上来。

2.不断提高家长素质

有关部门应加大继续教育力度,通过办社区居民文明学校、专业教育证书制度等形式,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之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建议家长科学实施家庭教育

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是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家长应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既要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又要注重对孩子的正面影响,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家长要认真了解孩子的学习,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学习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孩子能够愉快地、努力地在老师指导下学习。

3.家长要常与教师沟通交流,协助学校教育孩子。高中生心理和行为受同伴及自身思维的影响较大,受教师的影响也较大。常与教师交流,当学生心理异常时能及时引导、教育,使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三)学校必须长抓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氛围

 学校应该营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教师应以民主治班,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

2.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

学校应办好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请家庭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

(四)要求学科教师时常关注学生心理

1.教师要致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健康的状态。

2.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改革教学方法。

3.教师更应关注处于弱势的学生

按照布鲁姆的研究,除少数智力落后的学生外,95%的学生学习差异在习得性方面,只要改善教学过程,应该有95%以上的学生学业成绩是优秀和良好的。

(五)期望班主任尽力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1.班主任要转变思想观念,用平等的眼光看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

2.班主任教师要加强心理科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及规律。

3.班主任教师要把各项教育、教学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全统一的人格。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生命教育过程中,帮助高中生克服不良心理,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学校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郭文.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8

[2]黄希庭 .心理学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6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高中生心理健康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