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料情境下的演讲稿写作

2021-08-09 14:28詹桂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集美高光演讲者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演讲稿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本文基于新课程及新高考要求,结合两次作文训练题及笔者的下水文,围绕演讲稿情境的创设及具体情境下的主题意识、对象意识的强化,表达对演讲情境互动性,主题交流性的教学认知。

孩子们不论是当下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场景中,进行纯粹的文学类作品创作的场合少之又少,但“针对具体问题、面对具体听众、处于具体情境”下发表讲话、表达立场,却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因此,无论是基于眼前的高考高分需求还是将来的表达交流需求,我们很有必要在如何更好地完成演讲稿上交换意见、促发学习、深入认知。虽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实用类文体多达23类,但是,俗语说得好“触类旁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吃透了演讲稿,对完成其它实用类文体的写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情境——高考考查载体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有学者指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制定学科命题标准的重要依据,是构建学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情境多维命题模型的依据,也是考试评价的准绳和量尺,更是复习备考的重要规则参考。我想这位学者表达出了很多一线老师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理解定位。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对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做了明确的说明,其中,有如下表述: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是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即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

2015年至2020年的高考作文,多次呈现出清晰的情境建构意识。这是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积极回应。

孩子们备考这种具有实用类文体倾向的高考作文,首先要有时代、国家、民族的大情境意识,其次,要能够审慎地梳理材料,创设主题鲜明、对象鲜明的表达情境。

二、情境回应与情境创设

一起来看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出题人:厦门集美中学黄艳明)

2020年8月15日,集美中学2021届新高三开始上课,学校拟于当天召开一个面向全体新高三学生的动员大会。而此时,2020届的高考已尘埃落定,作为当届考生的你,可能刚刚收到来自985、211名校或普通一本、二本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可能失意落榜。学校认为,高考只是人生中一段学习经历的小结,既不要让一时的成功,放缓了你进一步逐梦未来的脚步;也不要让一时的失落,否定你成为英雄的可能。但是,学校也同样认为,每一段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都有值得学习的经验或引为鉴戒的教训。

学校拟邀请你以①知名高校准学生②普通本科院校准学生③高四复读生的身份(请自己选择其中一个身份),在新高三学生的动员大会作经验总结或教训规避的演讲。请统一以“李杰”为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审读】

1.演讲者身份的选择:知名高校准新生,普通高校准新生,高四复读生?

2.抽象与具体:知名高校或普通高校,可不可以落实到某一所具体的高校呢?如果落实到具体的某一所高校,这所高校对演讲者本人的意义是不是可以适度挖掘,从而赋予演讲稿更具体详实的内容?

3.现实与虚构:材料中的集美中学,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所学校,也就是在座考生正在就读的学校。但材料的撰写者艳明老师并没有对集美中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作出明确的界定。能不能突破思维的惯性?如果这所学校的学生高考去向都是“本一是底线,清北亦寻常”,那么这所学校的高四复读生还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复读生吗?即便是知名高校准新生,面对大概率成为985、211准新生的学弟学妹,演讲的内容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调整。如果邀请准新生参加新高三动员会,不是这所学校偶尔为之的事,而是学校沿袭已久的传统,演讲的内容是不是尤应斟酌?

以上3点,首先指向对谁演讲、演讲主题是什么的思考。材料尽管有所谓的新高三学生动员大会的演讲情境预设,但演讲主题需要写作者自定,可以围绕高考,也可以由高考引发。主题鲜明是逻辑清晰的前提。在我的下水作文《做更好的自己》中,演讲者身份选择是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准新生,行文中将过去的“我”——集美中学的普通学生,现在的“我”——普通本科院校的准新生,将来的“我”——一名平凡踏实的教师,三个“我”统一在对平凡岗位的思考上,赋予平凡人生以“为了成为更好的‘我而不懈奋斗”的积极意义。而另一篇下水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则体现出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演讲者身份选择:清华大学准新生)对生命多样性及生命的彼此观照之于人生重要意义的思考。在某种意义上,回应出题老师的情境要求,选择一个身份,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具体而微的演讲情境的创设方向。

三、情境中的“我”的人格观照

当代作家陈先发在诗集《九章》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好的作家、诗人,内心应该是一座‘玻璃屋,首先,这个‘玻璃屋应该是通透的、敏感的,能够清晰地看见你所处时代的种种人生经验,能纤毫毕现地去感受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形成丰富的内心资源。这是一种基础性的东西,其次,这间‘玻璃屋又是相对隔离的,外界的种种诱惑、侵扰,各种杂念,要尽量少地进来,保持一颗心相对清静、独立的状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这颗“玻璃屋”似的通透的明澈的心灵。考场作文的写作者在平時的写作训练中,也要有这样的意识与追求。作品情境中应有“我”的人格观照。

一起来看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校园演讲比赛上展示了三张照片。第一张,一名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人撑伞。网友留言:“撑伞哥,看着让人很暖心。”第二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第三张是莫高窟壁画前80后学者们面壁工作的背影。2019年,他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审读】

1.名词理解:高光是美术用语,指光源照射到物体上后,物体上最亮的那个点。简言之,光聚焦的那个点。移用到人,高光时刻,指众所瞩目的时刻。

2.问题审视:一般而言,名人有较多被大众聚焦的机会。或者说,名人的高光时刻常有。然而,材料中三张照片的个体显然都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名人,他们的表现更多地体现出平凡人平凡岗位上的风采。这样,材料可以引发如下追问:

如何看待名人的时被聚焦和普通人的偶被聚焦?时被聚焦的名人们,是否真正“表现出色”,值得公众聚焦;偶被聚焦的普通人或者从不被聚焦的普通人,怎么看待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我们在聚焦名人时,我们在聚焦什么?材料中的演讲者在聚焦这三幅照片时又在聚焦什么?这些问题一旦联系现实说开去,形成逻辑力量深入下去,这篇演讲稿可以完成对现实的观照。

3.具有彼此参照性的几组概念:缔造不凡的伟人,终其一身,其伟大事业或伟大作品注定了伟人们是世人(或后世人)目光聚焦的所在。然而,漫长历史中的伟大人物总是有限,芸芸众生才是我们的人生本相。没有不凡伟力的我们,怎样赋予我们的生活、工作以意义?这里考量的既可能有劳动精神的理解,也可能有责任意识的担当。总而言之,需要有对一个时代的普通劳动者心灵的体察与诠释。在某种意义上,如何定义“高光时刻”,必然关联着如何理解职业追求、如何诠释劳动精神、如何理解平凡中的伟大。

4.观照自我:在这篇演讲稿中,聚焦高光时刻,其实也是在聚焦自我,聚焦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写作是唤醒自己,也是触碰无穷的他者之心”,演讲稿亦不例外。

演讲稿的写作要注意的东西很多,理论上要多学习,写作上要多练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符合文体、符合要求的高质量演讲稿。

詹桂英,福建省廈门集美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集美高光演讲者
见证彼此高光
想做联名爆款?超级飞侠、熊出没、奥特曼等“高光”IP等你来聊
释放出来自HDR的高光力量 Optoma奥图码UHZ880
悼念许集美同志
勿忘初心不改其乐——许集美同志生平简介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
论剑集美 2014COC总决赛报道
基于Moldflow 的高光无痕电视前壳注射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