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将进酒》为例谈李白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2021-08-09 01:39邓雀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乐府诗将进酒李白

《将进酒》是李白乐府诗当中最著名的一篇,在诗中,李白体现出自己的豪迈胸襟,疾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既有借酒消愁也有放浪不羁,笔下雄浑有力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将原曲的主题彻底激发出来,而且展现了诗人自己独有的风格。该作品看似拟古,实则处处都是“我”,故此个性突出。

一、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

李白时期的唐朝,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各种思想兼容并蓄,更积极地容纳国外文化,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李白生性洒脱豪迈,阅书无数游历天下大河名川,他精通剑术,武艺卓然,剑术通达,书法得草书之精髓。742年他奉诏入京做了翰林,可谓是春风得意。不过他性格高傲不畏权贵,最终被奸人诬陷,在三年后便被削了官职。此时的李白心有愤恨,也看到了朝廷的黑暗,不过长久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仍然积极入世,要为国尽力。他一直心怀家国,想要将自己平生所学献于帝王家,不过他不想依靠科举来实现这一目的,他想凭借自己才学名望结交王侯贵胄,以此来实现平步青云,然后功成名就退隐山林,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个“侠”字。他希望自己像渭水直钩钓鱼的姜尚,希望可以遇到明主,能够使得自己成就丰功伟业。不过事实上,姜尚也好、范蠡也罢,那都是古代人物,历史环境不同注定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这也是他人生不得意的最根本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任谁都没有办法的事情。

由于他的人生观太过理想化,使得他不懂得人情世故,惨遭排挤。也正是如此使得他性格更加孤傲,总是处在失望和希望之间。不过他骨子里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理想,故此一直都很自负,胸襟也比较豁达,拥有平凡人不具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他提升了文人入世的精神高度,具有了一定理想化特色。他之所以如此,是儒家的入世思想影响所致,只是他更为激进。同时,他功成身退的思想也带有道家的不着尘世的思想痕迹,同时他能言善说体现出他思想中的纵横家的影子。他功成身退并非是趋利避祸,更多是因为看到了世俗中人对于功成名就者的一种诽谤、排挤,更体现出大才不受用的一种无奈。[1]谪仙人,这是贺知章对他的敬称,李白也自称谪仙,而且向往自由,故此性格大度、立志高远,感情充沛,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正是这样使得他不受世俗影响,放浪不羁,在他的身上存在着从魏晋以来所有文化交融形成的复杂的思想体系,他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代言。

李白的作品有盛唐时期的繁荣喧嚣,也有黑暗制度之下的蝇营狗苟,更有荒淫无道以及腐败恶臭,他对权贵蔑视,对约束反感,对自由和理想有着极高的向往之情。《将进酒》便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该作品是他被驱除长安8年后所作。彼时,李白、岑勋、元丹丘三人在嵩山的颍阳山居(元丹丘家中)登高畅饮,当时他们欢歌纵酒,骨子里豪迈犹如云霞飘逸,这正符合李白此时的心境,故此借酒抒发,凭借乐府诗旧题写了《将进酒》。

二、雄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在李白的乐府诗当中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气质,抒情上犹如行云流水,用词激越情感充沛,慷慨激昂动人心神。动感的词句配上颇有研究的音节,常常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他的作品中字句错落有致,韵律雄奇,犹如金戈铁马,尤其是他的杂言体乐府诗更为突出。[2]

《将进酒》属于乐府旧题,其义为纵酒放歌,李白因此而作。其中将人生之忧愁写得淋漓尽致,极尽沧桑,但是却有大河涛涛之势,使得李白具有的不拘一格的性格彰显出来。这篇诗作从语调到气势,都有十分清晰的太白烙印,具有第一人称抒怀议论特点,并非传统乐府诗的赋体叙事。李白文思独特,善于利用古体诗等来抒发情怀,故此会借用古体诗词具有独特蕴意来创造性融入自己的联想,以别开生面的手法提升诗句的感人力量,文笔纵横潇洒,具有磅礴之气。该诗作先是利用两组排比长句开篇,起到了统领全篇塑造声势的目的。第一排比句“奔流到海不复回”具有雄浑的天地之境;第二句之末“朝如青丝暮成雪”,短短七个字写出一种磅礴的忧愁,让人心神震荡。前两句的排比提高了诗作的境界,接着第三句直接进入到一个洒脱的境界当中,以汪洋恣意的态度写出了不为世俗所累的情怀,不仅如此更是发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感叹,千金散尽只为了人生尽欢,这是一种多么潇洒的态度,写出了作者的胸襟气度,这才有接下来的进一步描写:“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写出了酒宴的热烈,写出了其对酒的一种追求。故此李白饮酒并非图一时痛快,而是越喝越清醒,处于凡尘之上。之后又以近乎口语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来刻画出一位有了醉意挺身而起信步桌椅间的形象,接着情绪猛地一转,化欢快为悲愤,写出了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愤恨,说他们结党营私不为民生,故此希望自己长醉不醒。然后话题又转到了各朝各代的贤人志士,感叹多少人寂寥不能舒展抱负,既然那么多人如此,我们又能如何,不如将所有东西都变卖了换酒喝,从而消弭心中的万古忧愁!

整个作品都以酒为核心,情感奔流扭转,集合了忧愁、欢乐、激愤、狂放,而其中忧愁是贯穿始终的,导致这一结果的是,对于人生无常的感叹,其中表达了作者不能大展抱负的遗憾。故此该首诗作具有的狂放都是外相,本质是一种忧愁、愤慨。

三、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在李白乐府诗作品当中,存在很多乐府古题,不过内容都有创新,具体体现有:第一,借古题而写今事,故此具有当时的时代精神。例如《上之回》《丁都护歌》,都是有其具体事件背景的,属于缘事而发。第二,利用古题来书写自己的情怀,或者古题当中的一些意蕴触发了作者的情怀。相对来说,后一种的乐府诗主要偏向于情感抒发,这才是李太白诗歌创作的最大特点之处,发乎无端、气势磅礴,具有的最大特殊之处,就是让人看了作品之后,还需要细致品味,可以说这类诗歌属于作者情感寄托,又似乎是自我勉励,具有明朗性又有含蓄性,语言明丽简练。

李白善于写宏伟壮丽的浪漫诗歌,不过他的诗歌当中也有现实之处,在他的这类乐府诗歌当中夹叙夹议,同时带有抒情,用词经典,格律分明,意味隽永。和杜甫相对比来说,李白的现实主义讲究的是叙事简洁,同时融入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而杜甫则专门写事力求真实。在李白的乐府诗里很难看到大段叙事字句,偶有相对较长的描写也是带有他非常独特的飘逸之感。同为叙述喝酒场景,但是他的《将进酒》中,总会出现霹雳雷惊的字句,“三百杯、千金裘、万古愁”等较为夸张的数字描写,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将现场气氛无限放大,感染读者的心境。不过因为其情真意切又不会让人感觉虚假,反而会受影响,产生认同。他的诗歌总会在字里行间流露他独特的气势,虽然叙事但是不拘泥叙事,在叙事当中出现了跳脱飘逸之感,故此让人感觉到一种仙气。沈德潜说李白的诗歌雄浑深远,这样的诗歌和李白的谪仙之名彼此呼应相得益彰。[3]

李白诗歌善于抒情,在抒情里总会出现极度夸张,彰显了他具有的非同小可的想象力,诗词用语奇特气氛雄浑,嬉笑怒骂都是文章。《将进酒》便是气势高昂,犹如真龙出海,情绪饱满,或者激愤、或者狂放、或者忧愁,最后以万古愁结尾,和文首呼应,犹如一条奔走腾挪的大家功夫,行云流水内涵深广。

李白的樂府诗用词经典、意境高远、自然流畅浑然一体。这是李白本身具有的突出特质决定的,但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例如他从小饱读诗书,对汉魏六朝的民歌都有研究。有后人整体理顺了李白乐府诗,指出他的乐府诗都能找到最初的版本,他尊重了最初版本的基本精要,同时又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诗风,很多地方都有明显的创意,使得乐府诗生命力十分强健。对此《将进酒》就是很好的说明,例如“与君歌一曲”,其和鲍照的“为君歌一曲”一字之差。诗作当中的“斗十千”是源自于曹植《名都篇》当中的“美酒斗十千”。由此可见李白对乐府诗可以信手拈来随意组装,而且看不到修饰痕迹,浑然天成。这也正是李白最为独特的地方。

《将进酒》是李白乐府诗作的经典代表,情感饱满真挚,用语豪放,整体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时而又清静开阔蜿蜒而下,忽而又直流而下呜咽有声,他的浪漫气质整体融入了作品当中,给予古题乐府新的生命,将乐府诗的创作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李尚静.从乐府诗看李白的人生理想与矛盾之处[J].安徽文学,2018(3):5.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67-268.

[3]程俊.试论李白乐府诗的语言风格[J].神州文学,2012(2):1.

邓雀屏,广东省广州市总工会外语职业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乐府诗将进酒李白
将进酒
乐府诗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将进酒》的“三气”
《乐府诗集》与李白乐府的经典确认分析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
建国后郭茂倩《乐府诗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