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2021-08-09 14:30赵菊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多元化初中语文文本

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科特性及新时代下的新理念,不断更新教法,完善教学结构。在初中学段,在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特性下,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在教法上要做到多元化,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充分解析,感悟教材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作为一切教学的依据与出发点,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教材,才能够确保整体教学的稳步进行,进而实现多元化教学。如在阅读教材文本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诵读时间,让学生充分解析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书与我化”。然而,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并未认识到文本解析,让学生感悟教材对整体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解析文本时只是将其作为一项机械式的学习任务进行,忽视了解读文本的价值,若不让学生透彻地感悟教材,而是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读文本,这便失去了语文课堂多元化教学的意义,为此,教师需要及时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多元化的语文课堂,并在阅读教材文本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探究教材文本,乐观地对待语文知识学习。

多元化教学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解析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先悟后教”的模式,留给学生充足的感悟教材文本时间,传授给学生感悟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来带领学生进行文本感悟,如“细读文本,感受小弗朗士在上课的前后其心情与态度所产生的变化?”“尝试将韩麦尔作为第一人称,重新撰写文本中上课到下课过程中的内容。”“画出自认为有内涵的语句,并感悟语言的含义。”“谈谈自己对母语的认识。”在这几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开始深入解析文本,而非以往一味地诵读文本,学生此时会主动带着情感去阅读文本,并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进而结合自身的认识与见解参与教学,从而全方位实现多元化课堂教学。

二、咀嚼赏析,领悟意蕴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诸多丰富的文学作品,教师若想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语文课堂,可以引领学生尝试借助文质兼美的内容,让学生进入到个性化的语文知识学习情境,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动情观照”的精神活动情境,由于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形象与作品意蕴都值得学生细细咀嚼赏析,通过咀嚼赏析,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在实施多元化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感知能力等综合水平,来确定对学生整体学习指出方向与策略,并带领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优势,尽力做到扬长避短,所以,带领学生咀嚼美文,参与多种语文知识学习方式,是调动课堂整体教学氛围的最有利方法。

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咀嚼文本,可以让学生从文章的景物细致描写方法着手,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进而体悟整篇文章的画面。同时,为让学生拥有更为直接的画面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画面,展现济南的冬天景象。学生在熟读文本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字字咀嚼,放弃传统单调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身心能够在文本的辅助下得到舒畅,让学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特别是在学生认为文质兼美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将自身放置在文章为读者所提供的真切语境中,体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带入的情感。

三、讨论质疑,激发灵感

讨论式学习过程是实现多元化語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文本对话交接、冲突的重要体现。在激烈的讨论下,学生的思维能够被大大地激发,使得课堂的活跃度达到理想效果,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在语文教材中的诸多形象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不同的观念与角度下分析,所得到的看法便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这一特性,让学生学会讨论与质疑,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通过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被带动起来,并在质疑的过程中,学会推理与验证自己的见解,同样这也是挖掘学生阅读灵感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围绕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展开讨论。阿长作为作者童年时期的保姆,为什么会对其拥有如此复杂之深的情感,特别是从最初的不大佩服到后面的怀念,他们之间都经历了什么。在思考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有的学生对她表示赞美,有的则对她表示否定,学生会联系课文内容,在讨论的过程中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在讨论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插入问题,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发学生能够从多元的角度去认识情感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耐心倾听,做出谨慎的回馈。特别是学生在向教师提出问题时,不能直接向其提供答案,而是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中受益,这样学生灵感也会自然被激发。如果教师遇到必须要对讨论情况作出评价时,需要做到公正且客观,不能夹带感情色彩去评价。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讨论内容时不能偏离主题,适当地协助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当前讨论的主题,并得知所存在的问题,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思维扩散使其灵感得到激发,实现多元化教学。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错误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追求固定的答案,而忽略问题的本真,因此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标准答案而对问题不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拓展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升,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缺乏思维拓展和想象力。

在推动积极性个性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主体放在拓展思维和想象力上,并且注重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在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因材施教,选择适度的问题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问题剖析。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可以在结束课程时提出课后思考,如果作者在结尾仍有收尾,只是课程中没有体现,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原著中的结尾会是什么。经过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明白,对说明文的发散拓展应该建立在全文的说明顺序之上,而在续写过程中应该是从宏观到微观,我们续写部分应该属于微观的细部分析。在如学习《竹林深处人家》时,通过课程解析使学生主动去想象文中情景,竹林深处的景象和村落人家,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发散思维对问题本身的拓展延伸能力,此引导方式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来调节课堂活跃度,培养学生有自主的思维方式,收获的授课效果会比教师单一的对学生讲解文章内容更好。对于学生的问题思考,无论是有趣的还是古板的,教师都应该对学生支持鼓励,让学生在拓展思维中收获学习乐趣,展现新教育背景下的个性化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

在多元化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当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能力,在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让二者做到相融。为此,在教学期间,要不断学习与借鉴,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进而明确多元化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切实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让学生拥有健全人格的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詹茂栋.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06-107.

[2]王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群文本教学下的现代人格培养[J].考试周刊,2020(95):47-48.

[3]李仁保.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探究[J].甘肃教育,2020(21):83.

[4]陈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0(10):36.

[5]王国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29.

赵菊香,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七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多元化初中语文文本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