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跳绳兴趣的教学策略

2021-08-09 04:55徐莲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敏感期进阶手腕

徐莲

跳绳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必测项目之一,也是中考体育项目之一,测试标准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经常跳绳能够促进运动器官的发育以及内脏机能的发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发挥跳绳功效,让小学生真正地享受跳绳乐趣,并从中获益。

一、找准定位,有的放矢

针对现阶段小学体育跳绳项目在课堂教学上需要找准“如何提高跳绳能力”这一定位,根据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寻找解决方法,可将跳绳划分为2个阶段,分阶段把握及突破,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生跳绳能力。

(一)把握身体素质敏感期

在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不同。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快速增长、缓慢增长、相对稳定3个阶段,在敏感期内身体素质的增长率更为明显[1]。身体素质的敏感期集中在6~8岁、10~13岁。小学低年级段是速度、柔韧、灵敏、力量素质的第1个敏感期;小学高年级段则是发展速度、力量与耐力素质的最佳时期(表1)。根据跳绳运动的项目特点,其能促进学生下肢爆发力,速度素质、灵敏性与协调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分阶段提升兴趣点

1.初学阶段——奠定基础

(1)手腕摇绳、前脚掌着地,保持摇绳姿势

在跳绳过程中,身体直立、平视前方、肩膀自然放松、上臂下垂至身体两侧,前臂在身体的侧前方,带动手腕摇绳,起跳落地脚掌用力着地,膝关节微屈。在手腕摇绳时,可借助摇绳练习器或者利用2根绳子进行摇绳练习;也可采用前脚掌着地,进行原地的提踵跳跃练习。

(2)把握双脚过绳高度,合理调整绳长

跳绳时,应把握起跳高度,以绳刚过脚为宜。在跳绳前应先调整适合自己跳绳的长度。如,对折绳子、单手握绳、长度从腋下垂直到达地面或者双脚踩绳、双手握绳成跳绳姿势,绳子长度在腰侧。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在此基础上略长一些。

(3)手甩绳、脚跳跃,手脚结合跳绳

初次接触跳绳,上下肢不协调的问题最为常见,经常会出现以下现象:有前甩没后拉动作或后拉不足导致摇绳惯性不足;用上肢力量带动跳绳,无法保持身体直立姿势;摇绳用力不均、不同步、不连贯;手脚不协调,或快或慢,节奏不一;上下肢配合不足,有小跳,绳摇1下脚跳2下。以上问题可采用甩绳练习或节奏练习解决:双手分别持1根跳绳,同时摇绳让跳绳的甩动保持一致(或利用摇绳练习器);无绳的手脚配合节奏练习,双手置于大腿外侧,有节奏地同时击打腿侧,击打后双脚同时跳跃,保持节奏进行练习(图1)。

2.提升阶段—精益求精

在此阶段,通过提醒学生落地要轻巧、节奏要稳定,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协调使全身产生肌肉记忆并达到自动化状态。手腕灵活性是跳绳提升阶段重点要突破的关键,在提升阶段可以进行一些手腕灵活性的专门性练习,如,屈臂摇绳、负重转腕、转腕画圈等。跳绳在40s左右时小腿处开始有酸胀的感觉,这是因为腓肠肌易兴奋收缩也易疲劳,可通过计时30s或40s跳让肌肉逐步适应,提高耐受力,也可通过原地蹲跳、提踵、箭步侧压腿、跳远等动作提升小腿三头肌的力量。在跳绳过程中,任何原因的“坏绳”中断均会影响最后的总数,故可采用跟随音律节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跳绳节奏,尽可能少地减少中断。跳绳过程中,主要由腰腹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参与其中,每次跳跃、臀大肌股四头肌主要承担保持身体平衡、落地缓冲的任务,所以,应加强核心力量的练习,如波比跳、平板支撑、仰卧起坐、连续收腹跳等动作,以提高身体平衡。

二、策略求变,高效精准

运动技术动作的形成需要经历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过程。在达到动作自动化的过程中需要时间的积累,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练习内容应多样、有效,进而提升学练兴趣。

(一)进阶式爬升模式

跳绳的进阶式爬升模式类似于游戏升级,其根据跳绳的难度逐级攀升,但要保证每个阶段有足够的时间。进阶模式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从一年级开始設置1学年掌握1个跳绳技巧(表2),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跳绳需求。第2阶段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难度递增的6个花样组合(表3),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第3阶段设置校级比赛,以单项、花样以及创编为要求组织赛事,逐步提高学生对跳绳的兴趣。

(二)自选式高效模式

提高跳绳的成绩需坚持每天练习,引导学生采用表格记录的方式观察成绩是否有所提高(表4),并保证每天5分钟的练习时间。有效地提高跳绳稳定性,减少中断次数,增加跳绳个数。另外,不同阶段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小学低年级段每组不少于100个/min,共练习3组,超过150个时,可练习2组。小学低年级段每组不少于120个/min,共完成3组,超过170个时,可练习2组。小学高年级段每组不少于140个/min,共完成3组,超过190个时,可练习2组。

(三)间歇式奇招模式

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有4次课,三年级以上每周有3次课。每次在课堂上利用4min做Tabata间歇练习进行巩固与提高。Tabata采用练习20s+休息10s的方式,提高学生肌肉的耐受性、动作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跳绳成绩。

在初学阶段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身体姿势与身体协调等,在提升阶段需要关注手腕灵活性、节奏、核心肌群与小腿的肌耐力等。通过课堂与课后练习的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跳绳成绩,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协调性练习、节奏练习、间歇训练、花样组合等都是在最基本的单摇、反摇的基础上进行改变的,可以让学生对跳绳课堂无限期待,充满新鲜感。进阶式的闯关模式让学生对练习产生憧憬,持久并有效。

参考文献:

[1]王伟杰.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变化特点[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敏感期进阶手腕
Flying Forward
让你的表盘“羽化成仙”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进阶化学习
文化敏感期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手腕携着海洋
时髦进阶版法式美甲
常转手腕可通便
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妈妈,不要坐等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