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1-08-02 11:04刘建琼张程赬刘海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共情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

刘建琼 张程赬 刘海艳

(广东省粤北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韶关,512200)

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记忆和感知觉,会导致日常行为的不协调。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负担[1]。精神分裂症发病具有反复性,因而护理时需要护理人员极大的耐心。共情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着重在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改善患者预后也有显著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旨在探讨共情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至12月粤北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5.63±5.33)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22±0.53)年。对照组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7.27±4.90)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68±1.17)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制定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2)均处于恢复期或缓解期;3)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1)有药物或乙醇依赖史患者;2)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患者;4)无法有效配合治疗及拒绝治疗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叮嘱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服药。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共情护理干预。1)共情知识培训:根据共情护理的要求,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共情护理的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具体操作手段等,使护理人员能够了解共情护理的具体模式,并且将共情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耐心为患者讲解,并通过学习交流的方式加强对知识的巩固。2)共情护理措施实施:在对患者进行共情护理时,要仔细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时态度要坚定,要考虑患者的感受,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对于未能及时回复的患者,要采取温和、和蔼的态度,语气要轻,以消除患者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家属了解患者的脾气性格等,根据患者的性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并站在家属的角度了解患者的处境,并且施以有效护理,以改善患者病情。此外,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不同,因而在护理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且灵活运用各种护理技巧,从而提高护理效果。3)共情反馈:通过共情护理措施的实施,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基本可以建立起共情反馈机制,患者能够将自身的表情、动作、言语等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建立回应-反馈-回应的模式,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维持患者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的提高。

1.5 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共7个项目,分别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项目分值为3分,总分为0~21分,分值越低说明睡眠质量越好。2)述情障碍:采用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分,包括3个项目20个条目,3个项目分别为情感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和外向型思维,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总分为0~80分。3)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抑郁及焦虑状态进行评价,分别包括20个条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总分为0~80分。分数越高,焦虑、抑郁倾向越明显。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评分及TAS-20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的PSQI评分及TAS-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的PSQI评分及TAS-20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评分及TAS-20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的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的SDS评分及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已经成为社会公共问题,其病因尚不明确,一旦获病很难治愈,且治疗后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给医护人员的救治带来较大困难。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情容易反复,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在使用药物维持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制定科学、有效、全面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增强患者机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3]。共情护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科学的护理模式,在护理时以患者为中心,着重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干预,通过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旨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共情护理模式能够体现护士的基本素养,能够对患者的情感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通过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尊重,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改善患者预后。

有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共情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这说明共情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等负性情绪,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也有研究表明,采用PSQI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共情护理患者护理后的PSQI评分、TAS-20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护理后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负性情绪。究其原因,可能是共情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设身处地地着想,能够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共情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以患者为中心,了解患者的言行、情绪,从而使患者能够被认可,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念,促进预后的改善。研究表明,共情是相互的,患者和家属在得到认可后,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也是一种肯定,大大增强护理人员的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从而对改善护患关系起到重要作用[6]。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焦虑、抑郁等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共情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