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楼梦》之凤辣子

2021-08-09 14:28张巧妮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尤二姐辣得王夫人

王熙凤,更通行的名字叫凤姐,作为文学艺术形象,可以说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她“体格风骚”,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作为一个智者和强者,在贾府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尽情放纵而又不露声色地享受生命,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是“辣”。

一、独特、复杂、多样的辣性格

一部《红楼梦》,写尽了人生百态,一个个美丽聪慧、青春活泼的女子在“绿肥红瘦”的大观园里黯然远去,让人扼腕叹息,也让人沉迷再三。如果说“两玉”(贾宝玉、林黛玉)使小说空灵脱俗,那使小说鲜活生动的应是王熙凤。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里写到“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见凤姐想凤姐呢?我认为是凤姐的辣,这种辣是集“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于一身,刻画出了一个饱满、鲜活的凤姐。“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贾母的这个“辣”字给王熙凤在全文中定下了一个形象基调。熙凤初出场,人未见笑先闻:“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其放诞无礼与周围人的敛声屏息,恭肃严整形成强烈反差,可见其“辣”;一哭一笑,赞侍黛玉,回话王夫人,笑答贾母,生动地显现出其善于逢迎,精于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之特性,更隐见其在贾府中的掌权人身份,足见其“辣”。至于其后,“毒设相思局”,“協理宁国府”,“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等等,凡此种种,活脱脱将一个“凤辣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王熙凤之辣,却不似寻常的泼妇悍女,她辣,却辣得脱俗,辣得让人有的不是打心眼里的厌恶,而是深深的铭记和复杂的情感,真是“恨凤姐,气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二、辣性格的原因分析

(一)特殊的家世生平。王熙凤出身金陵门阀世家,她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培育了她的聪明才干。她曾夸耀说:“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的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这表明她的家庭与外界交往甚多,家势显赫。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原为京营节度使、薛蟠进京时升为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后又升为九省都检点,由此可见王家的根底是武将。大概是将门的遗风,王熙凤虽身为女儿身,但“自幼假充男儿教养”,便多出许多机会接触“窗外事”。从小生活在这样环境的王熙凤见惯了奢华隆重,经多了勾心斗角,所以言语行动间自有一番不同于凡人的见识,比起那些来自于寒门小户的邢夫人、尤氏,她天生就有凌驾于人的优势。出阁后她是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在管家办事中,更加“越发历练老成”了。

(二)不信报应轮回的人生观念。在馒头庵她对老尼姑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也就是说,良心的谴责,道德的束缚对她完全失效。只要符合她的利益她就敢任意妄为,这样的观念成就了她的狠毒泼辣,肆无忌惮。

(三)无人能及的才干。“机关算尽太聪明”是曹雪芹在《红楼梦曲》中对王熙凤过人才能的精确概括。我们只看她协理宁国府秦可卿之丧,一开始她就看定宁府的五大弊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多么全面!多么明敏!面对这一局面,她对症施药,严加整顿:首先是分班管事,职责分明;其次精细考核,不容混冒;第三赏罚严明,树立威信,如此头绪清楚,成绩立见:“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利害,自此各人兢兢业业,不敢偷安”。“协理宁国府”是曹雪芹对王熙凤作为“管家人”行使权力的正面重场描写,偌大的丧事场面,成为了王熙凤施展管家人才能的舞台。正是这种突出的才能,让她从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精明睿智、果敢决断、麻辣火爆的性格进一步显现。这也映证了书的开始曹雪芹借周瑞家的之口所说的:“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要说赌口舌,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

(四)贾母和王夫人这些贾府决策阶层的认可和纵容。她巧用心机,伶牙俐齿,总是能讨得贾母的喜爱和青睐,是贾府最高领导面前当之无愧的大红人!恃宠而骄,她还有什么忌惮和顾虑呢?从贾母说的“巧嘴媳妇”的笑话中就可以看出,贾母非常喜欢这个“凤丫头”,凤姐的“辣”给她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贾母公开在大家面前夸赞“凤姐”的“巧嘴”实际上是当众给王熙凤毒辣一张免死牌,言外之意“辣得好,辣得妙”,贾母对凤姐泼辣性情的肯定对她阴险、毒辣性格的养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强烈的危机意识。贾府是一个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做它的当家媳妇确实不易,一个生活腐败的大家庭就像是一个没落的官僚机构,一旦主人无所事事,奴才就会混水摸鱼,不刹住这种歪风邪气,奴才就会放肆地将主人当冤大头来糊弄,而我们知道,在贾府众多的男主子、女主子中,除了王熙凤,哪个是个顶事之辈呢?加之贾府长辈、平辈、小辈、本家、亲戚和男女奴仆之间,彼此都有着极复杂的矛盾,若不具备独到的权术机变,谁还可以在这个夹缝中完好生存?这种特殊的境遇刺激了王熙凤强烈的地位危机意识。另外,在第十四回“林如海灵返苏州郡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中,曹雪芹写道“凤姐虽然如此之忙,亦因素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筹划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人等,无不称赞……”,足见其争强好胜的处事风格,这种个性也为她在贾府抢尽风头,受尽尊崇,最终紧握大权奠定了基础。

三、凤姐辣性格的独特性

王熙凤之所以让读者们“恨凤姐,气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除了她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外,更原于其形象的独特性,世上辣妹很多,但惟独王熙凤的辣让人很难用简短的语言说出一二。她的辣不仅具有封建贵族阶级专制、自私、残忍,而且还具有资产阶级的虚伪、冷酷、贪婪。

(一)辣得凶狠残忍。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很多时候,王熙凤的“辣”更多地表现为逞威弄权、滥施刑罚,这方面《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描写。她抓住了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立即喝命“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还威吓她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事实上,王熙凤也是说得到做得到。在清虚观,一个小道士,还是一个小孩子,无意中冒撞到自己身上,她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站都站不住,在清虚观这种地方,王熙凤出手之重、之狠、之快,真正是名副其实的“辣手”,在贾府的主子里面,会像这样亲自凶恶出手的人并不多见。在下人的眼里,在那些小丫头小厮小道士的眼里,王熙凤真是个“阎王”,吓得他们一个个心惊胆颤,这个时候王熙凤确实像一个恶魔,那股森然的冷气,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弄小巧用借剑杀人”更将她的毒辣、残忍表现到了及至。当王熙凤得知贾琏在外面包养了尤二姐后,气急败坏,她知道自己不生育,又生得没尤二姐俊俏,硬要反对,不但不能成功,还会毁了大计、夺了自己当家身份。于是皱眉头之间顿生一计,她以“丈夫娶二房以备生育乃举家大礼”为由,冠冕堂皇把尤二姐骗到家中,使她成为瓮中之鳖,被自己牢牢掌控。当贾赦将秋桐赏给贾琏为妾时,她又顿生一计,一面在外唆使尤二姐已退未婚夫张华反供告状,闹得贾府乱哄哄,一面在家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推托有病,让两个新宠秋桐与尤二姐争风吃醋,她“坐山观虎斗”。在她的挑拨下,秋桐对尤二姐恶语相向,尤二姐最终敌不过,吞金自杀。聪明的凤姐先借秋桐之手杀尤二姐,再利用尤二姐之死处死秋桐,一箭双雕,既达到了险恶目的,还落了个好,贾府中,能导演如此不见血的战争的只有她。与此同时,她又派人杀掉了张华,绝了后患,这种事只有这个不顾“天理人情”,又不信“阴司报应”的“凤辣子”干得出来。

(二)辣得乖巧圆滑。在《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王熙凤“辣”得乖巧圆滑的特点一出场就表现了出来。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仔细打量后,仍送到贾母身边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些话表面上是赞扬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是阿谀贾母,献谗王夫人和迎春三姐妹,可见不一般!说着她还用手帕拭泪,因为她知道贾母极疼爱她的女儿,见到外孙女,必定会伤心落泪,所以立即假哭。没想到她来迟了,贾母已经哭过了,所以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王熙凤听到贾母的责备,马上就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说着还假惺惺地做出动作。接着又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并连忙吩附下人赶早打扫房间,让他们去歇歇。这一方面是想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已,顺便告诉林黛玉“在这里你得听我的”;另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出她对这个外孙女的关怀备至,赢得贾母的欢心。曹雪芹对于这一位头脑聪明,手腕灵活的少妇,从来都不惜笔墨,使读者到处感触到她才智的锋芒和狡黠泼辣的形象。当王夫人问她“月钱放过了不曾?”她乘机“辣”了王夫人一把,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有见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太太记错了”,这不但反映出她对人的不同态度,而且也表现出了她处处争强好胜的性格,就是在王夫人这个姑姑面前也不示弱。当王夫人对她的回答不满,并以长辈的身份叮嘱她拿两匹来给黛玉裁衣裳时,王熙凤又马上意识到了真辣了王夫人也没她的什么好,于是立即随机应变,巧舌如簧说自已“先料着了,已预备下了,只等太太过了目好送去”。 她这样既做了人情,又挽回了王夫人面子,更显得她“辣”得不一般。

(三)辣得豪放。凤姐不像贾政、王夫人之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而大胆。王熙凤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这句话听起来好象是在说王熙凤不迷信,事实上她也像其他妇人一样,也供瘟神,也给女儿起名求福祉。曹雪芹之所以这样说,目的不在于说明她不迷信,而在于表现她干坏事没有顾忌,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计后果的心理。这句话的确很有气概,只可惜这种气魄用在了邪恶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第三回中王熙凤出场,“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王熙凤的出场使黛玉觉得纳罕,当然我们也觉得纳闷:整个贾府里,人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这来人何以如此“不一样”的“放诞无礼”?恰恰这“放诞无礼”就让我们领教了“凤辣子”辣中的放诞、洒脱。这“不一样”似乎是一种“宣告”,目的在于夺人,潜台词是“姑奶奶我来迟了,你们又能把我怎么着?”她可以在老祖宗和她开玩笑时放肆地大笑,尽情地说道,试问,贾府中几人能做到。当然,这些都与凤姐从小被当作男孩养有关,她的性格中自小就少了女儿家的温柔,多了男儿的豪放。

(四)辣得贪婪。王熙凤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当家人,同时也是一个贪婪钱财、权欲极强的女人,在对金钱的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主子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不够使了,贾琏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夫妻间亦是如此锱铢必较。为大观园诗社的费用,王熙凤就笑李纨:“亏你还是大嫂子呢!”“你一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又有个小子,足足又添了十两,一年中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通共算起来,一年也有四五百两银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她们来闹我——”,说了一大堆的话,李纨就回她“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说了这么一车的话——”,“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李纨的这句话表面上是带玩笑性质的,其实又是对王熙凤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王夫人屋里的金钏投井后,身边缺一名贴身丫鬟,王熙凤作为管家,这个名额迟迟不补,为什么?她说等着人送礼送够了,因为很多人看上这个缺,觉得这是一个“巧宗儿”,大家都想来谋这个差事,王熙凤就拖着,等大家送礼送足了才补。诸如此类的事很多,“大闹宁国府”的时候还不忘记向尤氏要五百两银子,其实她打点只用了三百两。王熙凤的算计之精、聚敛之酷,是出了名的,连她自己也都知道,她跟平儿说:“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放高利贷),都要生吃了我呢。”

(五)辣得虚伪。八面玲珑,见风使舵,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不分说胡话,这是王熙凤最大的特点。黛玉初来时,王熙凤为了表现自己的热情和对黛玉的关心,更为了表现自己在这里的统治地位,她问了黛玉一连串的问题,可是都没有留一秒钟让人回答,也并没有想要一个字的答案。特别是王夫人让她给黛玉准备一些缎子做衣服,她一句“我早就备好了”既赢得了贾母的欢欣,也得到了王夫人的称赞。可我们知道她明明在说谎啊,但她却脸不红心不跳,应对如流。足见其虚伪之至。

四、悲哀的结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制造了别人的悲剧,最后必然葬送自己,被压在自己经营过的大厦底下。太虚幻境薄命司簿册上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它预示着王熙凤两个方面的悲剧,一是一个有使人爱慕的才干的女子在“末世”的悲剧,二是作为女人的婚姻悲剧。无论这哪一个悲剧都离不开她独特辣性子的酝酿。

(一)婚姻悲剧。王熙凤生来聪明,但她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培育了她 “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的才干,虽然貌美如花,虽然才华出众,虽然老练精干,虽然心机过人……但她目不识丁,过于毒辣,过于贪婪……,缺乏女性特有的温柔与闲雅,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自然得不到男主子们的青睐。贾琏到处播撒春意,和鲍二家的颠鸾倒凤;偷娶尤二姐,还满心欢喜地迎接他爹赐给他的小老婆秋桐,完全视凤姐如无物。尤二姐死亡真相大白后,不是贾母庇佑,凤姐还险些丧命贾琏之手。她不择手段排除一切异己,却始终揽不住贾琏的心,偏偏那样个夫纲夫权的社会,贾琏没有一丝怜爱,凤姐的一腔柔情,却还是只得往贾琏身上使。

(二)末世女子悲剧。在当时的贾府,王熙凤表面上看来是个胜利者,贾母对她的宠爱,王夫人的昏庸、邢夫人的吝啬、李执的不问现实、探春的有才无权、尤氏的无能等等和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相比起来,确实不堪一击。王熙凤身上的确天生就有着一种强有力的优势,貌美,聪慧、能干,但内心却丑多于美。《红楼梦》里有很多这样的描述:“那是一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黑,两面三刀,上头笑,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贫火,暗是一把刀”;鲍二家的甚至称她是“阎王老婆”。在这些各不相同的口碑当中,真真显露出了贾府上下对她的不满,文中很多地方描写下人惧怕她的场面,这些既表现了她的威严,更从另一个方面道出表面是“敬而远之”,实际是“疏而远之”,没有朋友,自然在为难之时就无人帮助,甚至连说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可怜!最终落得个草席裹身,葬尸荒野。王熙凤的悲惨结局也是历史必然,从“判词”和“红楼梦曲·聪明累”来看,作者是有意识地让凤姐的命运紧紧依附于“末世”之上。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王熙凤的图案上“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可见虽是有才有勇,但她依靠的却是一座冰山!凤凰遇火才能新生,但冰山之上,何来火?冰山的消融决定了她终将会精疲力竭,最终不得不拖着一声凄厉的哀鸣而沉沉坠落,等待她的只有死亡。她“聪明”却生在那“大厦倾”“灯将尽”的末世之上,纵使你算尽机关,也一木难支贾府这个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大厦。可见,王熙凤的命运不像“金陵十二钗”中的其他女子那样,她的命运与家族兴衰同呼共吸。一方面家族的衰落、社会的崩溃促使了王熙凤悲剧命运的形成。另一方面王熙凤命运的发展又集中体现了家族,社會败落的全过程,可以说,她的悲剧反映了家族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

综观王熙凤的一生,她的悲剧命运的形成,有她性格的缺憾,也有那个时代的影响,“凡鸟偏从末世来”,作者把在王熙凤的命运始终依附于家族、社会末世的衰落之上,使作品具有了深远的社会意义。王熙凤形象的典型性、复杂性和生动性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是属罕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蕾.高中语文人教版新教材文言文注释质疑[J].考试周刊,2007(03).

[2]关四平.论《红楼梦》中人物的出场艺术[J].红楼梦学刊,2008(01).

[3]周汝昌.红楼梦新传[M].外文出版社,1992.

[4]刘勤英.王熙凤人物形象探析[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8).

[5]李桂云.王熙凤的撒泼:对封建男性权威的挑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6]熊绍高.试论王熙凤艺术形象[J].零陵学院学报,2004(05).

[7]于文静.王熙凤的现代女性意识[J].文教资料,2007(24).

[8]胡海燕.脂粉英雄的毁灭——王熙凤悲剧根源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5).

[9]聂永乐.小议王熙凤的现代女性特征[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10]李福元.谈王熙凤的为人处世艺术[J].成功(下),2007(04).

[11]李勇.粉面含春威不露 哭向金陵事更哀——浅谈王熙凤的美、才及命运悲剧[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

[12]王文安.“恶人”的悲剧——浅析王熙凤的悲剧[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张巧妮,湖北省麻城师范附属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尤二姐辣得王夫人
吃辣的启示
吃辣的启示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辣得痛快
大唐故王夫人墓出土墓志
试论薛宝钗、薛蟠、王夫人、王熙凤对薛姨妈形象的补充
谈红楼二尤的悲剧命运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红颜空自嗟,悲歌近相和
由“凤姐”应酬之道悟交际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