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均为党 正气清风留后人
——深切缅怀李德生同志

2021-08-04 13:05刘兴合张卫新张文炯本文作者均系李德生同志原秘书
祖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李德生同志

文/刘兴合 张卫新 张文炯(本文作者均系李德生同志原秘书)

李德生同志视察部队时与战士们亲切握手

李德生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作为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我们深切地怀念他。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打过大仗恶仗无数,身上弹痕累累,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和平时期,他军政兼备,治国安邦,为党、军队和国家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从他身上,我们既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胸怀高远、文治武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和蔼可亲、厚德待人的长者风范。他平凡而伟大的人格魅力时时感化着我们,陶冶着我们,与其说是在他身边工作,不如说是在接受他的教育。在此,我们仅从感受较深的几个方面回忆他,追思他,纪念他。

一以贯之的共产主义信念

李德生同志的一生可谓传奇的一生。他从放牛娃到总政治部主任、大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治委员,从普通共产党员到党中央副主席,革命道路波澜壮阔,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是什么力量支撑和鼓舞他在八十多年的革命征途上披荆斩棘,一路走来?1997 年他在写《回忆录》时说:“贯穿我60 年斗争历史的基本信念,是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从参加革命起,就开始确立,从没有动摇过。”这就是他80 多年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

1916 年5 月,李德生同志出生在河南省新县陈店乡李家洼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930 年2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 年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饥寒交迫的童年生活和亲眼所见共产党帮助穷人闹翻身,使他认定只有共产党才是广大穷苦百姓的救星,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要永远跟着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嘉陵江等战役战斗,参加了红四方面军西征。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英勇杀敌,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的八庙垭战斗中,他左胸被子弹打穿,伤及神经,左手致残。养伤的几个月,他积极参加方面军总医院组织的学习活动,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和文化知识水平,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坚定。1933 年8 月,他被休养连推举为代表出席了川陕省第二届工农兵代表大会。

1935 年6 月,在长征路上,他遭受诬陷,被执行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师领导撤销党支部书记和班长职务、开除党籍。面对不白之冤,他坚守信念,坚信我们的党是正确的,个别人的错误做法不能代表党,为了革命事业,个人受点委屈算不了什么。在没有党籍的情况下,他依然积极工作,英勇作战,跟随部队转战千里,三过雪山草地。1936 年12 月,部队到达陕北后,他凭出色表现重新入党。10 年后的1946 年,经晋冀鲁豫军区3 纵队党委批准,撤销了对李德生同志的错误处分,党籍恢复到1932年算起。

如果说只有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战争年代才能经受住艰苦生活和枪林弹雨考验的话,那么在和平时期,也同样只有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保持纯洁的无产阶级党性,才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永不迷失方向。1969 年4 月,党的九大召开,李德生同志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7 月,奉调到中央工作,为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成员。在那个特殊年代,他经历了同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时的军委办事组被林彪死党控制,李德生同志是毛主席派到军委办事组“掺沙子”的,遭到林彪死党的抵制和排斥,他们对李德生同志既打又拉。1970 年5 月的一天,林彪一反常态地接见总政二级部以上领导并讲话,还暗示李德生同志当总政主任是他选的,是他要找一个军事干部管政治,找一个“丘八”管秀才。李德生同志很清楚,当总政主任,早在自己刚到北京时毛主席、周总理就已经明确了,林彪却说是他选的,这不是别有用心吗?在威逼利诱面前,李德生同志丝毫不为所动,他牢记毛主席的教导,立党为公,反对拉帮结派搞非组织活动。李德生同志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立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赞赏和支持,毛主席在几次批评军委办事组时都强调“除个别同志如李德生外”。林彪反革命阴谋败露仓皇出逃时,李德生同志协助毛主席、周总理果断地处置“九·一三”事件,并查获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重要罪证,使得随后开展的“批林整风”运动能够顺利进行。

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矛盾和斗争,是逐步发展、激化的。本来,李德生同志与“四人帮”并不熟悉,虽然他对江青、张春桥等人的极左面目甚为反感,但出于对毛主席的尊重,对这些人总是避而远之。工作中,李德生同志按组织原则分别向周总理、叶剑英副主席请示报告,不同“四人帮”发生关系,这招致“四人帮”的极端不满。1973 年8 月,党的十大召开,经毛主席、周总理提名,李德生同志被选为党中央副主席,而江青未进政治局常委,加之在政治局讨论解放干部时,“四人帮”都横加阻挠,而主管这项工作的李德生同志又实事求是地多次作了反驳性的说明,更使江青等人忌恨在心。1974 年3月,江青利用批林批孔运动的机会,提出要“放火烧荒”整军队,点名批判已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同志,还在政治局会议上诬陷他是“上林彪贼船”,妄图置他于死地,并把矛头逐渐引向周总理和叶剑英副主席。为避免节外生枝,引出新的事端,李德生同志违心地作了“检讨”。1975 年1 月,经中央同意,李德生同志又辞去了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副主席的职务。此时李德生同志虽处境困难,但他仍坚守信念,无怨无悔,为镇守祖国的东北边陲呕心沥血。1976 年10 月,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彻底粉碎。1977 年12 月邓小平恢复中央领导职务后,在同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甘渭汉的一次谈话时指出:“李德生同志一身清,在‘四人帮’问题上没有牵扯。”1980年8 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以《中共中央文件》形式批转总政治部的报告,为李德生同志平反,恢复名誉,文件传达到全体党员。历史终于洗清了“四人帮”泼向他的污泥浊水,还原了他的高风亮节。

李德生同志一直是党的十一大、十二大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90 年4 月,因健康原因,他退居二线。党的十四大以后,不再担任党、军队和国家领导职务。但他信念如初,历久弥坚,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他一直保持很强的组织观念,每次交纳党费,只要在北京,尽管行动不便,他总是让工作人员搀扶着,亲自到所在党支部当面交纳,而每当年轻的党支部组织委员吴凯军秘书从老首长手里接过党费时,都深受感动。这沉甸甸的党费,代表了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真务实精神

1999 年底,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配合革命传统教育,准备征集出版《将军座右铭》。当拜访到李德生同志时,他写下了这样两句话:“一切从实际出发,处处为群众着想。”简短两句话,深刻地概括出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人生观。

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这在李德生同志当红军时就有朴素的认识和切身体会。那时整天打仗,如果对敌人的情况了解得清楚,战斗方案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指挥得当,就打胜仗,否则就会吃败仗。后来边打仗,边学习,李德生同志进一步明白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从此,一切从实际出发成为他考虑问题、处理问题遵循的准则。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军的军事训练主要参照苏联军队的训练方法。1960 年苏联顾问撤走后,军事训练一时无所适从。中央军委提出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我军群众性练兵习武的优良传统,总结出适合我军实际的军事训练方法。如何贯彻军委指示?李德生同志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1961 年初,他带领军、师、团联合工作组,深入到34 师100 团2 连蹲点。2 连是12 军的军事训练先行连,负责军事训练的副连长郭兴福熟悉部队,有实战经验,又在步兵学校经过严格的科班训练,能以身作则,示范教学,训练部队比较有章法。可即便如此,当李德生同志按实战要求突然对2 连提出科目测试时,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李德生同志决定下大力气帮助郭兴福提高训练教学水平,以便培养典型,带动全军。他几次同郭兴福长谈,还一边观看训练,一边提出问题,将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实战经验和带兵体会传授给他们,启发大家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不怕苦累,练思想、练技术、练作风。随后,李德生同志两次组织34师营、连、排干部观摩训练表演,集思广益,对郭兴福教学法评头论足。通过不断总结提高,郭兴福教学法逐渐完善,开始在12 军推广。1961 年10 月,指导全军军事训练的刊物《军训通讯》杂志出了一期增刊,扩大发行到全军所有连队,专门介绍郭兴福教学法,受到部队基层欢迎,同时引起了南京军区、总参军训部和军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叶剑英元帅亲自观看训练表演并现场提问,看完表演,叶帅十分高兴,连声说:“大开眼界!大开脑筋!这充分说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叶帅在充分肯定郭兴福教学法的同时,还向军委写了报告,毛主席仔细看了这份报告,对郭兴福教学方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看到文中“把兵练得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时,毛主席在下面画了一条杠,说:“这一条我最感兴趣。”当看到报告中“郭兴福教学法继承了我军传统的练兵方法”一句时又指示:“不仅是继承,而且有发展。”1964 年1 月3 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指示,号召全军立即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的全军大比武由此开展起来。时至今日,军事训练虽然已不断科学化、现代化,但郭兴福教学方法中“以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牢记人民军队宗旨”、“练为战”等适合我军实际的根本精神依然延续下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970 年3 月,中央下发了《关于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通知》。江青等人借此机会,打击和镇压反对他们的干部群众,煽动其支持者在各地大抓所谓“五一六”分子,打击范围极度扩大,有的地方一下子抓了上万的“五一六”分子,带来严重的后遗症。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和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的李德生同志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说:“有‘五一六’当然要清查,没有‘五一六’,你抓什么‘五一六’?我们总不能为了写报告抓几个‘五一六’分子吧。”他要求有关部门按照中央指示,严格执行党的政策。结果,在总政治部和安徽省,一个“五一六”也没有抓,保护了大批干部和群众。

李德生与战士们在一起拔河

1981年9月,中央军委发出“要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走精兵强国之路”的号召。如何解决平时少养兵,一旦战时需要又能迅速扩充兵源,成为军队上层领导思考的重大课题。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同志于1980 年初就在沈阳军区开始研究并组建预备役部队的试点工作。我国从1955 年开始建立预备役制度,但几十年来一直停留在预备役登记和民兵训练阶段,还没有尝试过组建预备役部队。李德生同志和军区其他领导设想,组建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列入军队编制序列的预备役部队,平时进行军政训练,需要时即可转为现役。经试点后,1982 年4 月,沈阳军区在辽宁省锦州市召开沈阳军区内各省军区、军分区领导参加的组建预备役师、团试点现场会,总参何正文副总长参加并讲话,军区副司令员张竭诚向锦州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授军旗,中国第一个预备役师正式诞生了。会议还确定,每个省军区组建一个预备役师,每个军分区组建一个预备役团,继续进行试点。会后,此项工作首先在沈阳军区展开,并逐步在全国实行至今。预备役部队的组建,是个创举,它对军队精简后增强国防力量,提高我军快速动员能力,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都具有重大意义。

时刻牢记人民的革命家情怀

李德生同志出身贫寒,从小对劳动人民有难以割舍的阶级感情。参加革命后,部队行军打仗都离不开老百姓,军民关系十分融洽。每到一地,李德生同志都会在战斗间隙帮驻地百姓干活,视老乡为亲人。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根据地,他曾数次带部队拼死抵抗日军,掩护百姓转移,他也曾在老乡家养过伤,受到乡亲们的关怀照顾,长期的战斗生活同人民群众结下的鱼水深情使他终生难以忘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思想深处扎下了根。

1954 年4 月,李德生同志奉命率部队从朝鲜战场撤回国内,驻守在浙赣铁路沿线的金华、江山、上饶一带,担负东南沿海机动作战的战备任务。在搞好军事训练,加强战备的同时,李德生同志特别要求部队同当地群众搞好关系,尽可能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部队移防苏北后,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群众生活极为困难,李德生同志要求所有连队和机关同当地生产队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出人出力帮助农村实现“三变”:即由缺粮队变余粮队、由穷队变富队、由后进队变先进队。经过几年努力,部队驻地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风气和人们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967年7月,李德生同志受周总理和李富春等中央领导紧急召见,领受党中央指示,率12军开赴安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息武斗、稳定局势后,即把主要精力转向领导全省人民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来。他同安徽省其他领导一起集中力量为安徽人民办了几件实事,也是大事。一是调整和加强省生产指挥组力量,将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打倒或靠边站的一些领导干部解放出来,发挥他们的长处,让他们领导经济工作,组织指挥工农业生产。二是抽调“三支两军”干部,到最贫困的县、公社蹲点,组织群众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试验、引进科学种田方法,使粮食逐年增产。三是根据安徽当时交通运输落后的状况,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调拨钢轨、钢材,全省统一组织施工,很快修通了由濉溪到阜阳200多公里的铁路,又修通了由霍山到金寨100多公里的公路,解决了皖北特别是皖西山区工、农、林产品贸易交流困难的问题,为逐步改变这些地区闭塞、贫穷的面貌奠定了基础。四是狠抓了国有大、中型工矿企业建设,从上海引进先进的石油化工设备,在安庆建立了石油化工厂;更新、扩大了淮南化肥厂;整顿、充实了淮南、淮北煤矿和合肥钢铁厂、马鞍山钢铁厂、安徽纺织厂、芜湖造船厂等大、中型企业,恢复和扩大生产规模,有力地带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五是热情接纳了正在京外选址的中国科技大学在合肥落户办校,并给他们创造各方面办学和科研条件。中国科大落地后,很快向四周辐射,吸引了大批科技人员和科研项目到安徽来,促进了安徽这个教育不发达的农业省份向科学技术领域迈进。办这几件实事对安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到安徽人民的欢迎,他们至今仍然铭记在心。

1977 年,中央恢复北方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决定由李德生同志兼任组长。80 年代初,成立中央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仍由李德生同志担任组长。那时,全国除上海市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的受到地方病的困扰。李德生同志任职8 年间,跑遍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云南、浙江、山东、山西等省市自治区30 多个地方病严重的州、县,考察病情,指导工作。当看到患病群众受病痛折磨而无钱医治、生活极为艰难时,李德生同志非常难受,他对专业工作人员说:“解放30 多年了,在党的领导下,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改善了!”他提出,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到疫区去,到病人家里去;要把治病与改水、治穷结合起来,尽快使疫区人民走上健康富裕道路。李德生同志在疫区考察时发现,许多省市自治区领导对疫区百姓看病难、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也重视不够。他便将所到之处拍摄的照片、录像和文字资料整理出来,送中央政治局同志看,李先念、邓小平、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题词或批示,引起了震动,地方病防治工作再次被提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日程上来。李德生同志还把在疫区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意见面告或致信这些省区负责同志,随后又督促检查,使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到1984 年,全国再没有发生人间鼠疫;北京、河南、山东、山西、甘肃5个省市基本控制了低钾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疫情也开始下降。这些疫区人民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生产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4年10 月,国家卫生部发起成立“中国地方病防治协会”,聘请李德生同志担任协会名誉会长,78 岁高龄的李德生同志欣然应允,继续为地方病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李德生同志还长期担任全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和全国滑冰协会名誉主席等多项名誉职务。凡是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只要力所能及,他都乐意去做。他积极参加并支持团中央等单位为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而开展的“保护明天行动”;亲自捐款和联系赞助为家乡筹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学和第一所希望中学。他以年迈之躯多次到大别山、太行山革命老区看望乡亲,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修建京九铁路时,他同多名老同志一起联名向交通部建议绕行大别山革命老区,得到采纳,为交通不便的山区人民带来福音。1995 年,李德生同志和其他老同志共同创办了旨在“宣传爱国精神、组织爱国工程、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并担任会长。协会成立后,多次组织开展活动,受到社会好评。

无条件服从全局的宽广胸襟

李德生同志常说,干革命要有全局观念,胸怀要宽阔。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73 年12 月,毛主席在中南海住地连续几次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建议,他反复征求大家意见,问有没有这个必要。毛主席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这个李德生同志,曾思玉同志,丁盛同志,倒是搞得不那么久呢。你们带个头呢,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就会照样去做。”李德生同志感到,毛主席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同时对调,这在建国以来是少有的,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策,自己要无条件地服从这个大局。他当即表示服从中央决定。毛主席还同李德生同志开玩笑说,你家出了个李铁梅,你就是“李铁梅”,你是陪绑的。12 月下旬会议结束时毛主席要求,命令下达后的10 天内各军区司令员到新的岗位任职,每人可以带10 人以内工作人员。而李德生同志只带了一个秘书和一个警卫参谋,在12月底前就到职了。

李德生同志到沈阳军区后,“四人帮”的迫害接踵而来。江青“放火烧荒”的讲话传到沈阳,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同志,在军区一年多时间竟没有党内职务,他只能列席常委会,甚至有时开常委会根本就不通知他,很多人怕受牵连不敢接近他,同他保持距离。他成了坐冷板凳的司令员。此时的李德生同志反而很清醒:从部队到中央,从军委、总部、北京军区再到沈阳军区,自己都是按照毛主席和党中央指示办事,忠心耿耿,光明磊落,自己没有错,历史会证明一切。他告诫自己,东北是国防战略要地,松懈不得,只要还是司令员,就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为了国防建设大局,坐冷板凳也要搞好工作。他不让同志们为难,自己主动到机关去,到干部宿舍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更多时间是跑边防,下基层,掌握军区战备情况和部队建设现状,为军区决策提供依据。1975 年8 月,中央正式任命李德生同志为沈阳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6 年10 月7日,李德生同志接到中央关于粉碎“四人帮”情况的通报,随即到北京参加政治局会议。回到沈阳,李德生同志主持召开军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揭发批判“四人帮”反革命罪行的通知,并即席讲话。与会人员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的拥护和支持,也是对李德生同志在“四人帮”淫威下不屈不挠、在干部战士面前宽厚大度的敬佩和赞扬。

1992 年3、4 月间,李德生同志因伤病住院治疗。原12 军一些老同志去探视他时反映,现在一些刊物在宣传上甘岭战役方面不客观,上甘岭战役共打了43 天,15 军打了前面的17 天,后面的26 天主要是12 军参战部队打的,而且后26 天是时任12 军副军长李德生同志担任前线总指挥,战斗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前面,最后收复了阵地,取得了胜利。现在的一些宣传只提15 军,不提12军,这不合适。李德生同志听后当即表示,不要在这上面争论了,仗只要打胜就行了,在这上面斤斤计较会影响团结。过了一段时间,李德生同志见到12 军的老同志时,又特地叮嘱说:关于上甘岭战役的宣传问题,我已同秦基伟同志交换过意见,仗是15 军和12 军共同打的嘛,两个部队都付出了重大牺牲,打了胜仗不能争功,你们回去告诉同志们,再不要争论这个问题了,一些宣传不全面是不了解整个情况,可以理解。在场人员都深以为是,12 军的老同志也表示,要向有关同志做些解释,以后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1992 年10 月初,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中央顾问委员会连续两次召集会议,讨论给党的十四大的工作报告草案。草案中提出,鉴于党的干部离退休制度已全面建立并顺利执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已取得预期进展;鉴于中顾委已历时两届,基本完成了作为一种过度性组织的任务,且委员们大多年事已高,因此建议党的十四大以后可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对此,委员们在讨论时发言热烈,会议开的时间很长。散会后,工作人员问为什么这么晚才结束?李德生同志说:“对撤销中顾委有些老同志想不通,有什么想不通的?小平同志早就说过,中顾委是过渡性组织,条件成熟时就要撤销,陈云同志也是这个意见,现在条件已经成熟了嘛,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了嘛!”工作人员问:“您表态了吗?”李德生同志说:“我当然表态了。不再设中顾委,让新班子放手工作是大局,是大势所趋嘛!”10 月9 日,中顾委全体委员鼓掌通过了报告草案。至此,中顾委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活到老学到老的勤奋作风

凡是在李德生同志身边工作过的人都有一个深刻印象,那就是:老首长爱学习。

童年时,李德生同志渴望读书,但由于家境贫穷,他只读过几天私塾。参加红军后,部队有文化教员,他便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识字。他在努力学习文化的同时,还教基础比自己差的战友学习,既帮助了战友也巩固了自己。在医院养伤的几个月,他学习了《红色战士读本》、《红色战士必读》、《列宁学校读本》、《干部必读》等油印或石印的小册子,科学文化知识和政治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长期的艰苦磨练和工作实践,使李德生同志养成了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几十年的战争生活,他边打仗,边学习,奠定了文化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他既能指挥作战、又能做政治工作的基础。

1957 年至1960 年,李德生同志进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研讨古今中外战役战例和我国国防建设。李德生同志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他电影不看,扑克不打,节假日不外出,晚上加班加点,挤出点滴时间读书学习。三年学习下来,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军事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升华。

1969 年李德生同志调中央工作时,毛主席第一次召见他,就要求他三分之一时间工作,三分之一时间读书学习,三分之一时间搞调查研究。毛主席的这一教导他深深铭记在心。李德生同志非常敬重周总理,到中央工作后,同周总理接触较多,周总理渊博的学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革命精神更使李德生同志敬佩不已。遵循毛主席的谆谆教导,学习周总理的高尚品质,一直贯穿了李德生的后半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李德生同志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坚持每天看书看报,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他把批阅文件、听广播、看电视都当作学习机会,吸收各类信息、知识充实自己。他自己这么做,要求班子成员也这么做。他先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治委员,走到哪里,他就把学习精神带到哪里,在领导班子里大兴学习之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推进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班子的整体领导水平。

离休后,李德生同志依然保持勤奋学习的习惯。报纸、文件、参考资料每天必看,对有些重要文件他还要多看几遍。坐在电视机旁,他不太爱看文艺片,而对新闻则情有独钟,早间新闻、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他都要看,重复的也要看。日积月累,他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动态、科学技术发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甚至各省的工农业情况都有最新的了解。他的案头总是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是中国地图,外出时也不忘带这两本书,遇到拿不准的字时他马上查阅字典,还把一些生字记下来。看地图时他更是全神贯注,有时一幅地图他要看一两个小时,是地图上的某个地方使他回忆起了战争年代,还是某个城市的建设项目引起了他的联想?他经常提醒身边工作人员,只有加强学习,增长知识,才能提高工作水平,行文、办事才能准确无误。一次,一位民办学校领导向他反映了办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约来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让工作人员介绍情况,当工作人员谈到民办学校有了一些盈利而引起有关部门插手时,李德生同志马上纠正说:“不是‘盈利’,是‘积累’。他们办学目的是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难问题,受到群众欢迎,有了点积累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了。”首长的纠正恰如其分,令工作人员深受教育。还有一次到外地某工厂参观,在听取厂领导汇报该厂的生产情况时,李德生同志竟一连说出两家外省同类型工厂的规模、产值和每个工人创造的效益,令该厂领导和陪同的省市负责人赞叹不已,他们佩服八十多岁高龄的李德生同志能有如此的知识和记忆。

李德生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的卓越功绩将永载史册!

猜你喜欢
李德生同志
同志
侯宗骐同志逝世
林向义同志逝世
OVER THE RAINBOW
FOR YOU, O DEMOCRACY
永远学习李德生老将军的崇高品德
刘华清、宋任穷、李德生同志贺本刊百期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