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运球训练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2021-08-03 10:52朱伟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9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解决对策小学体育

朱伟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中小学体育课程需要建立专业化的运动教学、体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综合性的成长和发展。在小学篮球运球训练中,存在训练方式单一,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大,缺乏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困境问题,严重影响了训练的实效性。为了解决小学篮球运球训练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符合小学生篮球运球训练的方式和方法,既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篮球运球训练;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下,篮球这个项目得到了全面普及性的发展,促使国民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也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中,受学生兴趣差异、身体差异、意识差异的影响,篮球教学的开展较为困难,即使是基础的运球教学,很多学生也主动参与。这降低了打篮球锻炼身体素质、培养篮球技能等的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落实生本思想,全面优化篮球运球训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喜欢打篮球这一项运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运球技术水平,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果。

一、小学篮球运球训练的问题分析

(一)训练方式较为单一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新课改下虽有了教育思想的转变,但是在教学的方式上却很少有所改变,还是以机械化的反复练习为主,缺乏变化和兴趣激发,所以,体育课程中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消极训练,不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在篮球运球训练中,训练方式大多都是硬性任务,要求学生规定拍球,如排球时走多远,要拍多少下。可见,篮球运球没有发生实质性的的变化。这造成部分学生不喜欢篮球运球训练,认为篮球运球训练没意思。因此,学生掌握不了篮球运球训练的基础动作。那么,变化性的创新也就没有实践,从而影响了课程训练的实效性。

(二)学生能力差异较大

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初期,其身高、力量都略显不足,并且身体的能力差异较大,很多高年级学生也出现无法完成篮球训练的情况。针对学生能力差异较大的情况,一些教师并没有进一步去做教学调查和解决问题,依旧以统一化的训练形式和进度进行教学,这让很多学生感觉篮球运球训练很难,从而挫伤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学生能力差异是小学篮球运球训练教学中肯定会遇到的困境,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就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而且运球训练教学的开展也会陷入困境,影响学生对于篮球训练兴趣的建立,制约运用意识的建立。

(三)学生对于运球训练不够主动

小学篮球运球训练还呈现出不够主动进行运球训练的问题,依赖教师的安排,并且在运球训练的过程中不做思考,也不做创新。这制约了学生的篮球运球技术水平的提升。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训练的过程中过于理论化,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成长状态,所以学生的训练主动性就会下降。此外,学生对于篮球这项运动的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化的训练不能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也会影响学生对篮球训练对于提升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知。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让运球训练得到延伸和应用,并且增加学生的训练需求,促进自主性的训练。

(四)缺少运动兴趣培养

现在的体育课程需要以技能教学、体育精神培养、运动意识培养作为核心,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的小学篮球运球训练,其教学设计缺乏新颖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且运球训练只发生在课堂当中。受现今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学现状的影响,很多家长限制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更加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这就造成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体验感较差,在主观上将之作为一个简单的任务,无法建立终身运动意识,因此,影响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篮球运球训练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小学篮球运球训练中的问题,在解决对策上要从学生的训练参与和综合成长出发,建立符合小学生兴趣,能够推动篮球运动兴趣建立和意识发展的内容。

(一)建立多样化的训练方式

篮球运球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各种变化的运动,所以,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将教育思想的转变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建立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训练参与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训练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篮球运球感。比如,做完简单的原地运球动作后,教师可以设置左右手交叉运球、胯下运球、背后运球的基本动作,然后再提升难度,如,走路运球、跑步运球,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运球训练,从而能够提高运球训练的效果。可见,多样化的训练内容能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是,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中,教师要强调篮球运球规则,明确两拍和带球走步,建立正确的篮球运球习惯。

(二)建立共生性的训练小组

针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上的差异,运球训练的开展要建立共生性的训练小组,增加教学的精准性,保障训练的效果,并且培养积极训练的心理,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进而可以提升运球训练的快乐属性。共生性的训练小组是让学生之间能够有一个相互帮助的过程,构建训练的良好氛围。在实践中应以能力综合为策略开展分组,并将之作为常规的训练单位,同时,让学生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字。小组人数以5人为最佳,可以建立一支篮球队,而且这样的小组人数也使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身体特点。分组之后,教师要从小组训练的角度出发,设计合适小组运球训练的内容,比如,运球接力、运球指导等,使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表现的机会,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相互帮助,可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训练小组的建立要注重动态评价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作用,进而能够建立和发展集体意识。

(三)建立竞争性的训练比赛

体育比赛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并且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可以解决小学生运动不够主动的问题,并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小学篮球训练中的竞争性训练比赛开展要结合小组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训练,让训练比赛具备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愿意参与其中,自主性地学习分析。在开展训练比赛时,不仅需要注意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还要落实篮球运球训练的内容。比赛时间应设置为10分钟,保证训练的效果,也避免因过量运动而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比赛的内容可以是专项的篮球运球,也可以是运球、传球、投篮的结合,但是一定要有趣味性,以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强化运球技术的锻炼。而在训练比赛的开展中,需要注意比赛的评价。不仅要对于胜利的队伍和小组给予鼓励,对于失败的队伍也要激励。

(四)创设校园篮球教学环境

小学篮球运球训练一定围绕要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这一教学目标进行。这是培养良好运动习惯、增强运动能力的必要教学目标,也是推进篮球事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在策略上,教师需要创设校园篮球教学环境,让学生认识篮球,感受篮球的激情。并且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建立篮球运动意识,对运球训练产生需求。校园篮球环境的营造不仅体现在篮球教学的开展,还体现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因此,教师要搭建可以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篮球赛,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篮球技巧。在篮球教学环境的营造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配以专业化的运球教学,以培養小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同时,教师要提高运球训练的精准性,以推动学生能够掌握篮球技巧。

三、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篮球运球训练的开展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要加强兴趣的激发、意识的引导、技术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在训练中积极主动,以及能够提升运球技术水平,建立篮球兴趣和运动意识。此外,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实时状态,做好动态评价和动作指导,让运球训练能够得到完善,并且要在形式上增加多样性、灵活性,推动学生自主训练和自主发展,保证篮球运球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永龙.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之趣味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4):110-111.

[2]范奕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智力,2021(12):154-155.

[3]吴德进.小学体育篮球课教学模式探讨[J].智力,2021(11):169-170.

[4]廖海燕.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6):161.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解决对策小学体育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