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坚守平凡

2021-08-09 05:30赵军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研培训

赵军

年华似水,光阴如梭,三十载体育教育时光飞逝而过。总结这三十多年的体育教育之路,我于平凡中找到了些许精彩,留下了一段美好。

一、逐梦理想,奠基未来

记得在大一暑假返校的火车上,邻座是一位差我不到3岁的中学生,一整晚我们从学习、生活到各自的理想与追求聊得很投机。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当时说的话:今后我当体育教师后一定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我会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评价学生会以鼓励为主,重在引導他们积极努力地学习体育知识和参加体育锻炼,这样的话,他们即使运动水平不高,体育素养也不会差到哪里。

一转眼3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诺言和理想,成为了我今日从教的明灯,不时地提醒我身为人师,应重在当好引路人。30多年来,从中学体育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我始终不忘当初的誓言,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品行,做学生的朋友,做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重复做好简单的事,要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做人行事,要善于独立思考。

(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1990年8月我毕业分配到了都江堰市的一所乡镇中学,学校地处农村,除了教学楼是新建的,其他都是50年代初期建的老瓦房,办学条件是当地中学里较差的一所,我和一位新同事就住在由老旧教室改造的宿舍里。开学前夜一场大雨,天明起床时,我发现床边漂浮着几只拖鞋,满屋的水快淹过床沿了,我赶紧叫醒同寝室的新同事起来“抗洪救灾”,8∶30新生要来校报名,作为新任班主任的我们不能在这样狼狈中见学生呀!经过一番折腾,总算将水全部排出了,“灾情”得到缓解。

我的工作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拉开帷幕的,上午学生陆陆续续前来报名,临近中午时,几乎没有学生了,我正准备收工去吃午餐,突然传来一声:“老师,我要读书。”这一声“我要读书”让我们一惊,疑惑中只见一个身穿洗得灰里发白的土布衣裤,脚蹬一双洗得发白的破帆布胶鞋(两只大脚趾已裸露在鞋洞外),从右肩向左斜跨着一个手工缝制的布口袋(书包)的小男孩出现在我们面前。我问道:“你的通知书呢?”他答:“我没有。”我又说:“没有可报不了名哦。”他又坚定地答到:“老师,我要读书!”后来经过与学校协商,同意免费(那时还没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就读需缴纳基本的学费)录取该学生入学就读,我的工作也在处理各种班务中开场了。

这期间我主要担任了初一1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承担初一2个班、高一3个班、高三1个班的体育教学任务,负责学校田径队、排球队和高三体考生的训练工作。当然,作为一名新教师,所有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各种比赛、运动会)的组织、编排、刻蜡纸(电脑、打印机等当时还是稀罕物,一般的学校根本不会配置,制作相关的印刷品需先在一种特殊的纸张上用铁笔写好后手工印刷)、划场地(在泥土地上用石灰粉划出需要使用的场地)等工作也就顺其自然地落在了我的肩上,尤其有一年另一位女教师休产假,全校12个班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全由我一人承担。当时我也没觉得累,为学生服务我甘之如怡。

其实工作量大倒不是什么问题而当时的办学条件差才是最大的困难:运动场是长满一人多高的杂草、地面凹凸不平的田坝;上课没有器材,在学校阴暗潮湿的一间房间里仅有1个篮球、2个裹满灰尘的铅球、2个破损发霉的排球、2床破损的棕垫、1副布满霉灰的跳马,户外泥土地上相向立着2个篮球架、1副双杠。这就是当时全校的家当,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每次新学期开学第1周我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除草、平整运动场、划场地。因地制宜自制体育器材,发动学生收集废旧的篮球、排球、足球(很多学生不知道足球是什么样,没见过)、自行车轮胎,然后将废旧的球壳里塞满稻草或破布条,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总之,就是想方设法利用身边可用的材料自制能用的体育器材。

我的工作就这样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到了第4年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学第1天下午放学后,20多名高一学生来到我的寝室前说:“赵老师,我们是新高一年级的学生,想要参加你的训练队,来向你报名。”我说:“刚开学,还没有开始招收训练学生。”他们齐声说:“赵老师,我们就是冲着你才报考这所学校的,你就先收下我们吧。”我心里一震,这是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现在回想起来心里反而有些成就感,4年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换来了学生的信任和崇拜。作为教师能在自己付出以后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认可,这是莫大的欣慰和财富,这就是教育的幸福感,多年后仍让我满怀欣喜。同时,这也是我教育生涯中最遗憾的事,因为,仅仅1个月后,由于工作调动,我离开了这所学校,没能回报这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好在我的学生毕业回来后接替我带着他们追求体育的阳光和梦想。

(二)技精于专做于细,业成于勤守于挚

记得走上体育教育岗位的最初两周,由于我既不够高大又不够帅气,入不了高中生们的“法眼”,因此,往往有个别学生在教学中故意不配合,不听从安排,挑战我的权威,这很考验年轻教师的组织教育能力。为此,我特别设计了一堂双杠教学课,先让学生们做一些在杠上支撑走动的练习,给予那些最捣蛋又能完成练习的学生充分的肯定,然后安排他们做支撑摆动的学练活动,整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尤其是几个捣蛋鬼还有几分得意的样子。我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了肯定,然后说:“有没有同学想挑战更难的动作?”这一问题让所有的学生开始为难,此时,我抓住机会说:“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体操的魅力!”接着我在杠上给全体学生展示了双杠手倒立侧翻下动作。这一展示瞬间震撼了所有学生,他们连连发出赞叹的声音。之后,我又在篮球、排球、足球赛场频繁展示专业技能,从此在学生面前树立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专业权威,这也为我的课堂教学组织带来了积极的回应。

适逢改革开放时期,政府搞乡镇企业、学校办校办工厂,身边有无数的公务员、教师停薪留职下海经商,整个社会都处在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但我依然坚守在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第一线,日复一日地做好早操、课间操的组织管理,抓好每月一赛的项目策划和实施,一丝不苟地完成好每天的教学任务,倾尽全力带好校代表队(田径队、排球队)和高三体考训练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校田径队在参加市级比赛中连续取得好成绩,多个项目夺得第一名,多人代表地区参加上一级比赛并获得好成绩;校排球队从过去垫底的水平逐步提高,进入了区域前三甲,获得教育部门主管领导的高度肯定;高三体考学生连年金榜题名考上大学,打破了学校升学为零的窘境,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所有这些成绩来自坚持不懈的努力,也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技能水平,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教师职业发展的高度。同时,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还应具有长期从教的理想信念,无论是所处条件好坏,都要有坚定干好本职工作的耐心、恒心。

短暂的4年中学执教生涯,使我快速走过了教师发展的入职期。4年兢兢业业的付出,向高校输送了5名体育专业人才,他们毕业后都进入了中小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同时也培养了其他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

(三)引领共进,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成长

1.提升自我,服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工作岗位的变化是我成长的契机。从中学教师到培训教师是一个较大的转型,我意识到教师进修学校岗位的特殊要求,迅速补齐学历的短板,完成了学历提升。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师培训,当时有大量的民办教师在中小学任教,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还较缺乏,所以对他们完成师范教育的补偿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摸清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基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我用骑自行车+步行的方式走遍了都江堰市山区和坝区(都江堰地形2/3是山地,1/3是平坝)100多所村小、中心校。针对小学体育师资短缺的现状,设置对应课程,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分别开展村小体育教师上岗培训、村小体育教师提高培训、村小骨干体育教师培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培训、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提升培训等体育师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任职能力,规范了课堂组织行为,让体育教学从无序走向规范。

17年的教师培训工作不仅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和提升,而且让我在这一岗位上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满满的友情。我与一线教师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亦师亦友,在专业上他们奉我为老师,在生活中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2.专业引领,抓实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7年教师培训的积累,使我对各中小学的情况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了进一步抓实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使学校体育有所起色,作为一名专业院校毕业的体育教育人,必需要有主动担当的勇气,要有有所作为的决心,于是我主动承担了体育教研员的任务。到岗后,为了改变体育教学低水平重复的现状,结合实情,我首先提出了体育课堂“三个有”(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有效的组织、有适宜的运动负荷)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明确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求,强化目标意识,构建三级教研的联动机制,推动教研工作从形式化走向主题研究性。

我深知要想提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首先自己要先发展,要当好领头羊,起到带头作用,为教师们树立榜样。为此,我一如既往地抓住各种学习机会提升自己,先后获得都江堰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骨干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特级教师等称号;并申请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提出“专业引领,人格影响”“德业双修,团队共进,示范引领”的工作室主张。开展名师工作室工作的6年来,通过精准培养,目前已有5位体育教师被评为都江堰市级名师,2位体育教师被评为成都市教坛新秀,1位体育教师被评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2020年我被评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工作室3名成员被评为中小学高级教师,实现了工作室团队“共进”的工作目标。通过个人的发展,为全体体育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一线体育教师的信心和干劲,也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教师们对教研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教研的目标更加明确了。

(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非學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教育需要具有前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将学习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和需要,只有把学习当做常态,我们的职业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和较好的发展。

30多年来,我从不间断学习,提升学历、提高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从书本中学、从培训中学、从与人交流中学。身为教师,我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广泛涉猎文学、科学、经济、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几十年来我坚持订阅3~4种专业期刊,每年都阅读购买二三十册书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平常加强知识的积累,才有那一汪“源头活水”。

2.健康是对自己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体育教育人,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不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职业的要求。一位体育教师保持健康强健的体魄,是对学生最直接的教育和示范。倘若体育教师是一副臃肿的体型,在形象上就失去了学生认可。打球、跑步、徒步、练太极这些锻炼已成为我生活的日常,我通过锻炼获得了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充沛的精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令人担忧,作为体育人应义不容辞地担起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重复做好简单的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研培训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会议·培训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