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行为评估在ADHD 儿童亲子互动中的应用

2021-08-07 06:24郑滢婷何晓彤麦小祝
亚太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个案教养病症

郑滢婷 何晓彤 麦小祝

(1.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一、问题提出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之一,是特殊儿童的典型类型之一,而“多动倾向”儿童是指行为表现与ADHD 类似,问题程度较轻,无法确诊但存在发展为ADHD 可能性的儿童。无论是ADHD 还是多动倾向儿童,其行为问题易在学校或家庭环境中引起教师的关注及家长的担忧,缺乏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评估及干预方法。

功能性行为评估(FBA)由应用行为分析理论(ABA)发展而来,是为确定行为发生的原因而收集有关前提事件、行为和行为结果信息的一系列评估方法。Durand VM 将行为功能分为四种,即获得注意、逃避、自我刺激和要求物品或活动。FBA 强调了解挑战性行为的功能,重视周围人的教育态度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因此在特殊教育领域及学校情境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许多研究表明,ADHD 儿童不良行为的产生可能由亲子间不和谐的关系导致,而目前对于儿童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多体现在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较少探讨其行为与父母互动的双向关系。近年来,研究FBA 运用的文章亦较少以家庭为评估环境或多种环境下进行直接与间接评估,将其应用于亲子互动的相关研究则更少。因此,本研究运用FBA 的评估方法关注多动倾向儿童个案的行为功能及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父母采取的互动方式等,具体分析了其行为产生的机制及亲子互动的关系,以期探讨总结FBA 在评估ADHD 儿童亲子互动及指导干预中的应用。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男,7 周岁,就读于H 小学(普通学校)一年级,目前已到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多动倾向,由班主任推荐给社会工作者。该个案家庭是核心家庭,从小由父母(主要是母亲)养育,祖父母也分担部分养育责任。父亲由于工作原因,陪伴个案的时间较少,会以打骂的形式教育孩子。母亲坦言从小对个案的教育较宽松,但逐渐意识到不利于孩子成长,有所调整。家庭谱系图如图1 所示(双实线表示密切的关系,虚线表示疏远的关系)。

图1 个案家庭谱系图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者作为实习社工,经过对所接触个案的深入了解及其行为问题等分析,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个案服务,通过介入个案的行为及亲子关系问题,深入探析其与父母互动的关系。

具体言之,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视角,对案主进行功能性行为分析,分析变项包括A 前因(Antecedent,指行为事件发生前的情境或事件)、B 行为(Behavior,指发生的行为事件本身)、C 后果(Consequence,指行为事件带来的后果)。运用资料收集与直接观察法,使用FBA 常用的《ABC 行为观察记录表》对个案行为及其亲子互动进行观察记录,归纳前因、行为表现及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邀请个案家长填写《行为动机评量表(MAS)》评估个案的行为动因,运用《家长教养方式问卷》评估个案家长的教养类型,以更科学地收集有关个案及其家长教养方式的信息,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三、ADHD 儿童的问题行为

国内外学者将ADHD 儿童的行为表现归纳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行为冲动三个方面。常用于评估ADHD 儿童的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将行为问题划分为外向型行为(如多动和违纪)和内向型行为(如抑郁和社交退缩)两类。有学者指出,特殊儿童由于本身生理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衍生的行为问题更容易在他们身上出现。

结合初期ABC 观察以及实施干预过程中对个案行为的进一步观察,发现其问题行为可从病症行为及衍生行为两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病症行为由生理原因导致,为ADHD 的基本表现,衍生行为则在社会环境如家长教养方式等的影响下产生,由病症行为进一步发展而来,多为恶化的问题行为。就本研究的个案而言,其病症行为包括冒险行为、情绪困扰行为等,衍生行为包括拒绝服从行为、“抢盗”行为等。儿童的问题行为会影响亲子关系,进而间接影响问题行为的发生发展。由于ADHD 儿童不同的行为表现,其亲子互动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并产生相互作用。

四、ADHD 儿童亲子互动关系分析

依据对个案的ABC 行为观察、家长访谈和家庭辅导等,采用行为功能分析方法解析个案行为的功能及其与父母互动的前因后果,并运用自制行为功能及亲子互动分析表加以展现。

(一)ADHD 儿童病症行为与家长教养方式的关系

1.冒险行为

通过观察及家长访谈发现,该个案缺乏危险意识,在喧闹环境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A)常做冒险的行为(B),如追逐打闹、逃窜等。经评估,个案的冒险行为功能可能在于感官刺激、获得关注。对于孩子危险的冒险或不受管束的行为,父母的语言中都表现出对孩子的担忧,但其担忧的表现方式不一,母亲多采取言语上的吓唬(C),父亲则较缺乏耐心,选择忽视或不予理睬(C),双方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角色较为混乱,纠正其冒险行为的收效甚微。

2.情绪困扰行为

观察发现,该个案上课时会出现烦躁的表现,如撕作业本、用橡皮用力擦书本、咬手指等(B)。通过家庭辅导得知,父亲平时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少,管教个案有时会采取打骂(C)的形式,母亲则在描述自己将负面情绪加诸孩子身上(C)时,个案会产生情绪困扰的表现。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个案情绪困扰行为功能及亲子互动分析

由个案冒险及情绪困扰行为与家长教养方式的相互关系可见,其病症行为的表现可能会加重家长的教养压力,而父母采取严厉的教养方式又会对其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如此,家长教养方式可能经由进一步的作用激化衍生行为的产生。

(二)家长教养方式与ADHD 儿童衍生行为的关系

1.“抢盗”行为

撒谎、“抢盗”行为常用于描述多动倾向儿童的不良行为特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该个案“抢盗”后常表现为撒谎,如当他抢了同学的物品,被教师或家长询问是否是他拿时,他说自己没有拿。母亲面对个案的“抢盗”行为的教育方式严厉,曾因个案在没有跟教师交流的情况下(A),翻了教师桌上的物品(B),通过请警察朋友作为权威角色吓唬个案(C)的方式予以教训。经过此番教训,个案虽对权威角色有所畏惧,其“抢盗”的行为本质上却未得到改变。

2.拒绝服从行为

该个案在校上课期间离座行为较为频繁,据此,实习社工及个案母亲共同为个案设计代币制方案,以期减少个案离座行为的次数。在观察母亲与个案交流代币制规则的过程中,发现母亲更多是强调孩子服从规则,实施惩罚或讲规则时,孩子出现与母亲谈条件以逃避行动,拒绝服从的情况。

表2 个案拒绝服从行为功能及亲子互动分析

效果分析:个案拒绝服从行为的功能在于要求获得奖励,避免困难任务;母子间的互动在此展现出母亲高要求、孩子难以满足的不对等情况。?

综上,经过ABC 行为功能分析发现,个案的多动倾向(A)引发的问题行为(B)通常是父母关注的核心,而父母面对个案的行为多采取较为严厉甚至过于严厉的管教方式(C),父母的表现方式往往又成为新的A’(前因),强化或影响个案的行为B’,由此往复。

五、结论与讨论

基于以上对多动倾向儿童个案的行为及亲子互动关系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ADHD 易引发儿童一系列问题行为的产生,可从病症行为及衍生行为两方面进行ABC分析,具体分析行为功能及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FBA 应用于ADHD 儿童行为评估可进一步运用ABC 分析,深入探讨亲子互动的关系。问题行为ABC 分析图如图2 所示。

图2 问题行为ABC 分析图

具体而言:(1)ADHD(A)导致儿童产生病症行为(B),易使家长采取过于严厉或矛盾变化的教养方式(C)而不利于问题行为(B)的改善;(2)父母的教养方式又可能进一步形成新的前因(A’),强化病症行为(B)或引发衍生行为(B’),由此形成ADHD 儿童行为与家长之间的不良互动关系。因此,应注重ADHD 儿童行为与家长教养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互动关系。

本研究发现,家长的教养方式会强化或加剧ADHD 儿童的问题行为,这与学者刘慧的观点是一致的。家长应及时改善教养方式,避免儿童的病症行为进一步发展为衍生行为问题。除此之外,据Hodder 等研究发现,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易使儿童出现攻击和焦虑等异常行为。家长的教养方式不一致或不断变换教育方式而缺乏稳定地与孩子交流互动的方式,也可能强化原有的病症行为或导致衍生行为的产生。

依据国内外相关干预研究,本研究认为主要可从ADHD儿童的行为干预与家庭介入两方面开展社会工作干预,运用个案管理模式改善亲子互动关系。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者组织零散的服务资源,满足案主差异化需求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ADHD 儿童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个案管理模式将其置于差异化需求满足的服务框架下,尤其以其家庭为服务单位,干预多动倾向儿童的问题行为以缓解家长的教养压力,并协助家长加深对此类儿童的科学认识,有助于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待,改善管教方式,促进家庭功能发挥,从而增强亲子间的良性持续互动。

猜你喜欢
个案教养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教养方程式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夏季常见病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