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大课间素质操的创编与实施

2021-08-09 05:30蒋向阳刘桑冯德成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间活动学校

蒋向阳 刘桑 冯德成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现有72个教学班,师生3500多人。学校在“拔萃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下,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运动技能发展水平,创设风格不一、特色鲜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达到拓宽活动思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精心设计,提高创编效能

学校在设计大课间特色活动、创编素质操项目中,崇尚精细化管理,基于生本、着眼问题、注重发展。

(一)分区管理,合理规划活动场地

针对学校场地较为充足但比较分散的特点,根据活动项目、场地要求等,将一、二年级的学生安排在色彩丰富的休闲广场和综合体育馆,三、四年级安排在规整开阔的千里马广场,五、六年级安排在塑胶田径场和足球场内。这样既有利于集中管理、统一行动,活动区域又有一定辨识度,利于学生快速到达。

(二)以生为本,科学编排活动内容

按照由基础到特长、由兴趣到专项的构思,糅合流行与传统元素,契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体育组分别开发了适合高、中、低年段学生的3套专项活动方案。一、二年级通过形体、瑜伽伸展,加上跳圈游戏,进行柔韧度训练,提高协调能力;三、四年级以武术动作为主,加入独创的双节棍套路,发展上肢力量,提高神经系统控制能力;五、六年级以足球基础动作练习为主,提高下肢力量、灵敏度、耐力等,并提升心肺功能。每个活动方案都紧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融入瑜伽伸展、双节棍套路等创新元素基础上,保留了慢跑、游戏和形体放松等常规活动,力求多元素融合,激发学生锻炼积极性,传承武术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的形成,达成全面锻炼的目的。

(三)各展所长,因师制宜提升效能

为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提升大课间活动效果,学校将体育组分成统筹组、瑜伽组、武术组、足球组4个项目小组。其中,统筹组负责创编工作的全面协调与配乐设计,其他组分别负责不同学段的活动内容编排和训练。同时,为了保证全员参与,体育组还负责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从而真正落实“强体、全员、激趣、新颖、科学”五大活动目标。

(四)精细管理,因时制宜解决问题

学校针对南方春季多雨、夏秋高温的气候特点,灵活安排大课间专项活动的学习、训练和锻炼时间。如,春季雨多,就分年级安排学生在综合体育馆进行集中学习,项目主教练在舞台上利用LED显示屏进行重难点指导,其他教师随班巡视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做到有序有效。

整个大课间活动期间,全程以音乐代替教师指挥,学生根据不同时段的音乐完成出操、进场、热身、锻炼、放松、归队等活动内容,既减少了教师指挥的随意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纪律性。除了在校学习,学校还通过网络平台推送专项活动的教学视频,以便学生可以居家练习。疫情期间,学校布置每日两操(素质操和眼保健操)的家庭作业,促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悦动童心,注重活动实效

(一)合理规划,形成体系

学校聘请臧连明教授为体育教学顾问,组建大课间活动创编团队。历时两个月的调研,反复推敲修改,依据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以形体、武术、足球为主要内容,创造性地提出“课间操循环体系”。在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运动生理特点和运动负荷水平的基础上,体育组对大课间活动每个环节的练习内容和要达成的锻炼目标做了具体、详尽的编排(表1,图1)。

为了增加学生大课间活动的锻炼实效性,除了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要求,还对练习时间进行科学分配。体育组与后勤部门经过周密的勘察,规划了每个班级的出操、进场路线。经过多次实践,全校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有序到达场地进行活动,提高了大课间活动的练习效率。

(二)多措并举,固效提质

将体育教师分成低、中、高3个教学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教学内容配备专业教师,如低年段配置形体教师、中年段配置武术教师、高年段配置足球教师,在教学进度方面做到专业、统一,同时也能够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在实施方面,学校搭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框架,形成了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素质操教学管理模式。

1.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课堂上,体育教师进行活动内容的教学;课余时间,学生通过观摩学校网络平台的活动教学视频,进一步复习巩固;家长定期在微信群汇报学生居家练习情况,体育教师分年级加入班级微信群跟进检查。

2.分组练习与集中演练相结合

每周固定2次全校集体性大课间,进行完整流程的演练,熟悉各活动环节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其余大课间活动,由各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主动带领学生分区域、分年级进行活动。通过组织游戏、领队跑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彰显各班特色,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身体素质,进而实现“全员参与,活力校园”的目标。

3.组织竞赛,提高质量

每学期中段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年段比赛,内容包括队列队形、进退场、专项活动评比等,以赛促学,达到“巩固、提质”的目的。

4.注重评价,强化激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全体教师紧密配合,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学校儿童成长中心对各班大课间活动进行检查、评比、表彰和奖励,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班集体的重要依据。

(三)保障安全,做好预案

安全是确保学生活动成效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器材采用加厚瑜伽垫、海绵双节棍,并在班级走廊设置足球架(图2)。根据各場地特点,采用点格划分每个学生的活动间距,预留足够安全距离,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表2)。

三、寻求变化,强化健身育人

“拔萃大课间素质操”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编排,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快乐的旋律让大课间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了身体素质水平。大课间素质操的设计与实施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文化特色,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今后,学校将通过变化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加强运动技能练习效果和采用“网络云”教学方式等,进一步提升大课间活动的健身育人效果,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课间活动学校
“活动随手拍”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学校推介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