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题拓展中探索原创命题入门路径

2021-08-09 06:53欧远强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汉唐史实真题

欧远强

历史原创命题是一名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而命题能力是衡量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的重要尺度,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长期致力试题原创的探索,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得到一些感悟。以下整理自笔者的一次交流讲座,例谈从真题拓展中探索历史原创命题入门路径,并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深挖并拓展,仿真原创

由于历史原创命题的路径很多,但命题者对真题研究有着共性的理解。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刘芃在《考试文集》中曾这样总结到:“往年的试题(真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受刘芃主任的启发,笔者从命题素材等微观角度深挖与拓展典型真题。

典例真题:(2020年全国卷I,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 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对上述典型真题研究可知:

(1)试题立意:典题学术味、历史味鲜明,通过呈现不同学者对宋史研究视角,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解释,体现了历史解释素养。

(2)试题素材:命题选用的素材是迪特库恩(美)《哈佛中国史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小岛毅(日)《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等,属于国外汉学家代表作品。

(3)考查角度:考查的角度分别是拟题及论证,基本覆盖了历史开放试题常考的要素。

(4)设问限定:采用设问限定用语依次是“结合所学知识”“拟书名”“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受典型真题的启发,笔者在此研究总结基础上进行“仿真式”的原创:

示例初稿:(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汉唐历史关系,海内外学者研究角度颇多,如《汉唐时期的玉门关与东迁》、《汉唐气象与西北开发——汉唐开发西北的历史回顾》、《汉唐时代的动物传播与文明交流》、《汉唐盛世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促成》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不同作者对汉唐历史关系研究视角的侧重。

从材料提炼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汉唐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示例设计思路大致为:(1)仿立意:北京师范大学郑林教授认为近年历史真题“在实践应用能力层级中,侧重对解释能力的考查”[1],本题通过呈现不同研究者对汉唐历史研究的视角,要求考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形成结论,并联系所学汉唐知识进行合理解释,体现历史解释素养,与典例真题命题立意及近年高考命题立意趋势高度仿真。(2)仿素材:受典题启发,本题命题选用的素材是基本上都是像尚永琪《汉唐时代的动物传播与文明交流》等学科专家作品,素材与典题一样引用严谨。(3)仿角度:试题考查拟题、阐释,与典题一样基本涵盖了高考开放型试题主要考查的基本要素。(4)仿设词:采用设问限定用语依次是“自拟论题”“汉唐具体史实予以阐述”,与典型真题基本吻合。由此推知本题在形式上基本达到了真题呈现的结构,实现了原创试题“仿真”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要对原创试题进行检验。

二、经验加技术,检测仿题

(一)从主观经验检验仿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题”,主要从科学性与价值性两大方面去检验:一是重点检验试题是否具有价值性。在国家考试改革指导思想“立德树人”指引下,当今高考试题已从能力立意向素養立意转变。立意已是试题的生命力。它是试题设计的核心,统率着试题设计的各个步骤。立意就是指试题所确立的主题,试题围绕哪个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关注何种现象,体现怎样的素养要求。如仿题立意上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汉唐历史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汉唐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正确认识我国传统优秀历史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试题充满生命力。二是要充分考虑试题涉及是否具有科学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考查的知识是否属于主干知识,仿题考查的是汉唐阶段特征,属于主干知识;

(2)引用的史料是否严谨、合理,试题引用素材是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下载的名家典作,资源来源权威真实;引用的史料与设问要求是否一致,如经过反复检查,仿题不合理之处是“《汉唐时期的玉门关与东迁》、《汉唐气象与西北开发——汉唐开发西北的历史回顾》”,因为其视角都是从边疆开放角度出发,与“不同作者对汉唐历史关系研究视角的侧重”要求不符,因此把“《汉唐时期的玉门关与东迁》”替换为“《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唐之间的历史变迁》”;

(3)推敲设问是否合理,命题者应对设问中限词反复推敲,做到逻辑严密,无歧义,不影响学生对答题方向的界定,如经过反复检查,发现“从材料提炼相关信息,自拟论题”过于空洞,学生不易概括,综合前后信息修改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汉唐历史知识, 自选一个符合汉唐“逻辑关系”的视角,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4)答案的设置是否合理,答案要考虑到学生答题的多元性。其他如是否有错别字等细节的问题也需要反复检验。

(二)从客观事实检验仿题

利用抽样测试结果优化试题。原创试题是历史考试的媒介,而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利用测试的数据开展诊断评价试题,是有效发现试题问题的显微镜。刘芃主任认为“从理论上说,整张试卷的区分度好,就基本上能够满足选拔的要求”[2]。如一套试卷或者一道试题能够有效地将不同水平的考生按照一定比例区分开来,那么这道试题信度就较高。初测结果一般选取3—5名基础层次不一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测试;如条件可以,也可以选取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初测。如仿题检测结果显示,学生答题普遍对“汉唐‘逻辑关系”设问要求界定不清楚,此处还需完善。另外除了重视试题测试结果的评估反馈之外,也要注意“测试结果对命题意图实现的程度”[3]等,这些都是原创命题者值得深思的地方。受制于文章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展开。

基于上述经验和技术检验结果,笔者对示例初稿重新修订,这样一道“仿真”的原创试题就完成了。

示例定稿:(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汉唐历史关系,海内外学者研究角度颇多,如《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唐之间的历史变迁》、《汉唐气象与西北开发——汉唐开发西北的历史回顾》、《汉唐时代的动物传播与文明交流》、《汉唐盛世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促成》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不同作者对汉唐历史关系研究视角的侧重。

根据材料并结合汉唐历史知识,自选一个符合汉唐“因果关系”的视角,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视角合理,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解题思路】材料给出了社会与国家、西北开发、动物传播与文明交流、盛世文化与艺术汉唐关系的四组关系,要求考生选取一组适合自己的视角分析,也可以另选视角,然后运用汉唐历史知识进行论证。注意论证充分,角度多样,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示例1

视角:盛唐继承并发展了汉盛世文化艺术。(3分)

论证:造纸术出现在汉代,雕版印刷术出现在唐代,纸的发明创造,没有直接促进汉代书法艺术的繁荣,但是到了唐代造纸技术进一步完善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有力地促进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汉武帝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严重束缚士人的思想,盛唐时期政府推行“三教合一”文化政策,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创新;汉唐时代,中国实行全面开放的对外政策,而盛唐则拓宽了汉代对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由此可见,唐代对汉代科技、思想文化、对外交流等进行了发展。(9分)

示例2

视角:盛唐发展了汉代的国家政治及社会关系。(3分)

论证:汉承秦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唐代建立起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的成熟;汉武帝经营西域,扩大秦代民族国家统一的版图,唐王朝统治范围涉及到西藏及塞外,进一步扩大了民族国家统一的版图。汉代实行察举制,参与选拔的人员受限,唐代实行科举制,以考试选拔人才,扩大选拔范围,增加中小地主阶级参政的机会,扩大王朝统治基础。由此可见,唐代对汉代的国家政治制度、国家版图及统治基础进行了发展。(9分)

综上可见,历史原创命题是一个费尽心力的苦差,“仿真”是历史原创命题入门的基本路径。由于命题存在过高主观愿望与命题客观落差、知识储备与能力呈现不一等多组复杂关系,命好一套试题、甚至是命好一道试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它依然是老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路径。实际上命好一道试题,除了掌握一般技能之外,广泛专业研读、学习名家创题方法、深入研究高考、在命题实践中不断反思等才是命好原创试题的基础,只有厚积方能薄发。

【注释】

[1]郑林:《基于学科能力的高考历史命题研究》,《中国考试》2019年8期,第17页。

[2][3]劉芃:《考试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71、396页。

猜你喜欢
汉唐史实真题
玩转高考真题
小论“古典”两派
中考英语真题演练(一)
从先荀后孟之说看汉唐荀孟关系以及荀子在儒学中的地位
高考真题训练之化学反应原理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交变电流高考真题赏析
史学素养视域下“三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不该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