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1-08-06 11:20李育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8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水浒传教学策略

李育红

摘要:文学名著篇幅长,容量大,内涵深,是学生阅读的最佳语言素材和精神食粮。但是,初中生整本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语文教师如能对学生进行细致导读,那么对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将大有裨益。本文以《水浒传》名著阅读为例,就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名著阅读  《水浒传》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是,初中生整本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呈现出阅读的碎片化态势,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贪多求快。学生们在阅读经典名著时往往抱着功利心理,只为应对考试而背记知识点,以求分数为主要目的;再者就是在阅读中追求情节的热闹有趣,抱着图乐心理,阅读浅显化。而教师在对读“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方面也存在着放任自流和缺乏方法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水浒传》为例,积极探索,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爱读名著,善读名著,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全书通过描写众多的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表现“官逼民反”的主题,揭示当时社会矛盾和统治者的残暴腐朽,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其艺术成就极高,名列中国古代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水浒传》被列为必读名著。

一、制定阅读计划

整本书阅读如何开展?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读,从头到尾、一页不落地读下去。学生一目十行也可以,一知半解也可以,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猜测词义,获得阅读名著的原始感受。没有这种硬啃的功夫,就无法获得整本书阅读的巨大红利。暑假期间,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任务,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具体到每天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时间,让他们通读整本书来了解小说的情节内容,明晰小说的结构以及感知人物的形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这种“连滚带爬”式的啃读,让学生获得了最基本的知识积累。

二、指导阅读方法

(一)理故事情节

学生爱读名著,主要是因为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有趣多变。所以在阅读《水浒传》时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局。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入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学生阅读时,就要围绕“智取”二字,理解杨志之“智”和吴用之“智”的不同体现,进而把握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了解每一章回中的故事情节。只有掌握了每个章回的故事情节,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书中梁山好汉们如何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后又接受朝廷招安,被朝廷利用后卸磨杀驴、赶尽杀绝的故事。

(二)知人物形象

《水浒传》的最大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通过精读故事情节来认识人物。如杨志押送金银担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有关杨志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的重要语句,深入研读。从杨志让厢禁军扮作脚夫,自己和老都管扮作商人,把生辰纲装入担内,伪装出行,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做事谨慎小心的人;从杨志对禁军逼赶攒行,非打即骂,唯恐生辰纲有所闪失,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这次的押运任务,急功近利。其次,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水浒传》中人物的外号来感知人物的性格。如“智多星”是吴用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足智多谋”的性格特点。同时,作者在塑造这些英雄人物时,即使是同类性格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精神特质。在阅读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加以比较归纳。比如同样是写粗鲁,鲁达性格急躁,史进年少轻狂,李逵鲁莽直爽,武松则豪气难羁。再如林冲和武松,同是小说浓墨重彩的人物,又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林冲曾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是在被逼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迫上梁山的,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而武松崇尚忠义,恩怨分明,富有血性,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下层人物。

(三)品语言风格

《水浒传》在语言上用的是古代白话,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尤其是书中景物和人物描写类的诗词就为全书增色不少。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摘抄、诵读等方式将这些诗词熟记于心,这样既能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增强语感,夯实语言基础。除了诗词,《水浒传》的回目也相当有特色。书中有不少回目工整对称,音律和谐,信息丰富,精练地概括了人名、地名和发生的事件。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就相当别致,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加诵读,像背诵诗歌一样,每天抽点时间读几遍,熟记于心,背诵积累多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绰号就能脱口而出了。这种语言积累的练习既能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又能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水浒传》中还有一些称谓词在阅读时也不能忽视。弄懂这些称谓词的含义及变化,有助于学生读懂《水浒传》,把握人物性格。如“灑家”“老爷”“小可”等称谓词体现的是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洒家”是鲁智深的自称,“老爷”是对别人的尊称,“小可”是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小的、小人”。有些称谓词的变化往往所暗含的是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如武松对潘金莲由“嫂嫂”到“你”再到“淫妇”,便是从尊敬到气恼再到愤恨的变化过程。在阅读中,教师也应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

三、开展主题活动

为了让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条件,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有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感受的平台。

(一)给人物作传

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梁山好汉,寻找出相关情节加以概括,再提炼出性格特点,然后重新编排,给人物作传。例如,有的同学以身份转化为线索,写他从“林教头——无罪的犯人——充军——走投无路的报复者——受欺的贼寇——南征北战的将军”的人生轨迹。也有的同学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出发,多角度表现人物的精神特质,如《林冲的人生转折》《林冲的深仇大恨》《情深义重——林冲与鲁智深》等文章,叙述他由“忍”到“狠”的转变过程。再由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展示写作成果,其他组点评,选出优秀传记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这种读、写、评结合的活动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加强对名著内容的纵向理解,又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开展辩论赛

对于书中人物性格的解读,同学们观点不一。既有一味赞美的,也有全盘否定的,尤以对宋江和林冲这两个人物的争论最多。于是,笔者在教学中趁机引导,在阅读课上,让他们围绕“宋江的人性之善恶”和“你认为林冲是英雄吗”这两个话题进行辩论,让观点互相碰撞。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纷纷举出书中相关事例来力证自己的观点,一时间,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气氛热烈。学生通过辩论这种形式,深层次地挖掘人性,剖析人物多重性格,也对人物复杂的本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多写读后感

提倡并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因为写读后感,是对阅读内容的再次回顾,对作品主题的咀嚼赏析,也是自己独特的个性化阅读的表达方式。这种读写结合的阅读方式对于增进名著内容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把握、表达能力的提高,无不起到很好的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整本书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状态,从书籍中汲取人生营养。

四、传承文化精髓

《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是全书思想文化的核心,如:鲁达的侠义精神,柴进的礼贤下士,李逵的孝顺品质,武松的“孝悌之义”等,无不闪耀着鲜明的个性。但《水浒传》因为受到时代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书中不乏暴力文化的一面。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英雄好汉们身上的“忠义”,让他们认识到水浒文化是一种质朴而深厚的民间文化,同时也是传承了儒家思想的忠孝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真正做到传承文化精髓。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水浒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