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学生高效写作的途径与方法

2021-08-09 14:28邹竹青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习作教学方法

在基础学段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都采取单一的讲授法,针对习作的技巧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忽略了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创新意识。这种教法对学生终身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创新习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丰富习作教学资源,以创设高效的写作课堂,培养学生习作综合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

当前,我们学生习作的情况不容乐观。在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小学生在进行习作时,抱有完成任务的目的,缺乏发自内心的习作动机,导致在练习写作中语言匮乏,学生的习作水平低下。第二,学生在进行习作时,不能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小学生局限于教师给予的习作主题中,不能很好地将习作技巧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导致习作内容空泛,缺乏自身的情感表达。第三,习作练习不充足。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中,一般以周记的形式练习写作,缺乏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意识,将阅读和写作进行人为地分割,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导致以上习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習作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问题的产生应结合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全面革新学生习作的被动低效局面。

一、深化阅读理解,强化习作方法

阅读和习作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内容,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习作资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素养和认知发展能力。而习作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习作与阅读分割的情况,加强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教学,将阅读资源有效应用于习作学习中,以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的读书与写作相结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规律。因此,教师应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利用阅读教学,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积累习作素材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习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习作情感表达,以创设有效的习作教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教师应在讲授文章的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终于喝到水了?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答案,学习文章中描述事件的顺序,以深化学生对本文的阅读理解。这篇文章的习作顺序是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和乌鸦喝水的前后顺序。教师在讲解习作顺序后,要求学生习作一篇说明事物的文章,强化文章的习作方法,开展有效的习作教学。

二、重视口头表达训练,借此提高写作能力

习作是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以体现学生逻辑思维的层次性和优美性。习作将学生的口头表达转变为书面表达,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习作水平和习作有效性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语文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口头表达机会,通过组织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教师应将学生的口头表达放在重要的位置,利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阅读和习作想法,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教师应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习作体验,采取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创设轻松活泼的口头表达氛围,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习作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在课堂上积极地交流沟通,促进说写结合,为学生的有效习作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这节课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大胆地分享对父母的感情,学生可以抱怨父母对自己的管教和约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教师应利用短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方式,展示父母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在课堂中畅所欲言,互相分享自身的情感体验。在开展口语交际课之后,教师可以以“我想对您说”为习作主题,引导学生将想对父母说的话落实到书面上,让学生在习作练习中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小学习作的有效性。

三、创新教法,实现写作生活化、高效化

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中,学生的习作练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应结合生活经验开展习作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生活化、实际化,将日常生活与语文课堂相联系,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学习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创新习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开展生活化的习作教学,以创设高效的习作课堂。习作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像举例法、类比法、比喻法、生活实践法等。教师应分析具体的习作主题和学生的习作水平,选择合适的习作方法,以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出发,降低学生对习作主题的陌生感,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减少学生对习作的抵触和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中有话可说。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的习作练习时,应组织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文字化的加工,增添艺术色彩,以增强习作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习作:“漫画”老师》这节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周围熟悉的老师入手,通过感受教师的上课特征和性格特点,用详实的语言描述教师。学生在写作“漫画”老师这一主题时,应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回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细心和耐心,全方位的观察教师的示范行为和谆谆教诲,深入分析学生自身对教师的情感,从而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和情感表达,促使学生创作出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四、创设有效的评价体系,达成学生写作素养养成

小学生的习作习惯还未完全形成,写作思维还未成熟,教学评价对学生的习作水平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效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以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习作评价时,应从学生的习作内容、习作技巧、习作语言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挖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除了教师的专业评价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中互相学习优秀的写作方法和写作习惯。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邀请家长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以加强家长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对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此外,习作评价应以鼓励评价为主,尽量避免用简单的“阅”和“甲乙丙丁”等进行简略评价,而应对学生的习作内容和习作技巧进行详细的全方位评价,针对学生存在的习作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习作错误,为开展有效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习作:国宝大熊猫》这节课时,教师在学生完成对大熊猫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通过阅读其它学生的文章,为学生提出可行性强的修改意见,并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点。教师在进行文章点评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可以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表扬习作水平突出的学生,提升学生对习作教学的热爱,以促进学生的习作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元化的习作教学方法,深化小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强化学生对习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应利用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创新习作教学的方法,构建高效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对习作教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勇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习作素养,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写作人才。

邹竹青,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白云山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教师应习作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