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要体现增值性

2021-08-09 01:39庄丽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活动师生

初中学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重视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探索新穎的阅读评价方式,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以推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阅读素养的形成,借此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打下基础。在平时实践中,要围绕阅读学习的增值性课堂评价研究展开探讨,借此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立足教师视角,帮助学生深化文本认知

教师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都是处于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机械化学习状态中,使得教师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升,这种现象与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理念相背离。新课标强调,教师与学生两者间应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重视轻松、开放且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借此可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创造良好条件。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即为评价。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使得最终所呈现的评价效果也各不相同。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阅读评价教育价值最大化,要求教师需针对此现象应展开深入分析,重视合理的评价方式的应用,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最后的一课》时,教师便可将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重点,将学生对文章的第一阅读感受作为依据,展开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所形成的感受需以认真阅读为基础,教师对于在阅读活动中抱有应付敷衍态度的学生,教师应予以批评。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诸多阅读感受,教师不可盲目性的表扬,应对评价指导合理性、科学性加以保障。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准确掌握评价契机,教师只有在恰当的时间予以科学评价方可获得预期教学效果,实现学生阅读效果的强化,还可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调动。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至课文后半部分小弗朗士学习态度的转变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问,小弗朗士学习态度为什么发生改变?教师借助此问题的提出,可启发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借助课堂问题的探究,加深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印象,借此除可实现评价效果的增强外,还可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可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二、搭建师生互评桥梁,深层次理解文章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需重视学生思维的拓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创新意识的调动作为重点内容,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分析语文教学活动发现时,师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多会产生意见不一现象,而教师要促使学生将自身所存在的疑问大胆提出来,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独特见解,营造活跃且民主的课堂阅读氛围,为此,教师应将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作为重点,搭建师生互评桥梁,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诸多局限加以突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良好互动,推动师生共同发展。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木兰诗》时,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在《木兰诗》阅读完成后将自身所形成的阅读感受加以发表。教师还应从多层面多角度出发,对学生所形成的感受加以评价,以此为基础,分享自身阅读感受,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教师所形成的阅读感受展开评价,若师生想法统一则可继续展开探究学习活动,若师生间存在意见不一现象,教师则应同学生共同展开讨论,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还可帮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借助师生平等关系的构建,这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教师借助师生互评的方式还可推动师生共同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借助引导学生评价教师阅读感受除可帮助学生对阅读乐趣加以感受外,还可促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同教师展开沟通,强化学生的阅读深度,推动学生评价能力、探究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为学生今后阅读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

三、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阅读素养

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活动中,为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评价时,不可仅将学生的片段阅读作为评价重点,而是应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加以评价。学生只有具备整体阅读能力后,方可避免阅读时的逻辑欠缺及理解偏差等问题,实现阅读目标的更好达成,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时,教师便可借助课堂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加以考察及评价,如在此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文字描写为哪一段?能给出原因吗?此篇文章中作者所描写的哪个景物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完成课文阅读后,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某个方向,将自身所理解的课文所表述主题含义加以阐述,帮助学生针对课文形成深层次理解。教师借助此种提问方式,可帮助学生从整体视角展开阅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身见解,可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加以掌握,推动学生思维品质及阅读能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为推动学生阅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还应重视学生阅读感悟、阅读进步情况的评价。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为帮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收获,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文中的表述,强调阅读素材的积累,重视自身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如此方可实现学生知识情感的丰富,有助于阅读素材的积累,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背影》时,教师不可仅让学生围绕这篇文章展开机械性的阅读,或简单设置背诵全文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强调教学评价环节,观察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是否实现个人情感的融入,针对所阅读内容是否产生反思,是否形成阅读感悟,能否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只有学生同作者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且自身针对阅读感悟产生反思,方可实现学生良好阅读情感的培养,推动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教师需结合此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及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相应的、健康的阅读素材。

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借助科学的阅读评价,除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外,还可有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特别是在新教育形势下,更加要重视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借助师生互评桥梁的搭建,帮助学生针对所学文章形成深层次理解,借此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达成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子清.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作文:教研,2019(8):0151-0151.

[2]周丽琼.多种教学方法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9,000(004):P.162-162.

[3]张白毅.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探索[J].教育,2016,000(005):P.31-31.

庄丽清,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活动师生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麻辣师生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