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类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与实践

2021-08-09 23:51万明任燕刘静张振方
科技风 2021年21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教材建设课堂改革

万明 任燕 刘静 张振方

摘 要:通过梳理传统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纺织类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充分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突出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着重能力培养、开展学科竞赛,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纺织服装概论》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等,形成了省级一流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得到了行业院校的充分肯定与广泛推广应用,学生能力培养得到了明显提升,受到了行业企业的广泛好评。

关键词:价值引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改革

一、纺织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背景

(一)行業的转型升级,要求人才应具备行业全产业链的基本知识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体现科技和时尚的融合,并为实现“美衣美居”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十五”时期,我国就编制了《纺织强国纲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纺织行业一直在转型升级,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资本和人才密集型,经历着科技、绿色、智能、品质、特色和管理等六大方面的升级,逐步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战略转变。目前,我国纺织业规模占比已超全球50%,化纤产量占世界70%,贸易占全球三分之一;从产业完整性看,我国产业链最完整,产品品种最齐全;从制造水平看,我国纤维原料、纺纱织布、服装家纺的工艺制造和装备水平大都已处在国际先进水平。经对我国26个制造业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几个角度与制造业强国对比和分析,有5个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领先的是纺织工业[1]。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高校的专业建设又是制造业的坚实基础。随着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高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也就愈显迫切。

本校是中国西部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是原纺织工业部三大纺织院校之一。由于纺织工业涵盖材料科学、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工程、设备制造、智能控制、艺术设计、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产业链长,而当今专业越来越细分,为让全校学生更好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具备行业全产业链知识,学校在原部分专业开设《纺织概论》《服装概论》的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面向所有各专业都开设了《纺织服装概论》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概况

《纺织服装概论》作为专业通识课和必修课,2学分24学时,列入了2017年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大一本科生开设,覆盖全体学生。其课程内容从纺织原料、纺纱、织物成形、纺织产品,贯穿到服装、色彩、设计、文化、品牌、营销等纺织服装行业全流程。从宏观框架、基础概念、最新成就及跨行业应用等方面描绘了大纺织概貌,既适应了学生要具备纺织全产业链认知能力的需求,又融汇了学生要具备基本的纤维新材料研发、纺织品与服装设计、装备制造、智能化设备等领域的知识。课程知识体系科学完整,内容具有创新性、复合性和交叉性,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融合、成长。

二、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提升课堂育人成效

(一)梳理课程教学问题,寻找教学改革突破口

课程开设40多年来几经改革:1998年之前《纺织概论》《服装概论》课程只在相关专业开设,1998年-2016年期间仅在本专业开设,2017年开始合成一门《纺织服装概论》在全校开设,这种变化看似缘于大学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改变,其实是办学理念的进步,是特色办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使然。课程建设的发展,带来课程教学改革也随之推进。5年前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模式、实践等均不能满足要求,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有:

1.偏重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不够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偏重内容、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注重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课程内容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够,在课堂教学上将课程思政简单地、生硬地、口号式地搬进课堂,“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2.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前沿科技发展

首先,由于文字教材编写周期长,原有教学内容与专业科技发展脱节,导致学不能致用;二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东西部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愈加不均衡,西部高校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受到了制约,实践环节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三是教师科研水平不高,不能及时将最新的专业科技成果反哺进课程、进教案、进课堂、进实验,学生吸收不到最新的前沿科技营养。

3.理论教学为主,能力培养不足

一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但是,专业课程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模式,课堂失去了活力;二是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课程上只是简单地灌输理论知识,有些实验、参观甚至都是在课堂上一讲带过;三是缘于条件限制,有些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到位。

4.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一是课程考核与课程教学目标结合不紧密,难以支撑毕业要求;二是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落实不完善,不能随时掌控学生学习效果,课程质量评价纯粹是为了算分而算分,没有做到持续改进;三是考核过于简单,没有明确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标准、权重和支撑课程大纲的矩阵关系,习惯于“一考定成绩”的课程传统教学评价模式。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在长期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最近5年以来,以问题为导向,整个《纺织服装概论》课程团队积极开展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突出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着重能力培养、开展学科竞赛,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考核评价等,充分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形成了一系列课程教学创新成果。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教材建设课堂改革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