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思维能力

2021-08-09 02:23瞿佳蓓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识字教学思维能力

瞿佳蓓

【摘要】低年段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本文以识字单元为例,从提升形象思维品质、开发辩证思维能力、奠基逻辑思维基础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识字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思维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广受学界关注的重要概念,它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笔者认为,低年段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低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始于识字。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学生在认字、写字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把零散的对识字的思考变成有规律可循、有体系可依的认知方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很有帮助。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一、二年级中特别设置了六个专门的识字单元,仔细分析,会发现各单元阐述的汉字构形文化和关键知识是一脉相承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从每个识字单元来看,可以发现单元学习之间的一致性。如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二)》,重在学习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从理解到探究再到运用,是三个逐渐递进的认知层次。其中,《画》《大小多少》和《小书包》引导学生理解会意字的特点;《日月明》帮助他们探究会意字的构字方式;《升国旗》引导他们运用会意字的特点来识字。笔者在教学该单元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以探知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

一、画一画,提升形象思维品质

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只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低年段学生语言表达中的跳脱、汉字书写中的错笔,很多是他们简单的形象思维的体现。不难发现,低年段学生普遍喜欢画画,他们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就喜欢用线条和色彩记录下来,这是最简单的形象思维。低年段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会意字的重要特点是字义的组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特点时,笔者利用了他们爱画画的兴趣点。例如,《小书包》这一课贴近学生的生活,书包、铅笔、橡皮、直尺等是他们必备的学习用品,每天的接触使这些文具的形象在他们脑海中形成了简单且固定的形象。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一画书包和笔的样子。他们很快拿出了自己的书包和笔,照着画画。很多具有画画天赋的学生画出了准确的图案,笔者将他们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画出这个书包的。学生说道,先画包盖,再画放书的包体部分,最后加上包带、小口袋等细节。伴随着他们的讲述,笔者把“包”字按笔顺写到了黑板上,其他学生马上就发现了这个字写起来和画出来的顺序很像,他们脑中的“图画形象”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汉字符号”。“包”字的笔顺和结构特点也自然而然地在此过程中进入学生的大脑,识字与画画的结合令课堂氛围顿时热火朝天起来,学生对于汉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说:“汉字原来是画出来的。”有的学生说:“那我还能把其他的汉字也画出来。”还有的说:“语文太有意思、太好玩了。”在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候,笔者引入“包”字字源演变的介绍,原本的“包”字像个怀孕的女子的肚子,所以“包”是把东西裹住的意思。不论是学生自己画的书包中包盖和包身的组合,还是古体字中肚子和婴儿的组合,都体现出会意字的字义来自于组合的特征。随后,我还就这一特点进行了“采”“明”“龟”等字的拓展,将简笔画与汉字并列出示,进一步展示了绘画与会意字的形象关联。这种从图到字的转变,就是通过个别的汉字去把握会意字共性特点的思维方式。学生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从单纯的观察画面到在简单的观察中融入思维,形象感知事物与汉字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思维品质。

二、说一说,开发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的特点是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从整体上、本质上认识客观事物,认识到世间万物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

识字教学离不开表达,低年段学生往往不能把汉字构字的联系有效地梳理并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把自己脑中所想完整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克服发言时容易自相矛盾、啰嗦又费力等不足,为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汉字的构字形式多样,它们之间既有独立的成型起源,又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联系。会意字的构字方式简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汉字组成新的字。例如,《日月明》这一课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出示了九个会意字,全文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其中“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这两句在展示会意字的构成方式上特别典型。笔者先请两位学生一前一后地站着,让其他同学说说什么叫“从”。有的人说“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还有的人说“两个人站在一起”。接着,笔者又请了一位学生加入了两人队列,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说出“三个人站在一起就是‘众”。笔者借此补充了汉语文化中“三个及三个以上就表示很多的意思”这一常识,并随手写了个“众”,拟人化地对小朋友说:“‘众可不能骄傲哦,离开了一个一个的人——”边说边擦掉了两个“人”,学生们马上反应过来,儿歌里“一人不成众”的辩证关系已形象地植根在脑中。待笔者再次鼓励他们把“人——從——众”三个字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说完整时,学生们就能抓住汉字的变化,从整体上、本质上了解这组汉字的字形字义。笔者趁热打铁,再让学生们说说“木——林——森”的异同,有学生说:“单个的是‘木,增加一个‘木,变多了,就表示树多一些的‘林子,再加一个‘木,就表示许许多多的‘林子,成了大森林。森林里树很多,但是离不开一棵棵小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对字形的变化与关系已能辩证地进行思考。我对这些同学的回答大力进行了表扬,他们不仅能大声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还能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思考和补充,从多个方面说清单个字和所组成的会意字的关系。识字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掌握字义的认识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有助于识字能力的提升。

三、辨一辩,奠基逻辑思维基础

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认识客观对象、反應事物本质,它一般分为经验型和理论型两种。

经验型逻辑思维,指在实践活动中,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开发他们的经验型逻辑思维是可行的。

例如,《升国旗》作为《识字单元(二)》的最后一篇课文,重在考察学生对会意字的理解和辨识情况。通过之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会意字的概念以及构成方式基本掌握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孩子们,这里的几个字,是不是会意字?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出示“国”“美”“多”三个字)

生1:我觉得“多”是会意字,因为我们在《大小多少》那一课学过了,它就是由两个“夕”组成的。

生2:我认为“美”也是,因为它由“羊”和“大”组成,老师之前说过,由两个独立的字组成的新字就是会意字,我给它编个口诀:“羊大为美。”

生3:我觉得“国”也是会意字,大口框就像地图上把国家围起来的边,玉代表宝贝,国就是有很多宝贝的地方。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我们一起来看看“国”这个字(课件出示“国”字的字理演变过程),小朋友们,“国”的古体字是这样的,外面一圈表示城墙,里面的是兵器,因为古时候的国家都是通过打仗建立起来的。所以它是会意字,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国”字是简体字了,刚才小朋友猜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城墙里有一枚珍贵的传国玉玺”,玉玺就是古代皇帝的象征,代表国家。

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们能够根据会意字的概念辨识新课文中的会意字,有理有据地判断并表达出来,虽然未必特别精准,但却呈现了逻辑思维的轨迹。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大脑思考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放在重要地位。尤其在低年段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积极、主动地识记生字。已有的教学实践证明,识字教学能对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等多样化的思维能力产生积极作用。诚然,每一种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训练,所以,教师要用好教材,针对不同思维能力发展和提升的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们助燃思维的火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识字教学思维能力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