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妇女们

2021-08-10 12:54黄汝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鲁迅作品

黄汝娟

[摘   要]群文阅读是提高初中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初中生能够接触到一定量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将近2400年。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她们需要恪守封建礼教,因此她们所遭受的苦难是极为深重的。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刻画了无数个饱受压迫的妇女形象,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不吐骨头”的本质。同时,他也十分关注妇女解放的问题,在积极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

[关键词]封建社会;鲁迅作品;女性地位;妇女形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1-0009-02

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刻画了许多经典的、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妇女形象,如《明天》里的单四嫂子、《祝福》里的祥林嫂、《离婚》里的爱姑、《伤逝》里的子君……这些被封建枷锁禁锢的女人,命运多舛、生活悲惨,充满了悲剧的色彩。鲁迅先生则以深厚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对压迫、迫害妇女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鲁迅用现实主义的笔调,生动传神地刻画了祥林嫂、爱姑、柳妈、卫老婆子等一系列当时的社会妇女形象,通过描述她们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暗。

一、愚昧、麻木的妇女形象

鲁迅的作品集《彷徨》的首篇便是《祝福》,该文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酷压迫。主人公祥林嫂可谓是封建社会底层妇女的典型代表。她乐观善良、勤劳勇敢、力气很大,所以四叔很喜欢她。但是命运的打击和现实的残酷,使她变得麻木。她第一任丈夫死的时候,她还没有孩子。她不想在“严厉的婆婆”的眼底下生活,只想争取一点人身自由和权力,但悲惨的她终究没有逃出婆婆的手掌心。

“初冬”逃出来,“新年才过”,婆婆就带着山里模样的两个粗壮男人,将她拉上一条不引人注意的蓬是全盖起来的白蓬船带走了。她的婆婆像买卖猪狗一般把她卖给深山里的贺家。在现实面前,她不得不低头,在“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谁知,她的这个丈夫因感风寒也死了,紧接着春天里的饿狼又把她唯一的希望——儿子阿毛给叼走了。沒有家族和丈夫庇佑的祥林嫂的日子更难过了。不久,她便被贺家人赶出了家门。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了鲁镇,但在别人眼中,她已经不是以前的祥林嫂了,哪怕是去当一名佣人,她也是抬不起头的“败坏风俗”的佣人,她已经没有资格、没有权利做一个正常的佣人了。如祭祀时她不能沾手,因为她做的饭菜“不干不净,祖宗是不会吃的”。

封建礼教让祥林嫂抬不起头,封建神权的压迫使她无法做人。在柳妈的恐吓下,祥林嫂深信自己死了以后,要被阎王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她用一年的工钱捐了个门槛,满心以为自己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了。可当冬至祭祖她要去拿酒和筷子时,四婶却说了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给了祥林嫂精神上的最后一击。“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她才走开”。可以说,封建社会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将祥林嫂推向了死亡的边缘。绝望又麻木的祥林嫂,最终死于鲁镇的祝福之夜。

二、“被人吃”和“吃人”的女性形象

鲁迅在《狂人日记》里面提到了“吃人”二字。该部作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它还点出了有些人即使处在被压迫的环境里,也依然要以一种较高的姿态来欺侮、压迫别人。在封建社会中,底层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担任着“被人吃”的角色,但是一些底层的女性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她们甚至想加入“吃人”的行列。

就说《祝福》里的柳妈,她是一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她十分坚信地狱轮回之类的说法,她向祥林嫂渲染地狱的恐怖,说“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之类的话。柳妈建议祥林嫂捐一条门槛,当作自己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从这个角度来看,柳妈似乎是出于善意,真心诚意地想救祥林嫂出苦海,但是她的“建设性意见”不仅没有帮到祥林嫂,反而把祥林嫂推向了更恐怖的深渊。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柳妈的初心是好的,但适得其反的原因是,柳妈也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荼毒的“受害人”。柳妈把这种不正确的、封建的思想灌输给祥林嫂,反而加快了祥林嫂走向生命终点的步伐。柳妈还有着十分令人讨厌的一面,她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发现了祥林嫂的“伤疤”以后,她便像个典型的“长舌妇”一样四处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而这使祥林嫂“整日紧闭了嘴唇”。由此可见,鲁迅笔下的“善女人”给祥林嫂带来了双重心理创伤,使林祥嫂被人嘲笑,又向地狱迈了一大步。至此,柳妈的“善心”变成了“吃人”的封建专制社会的帮凶,这不可谓不是一种讽刺。

还有《祝福》里的卫老婆子,她是个和柳妈一样的人,表面上是帮助祥林嫂的“好心人”,但是实际上她对“死了当家人”、善良、安分守己、命运悲惨的祥林嫂并无半点同情。她和祥林嫂的婆婆合伙把祥林嫂劫走了。卫老婆子是给别人介绍打工人的“中人”,当祥林嫂能给她带来利益时,她积极给祥林嫂介绍打工的人家,但当祥林嫂被四婶赶出家门以后,卫老婆子既不愿意继续帮她介绍打工人家,又不愿意收留她,因为祥林嫂不再是她赚钱的工具了。

三、具有反抗意识的妇女形象

鲁迅在作品《离婚》中,塑造了一个大胆泼辣、不屈不挠、不甘受人摆布的农村妇女形象爱姑。与祥林嫂相比,爱姑算是家境富裕的。她十五岁嫁到施家,可谓安分守己,“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在爱姑看来,自己是被施家“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是施家明媒正娶的媳妇。

爱姑的丈夫在外“姘上小寡妇”,另结新欢,这种事在旧社会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连她的公公都不会说儿子的错。但是爱姑为了维护自己在施家的地位,便与他们进行了“持久战”。爱姑又是吵、又是闹、又是砸,闹了三年都没个结果,慰老爷要他们“走散”,爱姑不接受,若真要这样,她就要“闹得他们家破人亡才行”。

我们可以理解爱姑的不肯不愿。旧社会是没有离婚这一说的,所谓的“走散”就是被夫家休了,而被休了的女人在当时的社会中的地位连寡妇都不如,所以爱姑是断然不会接受“走散”这一处理方式的。爱姑表示,“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但得到的却是慰老爷“官府里还是要问七大人”的答复。爱姑依然不肯,表示“那我就拼出一条命,大家家败人亡”。由此可见爱姑反抗到底的决心,但很快又被七大人“公婆说‘走!就得走。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的话压了下来。爱姑“胡里胡涂的脑中,还仿佛決定要作一回最后的奋斗”。但是实际上她根本无法冲破这无形的网。七大人说了一句毫不相干的“来兮”,就让她的意志力开始崩溃了,这个时候她才感觉到“七大人实在威严”。在强大的封建权势的压制下,爱姑最后的希望破灭了。是啊,慰老爷和七大人都是封建秩序、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她的“一礼不缺”和“三茶六礼”,又怎么能够和封建礼法相抗衡呢?所以爱姑的反抗,失败是必然的。

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看透了人性。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他的人文思想。鲁迅在观察和思考当时社会情形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宗法制度是造成妇女痛苦的根源所在。就比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被封建社会中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压迫,受到了鲁四老爷一家的歧视,受到了婆婆和大伯的欺侮,受到了鲁镇愚昧群众的戏弄,受到了柳妈非恶意的恫吓,受到了卫老婆子毫无人性的“利用”……再看具有反抗意识的爱姑,她就像一只“不安分的鱼”,而在庞大而雄厚的封建势力面前,她的“不安分”只能“在水池中掀起几点水花”,以致她最终还是无法摆脱“被人吃”的命运。她想凭借个人的力量去冲破封建社会花费多年织成的罗网,那只能是妄想。可悲的她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七大人身上,她没有想到七大人其实也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在所谓的“三纲五常”面前,爱姑的想法过于天真和幼稚。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正纶,郭志今,哈九增.鲁迅论文艺与政治[J].浙江学刊,1981(4):5-12.

[2]  缪君奇.“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听将令”与“遵命文学”辨析[J].上海鲁迅研究,2009(2):14-28.

[3]  叶德政.鲁迅《一件小事》等文的文体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26-3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鲁迅作品
走近童心,浅近潜行
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在鲁迅作品现实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信仰危机时代鲁迅作品的精神价值
用比较法对鲁迅作品进行教学的探索
如何让鲁迅作品教学触动当今学生的心灵
如何使孩子读懂鲁迅作品
今天我们需要从鲁迅作品的教学中获取什么
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教学体会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温情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