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印度、日本服务贸易发展态势的分析与建议

2021-08-05 08:22谢生业尹峻吴珊珊
农村金融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竞争力贸易印度

◎谢生业 尹峻 吴珊珊

引言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额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7.72%上升至2019年的13.48%,服务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稳步上升,尤其是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服务贸易以其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等优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和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指标。2008年以后,全球经济结构深刻调整,服务贸易再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球服务贸易占比呈现增长态势,且增速高于货物贸易。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世界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发现,美国仍然稳居服务贸易顺差第一大国的位置,英国、法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也都处于顺差状态,而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服务贸易均为逆差。

本文选取了2004年到2019年日本、印度与中国服务贸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作为发达经济体的日本和与中国人口相当的印度这两个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与政策。其中,重点分析日本作为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之一,为何服务贸易会出现逆差状况;作为人口大国之一的印度,服务贸易为何常年稳定保持顺差。通过对比中国、日本和印度这三个国家服务贸易中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TC)、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IMS),以及通过分析印度、日本服务贸易的优势行业,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日本和印度相比较,找出中国服务贸易的差距所在,进一步挖掘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壮大的潜力行业,探讨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对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减小服务贸易逆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中国的服务贸易与以服务产业外包为主的印度、服务贸易同为逆差的日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根据我们的文献梳理,关于服务贸易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服务贸易出口质量方面。Richa Bhanot(2015)从政策变化对印度服务贸易进出口影响的角度出发,对贸易差额增长率和服务贸易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是印度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最快国家的主要原因。张艳、付鑫(2018)从服务贸易政策变化角度得出中国比印度更加积极地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结论,提出降低多数服务贸易行业限制指数的建议。Jiang Lihua& Lin Chengliang(2019)研究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大多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同时也指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在政策制定、产业基础、人才交流等方面存在问题。二是服务贸易合作与竞争方面。成蓉、程惠芳(2011)和李春顶、彭冠军(2014)从中印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出发,认为中印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两国经贸合作潜力较大。彭虹(2019)从贸易总量、贸易结构以及IMS、TC和RCA指数对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印度的服务贸易增速和总量均低于中国。许唯聪、李俊久(2020)深入剖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整体规模偏小、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行业结构分布不合理以及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中国应依托外资、加强数字经济建设,通过做强数字经济服务贸易来进一步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竞争力。周锐(2020)通过对中国与日本、韩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对比分析指出,日本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较高,并且从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互补程度TCI指数分析得出,日本对于中国出口的特许权服务贸易互补程度很高,中国对于日本出口的保险服务贸易互补程度比较高,并且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旅游服务互补程度也比较高。

综上所述,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或者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同时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较少,而且常用的指标主要是IMS指数和TC指数,结合服务业增加值进行比较的研究内容较少。因此,本文将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同时进行比较,并将服务业增加值指标纳入统计分析中,从而能更好地对比中国与印度、日本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

中国、印度、日本服务贸易发展态势比较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包括:各国经济增长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官网、各国贸易类数据均来自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官网数据库、世界贸易组织官网;在数据指标对比分析方面,除选取国际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外,也同时分析比较三个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和服务贸易依存度。本文探讨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找出中国服务贸易的差距所在以及挖掘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壮大的潜力行业,进一步提出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从中国、印度、日本三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来看(见图1),中国GDP增长迅速,且其经济总量逐渐与日本拉开差距,更是远超印度。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强力引领下,市场门槛不断降低、贸易壁垒持续减少,市场与贸易的自由化吸引着世界各国资本流入中国,中国经济发展得以迅速崛起。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攀升。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虽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疲软,但中国经济依旧保持着稳定的中高速发展,并且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也显著提升。日本经济增长波动较大,2012年后其经济增长更是乏力,国内生产总值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缓慢增长速度。

(一)中、印、日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总额

首先,从2004年至2019年中国、印度和日本的服务贸易总额来看(见表1),中国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增长态势优于印度、日本。2004年,日本服务贸易总体规模为2347亿美元,在三个国家中贸易总量最大;其次是中国,其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452亿美元;最后是印度,其服务贸易总量仅为735亿美元。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印度和日本的服务贸易总额均有所下降。2009年后,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规模超过了日本,并保持逐年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到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规模达到7499亿美元,日本为4136亿美元,印度为3450亿美元。

但是,从各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情况来看,印度服务贸易占其GDP的比重远高于日本、中国。从2004年到2019年中、印、日服务贸易额占GDP比例来看(见图2),印度服务贸易额在GDP中的占比基本上保持在12%左右,中国基本保持在6%左右。日本服务贸易额在GDP中的比例从2004年的4.87%逐渐上升至8.14%,赶超中国。从三个国家16年的数据可知,印度服务贸易在GDP总额占的份额远高于日本和中国,这为其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虽然2010年中国GDP超过了日本,但是日本的服务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呈总体增加的趋势,且明显高于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带来的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印证了日本近十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

最后,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时,从2009年开始,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开始出现下降,逐渐趋于国际水平之下。中国服务贸易额在GDP中的比重从2010年有所回升,2011年到2019年总体稳定在6%左右。

总之,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服务贸易总体规模不断增长,但仍然是以货物贸易为主导,且服务贸易所占GDP比重还很小。与印度和日本相比,中国服务贸易持续保持逆差状态,发展明显处于劣势。而印度在服务贸易发展上较中国和日本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常年保持服务贸易顺差的良好态势。

表1:2004~2019年中国、印度、日本服务贸易总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

2.服务贸易差额

总的来看,从2004年开始,印度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见图3),且保持逐年增长的稳定发展态势,更加体现了服务贸易在调节一国国际贸易平衡中的作用;日本服务贸易虽然呈逆差状态,但近几年日本服务贸易发展较好,服务贸易已从逆差转变成顺差;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服务贸易差额从2008年开始逐渐呈逆差状态,且逐年增大,到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已突破1000亿美元。

2008年以前,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差额相差不大,且均为顺差,两国服务贸易差额呈现趋同的增长态势。同时,日本服务贸易差额虽然是逆差,但其逆差程度明显在缩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印度、日本,开始出现逆差,且逆差逐年增大。印度服务贸易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在2009年有所回落,但在金融危机过后,印度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近十年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3.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IMS)是由美国经济学家B.Balassa(1965)提出,是指一国产业(产品)的出口额在该产业(产品)国际市场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来评价一国产业(产品)贸易出口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强弱,IMS值越大,表明该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越强。具体表达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IMS表示c国m类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在全球m类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能够较好地反映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Ec表示c国m类产品的出口贸易额;Ew表示全世界m类产品的出口贸易总额。IMS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大,表明该国m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就越强,在国际市场中竞争优势愈加明显。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整体呈上升状态。在和印度、日本相比下,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具有显著优势,其IMS值总体高于印度、日本。

4.服务贸易竞争力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

表2:2004~2019年中、印、日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指数 单位:%

竞争优势指数(TC),也被称作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某产业(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在该产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贸易竞争力指数能够反映一国(地区)某种产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TC值越大,表示该种产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的竞争力就越大。TC指数与IMS指数相比,TC指数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剔除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对于比较优势的影响。具体表达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TCc表示c国m类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TCc取值范围为[-1,1];Xc表示c国m类产品的出口,Mc表示c国m类产品的进口,(Xc-Mc)表示c国m类产品的净出口,即c国m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差额;(Xc+Mc)表示c国m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TCc指数采用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相对值计算而来,其优势在于排除了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总额绝对量大小,其取值范围都在-1与1之间。TCc指标数值大小与c国m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具体表示如表3所示。

表3: 指数与竞争力之间的衡量标准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

从近十六年来中、印、日三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TC指数来看(见图4),印度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在2003年和2004年这两年,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差不多。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显著增强。日本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从总体来看,处于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并且与中国相比,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水平。虽然日本服务贸易竞争水平在2011年和2012年间有所回落,但并未影响日本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总体增长趋势。并且,在2019年,日本服务贸易竞争力TC指数增长至正值,其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预测未来几年其服务贸易将会高于国际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日本和人口大国印度而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缺乏竞争优势。

5.服务贸易结构

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印度、日本三个国家服务贸易主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TC指数来看(见表4),中国、印度和日本在运输和保险行业均不具有优势。日本的运输服务较中国和印度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印度的保险服务比中国和日本更具有优势。对于金融服务,日本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TC指数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度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后,2009年到2012年金融服务竞争力有所下降,之后才高于国际竞争力水平;而对于中国而言,其金融市场未完全开放,加上中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所以其金融行业在国际上明显缺乏竞争力,在最近几年才赶上国际水平。在其他商业服务上,中国和印度总体而言均达到了国际竞争力水平,而日本在这一行业处于劣势,其TC指数仍为负值,低于国际竞争力水平。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之一的旅行服务,其逆差在2008年后逐年增大,其TC指数在2016年达到-0.70、2017年-0.74、2018年-0.75,与印度和日本相比,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6.服务业增加值

从服务业增加值角度比较分析,2004年至2019年,中国、印度、日本国际服务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呈震荡下行趋势,日本服务增加值在2008年、2009年和2014年三年间均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见表5)。其中,中国国际服务增加值下降的程度最大,从2004年的10.12%下降到2019年的6.90%;其次是日本,2004年为1.83%,2018年则降到0.35%;最后是印度,印度国际服务增加值的变化程度相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则是小幅度下降。国际服务增加值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印度、日本三个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对中、印、日服务贸易优势行业的比较分析

(一)中国与印度相比较

1.中国服务贸易总体规模虽然远远高于印度,但是中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其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总体上是小于印度的;相反,印度服务贸易虽然总量较小,但是却一直维持着顺差的稳定状态。

表4:中、印、日服务贸易主要行业国际竞争力TC指数

2.从服务贸易各行业细分看,以市场占有率IMS指标为依据进行分析,中国服务贸易仍是以传统服务为主,其现代服务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其国际竞争力TC指数更是低于国际竞争力水平,因此其现代服务行业大多维持常年逆差的状态。从印度服务贸易各行业出口占比来看,印度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IT行业强国,信息通信贸易是印度服务贸易的主导行业。印度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占比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是印度服务贸易中最具优势的行业,为印度服务贸易顺差作出巨大贡献,同时进一步提升、巩固了印度在全球服务贸易市场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这使得印度在现代服务行业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表5:2004~2019年中、印、日服务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单位:%

3.从服务贸易各行业差额看,印度服务贸易顺差主要来源有旅行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中国服务贸易顺差主要来源有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其中,印度服务贸易顺差首要来源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其差额在2005年就已经突破了200亿美元,到2017年,达到712亿美元的顺差;旅行服务是印度服务贸易第二顺差来源,从2007年13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90亿美元的顺差,增长了约6倍,发展迅速。中国和印度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都呈现顺差状态。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2004年至2017年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顺差额增长了约24倍,增速远高于印度。这表明中国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表6:中国、日本服务贸易优势行业国际竞争力TC 指数

(二)中国与日本相比较

1.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来看,虽然中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于日本。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76亿美元,日本则已达到2514亿美元;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320亿美元,而日本为3822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虽较晚,但是发展前景好于日本。

2.从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总量来看,虽然中国与日本的服务贸易均处于逆差状态,但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在逐年增大,而日本的服务贸易逆差确实有所改善。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为78亿美元,日本为376亿美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已超过3000亿美元,相反,日本在近几年服务贸易逆差逐渐缩小,到2017年已转为顺差(26亿美元),2018年为16亿美元。

3.从服务贸易各行业顺差来看,日本服务贸易顺差首要来自于特许权使用费,其次是金融服务,然后是建筑服务,最后是政府服务。2004年,日本特许权使用费顺差为23亿美元,2018年达到了238亿美元,增长了约9倍。近几年,日本特许权使用费和金融服务发展势头较好,进一步为日本服务贸易由逆差转变为顺差夯实了经济基础。

4.从优势行业TC指数来看(见表6),日本服务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建筑服务、特许权使用费、金融服务、政府服务,其运输服务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其中,特许权使用费是日本服务贸易首要的顺差来源,其国际市场竞争力水平远远高于中国,最近几年其TC值基本维持在0.3以上。相反,中国在特许权使用费领域处于国际竞争力水平之下,处于竞争劣势。其次,金融服务是日本服务贸易顺差的第二大来源,2004年到2018年其金融服务均保持顺差,最近几年顺差差额平均达到30亿美元以上。中国的金融服务最近几年高于国际竞争力水平,且在2016年后出现了贸易顺差。

做强中国服务贸易的策略探讨

(一)提升中国信息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对外服务贸易的可交易性,尤其是在跨境电信网络和电子商务中的使用,进一步丰富了贸易的交付方式。另一方面,ICT在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服务贸易的交易成本,降低了服务贸易的交易门槛,显著推动了服务贸易的繁荣发展。

由前述分析可知,中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其国际竞争力TC指数总体大于0.15,高于国际竞争力水平。如表7所示,从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量的比重来看,印度ICT服务出口几乎占其服务贸易出口总量的45%,其次是中国,而日本ICT服务出口在其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很小,不到2%。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出口增速在中、印、日三个国家中较为迅速,从2004年仅为2.76%增长到2017年12.66%,平均增长了3.6倍。

表7: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量的比例 单位:%

为进一步减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强化中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巩固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位置,对中国的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ICT行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ICT获取和使用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完善的ICT基础设施做支撑,尤其是对于农村和偏远地区,更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ICT政策制定和资金倾斜力度。

2.增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中国仍然依靠进口,很多产品与服务都处于跟随和模仿的阶段。因此,中国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才是增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长远之计。

3.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跨境服务贸易的优惠力度。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相比于大型企业来说,具有灵活性、贸易周期短的优势。在ICT催生下的新型贸易业态就很适合于中小企业。

4.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科技水平的根本动力,而中国在科技领域和国际贸易领域严重缺乏专业性人才。

(二)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三个国家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TC指数来看,与中国、印度相比,日本在金融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且其TC值历年来总体上均高于印度、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近几年的金融服务接近于国际竞争力水平,且在2017年超过了日本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开放,金融服务行业的竞争劣势逐渐减小,其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

因此,为了进一步释放中国金融服务活力,减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针对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提出以下建议:

1.持续优化金融环境。作为发达经济体之一、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的日本,其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是金融服务发展的一片沃土,在加上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其金融环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金融市场未完全开放的中国,其政府应加强金融体系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断优化、提升金融环境。

2.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目前中国的监管主体(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专注于自己的监管领域,但是由于金融创新发展迅速、金融产品更新速度快,导致金融监管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单纯的分业监管已不能满足现在金融市场的监管需求。因此,需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避免重复和交叉监管,造成资源浪费、监管空白。比如学习借鉴日本金融监管模式——以职能监管为主,同时又细分行业进行监管。

3.加强国内政策性金融建设。通过降低国内部分企业的贷款标准和融资成本,在解决国内企业融资需求问题的同时,对其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以此促进国内生产企业的迭代升级。

(三)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呈现总体顺差、局部逆差的瓶颈状态。为进一步实现长期稳定的高质量经济发展目标,中国仍需继续巩固服务贸易现有的优势行业,同时挖掘其处于竞争劣势行业的发展潜力。

1.扬长补短。从服务贸易主导行业的维度来看,中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建筑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领域,而在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行业的竞争劣势比较突出。建议拓展建筑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领域的优势,提升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发展质量,提升相关行业的服务贸易总体规模。

2.迎接挑战、巩固优势。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当务之急是要巩固中国的货物贸易竞争力优势,同时提升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优化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

猜你喜欢
竞争力贸易印度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贸易统计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山哈·印度摄影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