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学科课程融合走向深度学习的路径

2021-08-10 12:54邱静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实施路径深度学习

[摘   要]深度学习既是课程改革的追求,也是时代的要求,高中基础教育如何通过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借助学科课程融合走向深度学习是一种必要而有积极意义的尝试,其实施路径有三:以培养跨学科思维为目标、以开发综合型学习项目为重点、以创新研究方法为核心。

[关键词]课程融合;深度学习;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1-0066-02

随着经济、科技及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新时代对国民素质及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2014年,教育部相关部门组织了一个大型的项目研究,使教学活动成为能够回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实践活动。即将使用的新编教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新成果,充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关内容。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度学习”是立德树人的需求,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需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如何达到“深度学习”,除了采用单一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方式之外,还可进行多领域的融合。

众所周知,没有单一正确的方法可以理解大自然和人类的諸多现象,相反,在理解世界时需要折中,需要对可能用到的一系列方法做出完整定义。人类社会的知识系统是一个整体,基于这样的事实和认知,我们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通过开发一些综合型的学习项目,培养跨学科思维,形成独特的跨学科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构建一套完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建立起受益终身的综合一体化学习习惯。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借助学科课程融合走向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必要性

深度学习也叫深层学习,最早由两位美国学者提出。我国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深度学习一定含有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学生既能够联想旧知和新知,并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还能够迁移运用到社会生活情境或者虚拟的问题情境之中,进而构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度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其全身心参与体验,主动探究、发现、建构,深刻领会学科发展及人类发展的思维方法和历史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核心素养,从而获得个体的精神成长。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深度学习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学习的意义、教学的内容、教师的价值,教师要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学内容需是动态的、丰富的、鲜活的。在深度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人类知识与学生经验、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与品格养成、知识学习与情感需要不再是分离对立的,而是有机的一体,教学活动则是与整个的、有意义的学生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

二、借助学科课程融合走向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

1.以培养跨学科思维为目标:从单一线性思维习惯转向综合一体化思维模式

因学科课程多、课业负担重、课时数不够、教学任务重等多种因素,造成有的学生学习停留于表面,止步于浅层,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难以保证。鉴于此,教育研究者力图开发跨学科课程或者项目,帮助学生开阔跨学科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构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改变以往的单一线性的思维习惯,超越学科界限,构建受益终身的综合一体化思维模式,接受更广泛、更丰富的教育。

2017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重申了该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均含有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由此可以发现即使是不同学科,其本质的核心素养也可能是一致的。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学科核心素养源于核心素养体系,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并不在于“分”,而在于“合”。“分”是为了更好地“合”,学生在深度学习某一学科或某几个学科知识后,才能够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审视并解决某单一或跨学科问题。因此,如果掌握多种学科的共性与个性的思维模式,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品质。这也足以说明,从单一线性思维习惯转向综合一体化思维模式是可行的。

2.以开发综合型学习项目为重点:从专题式学习任务转向综合型学习项目

单一学科的深度学习往往通过专题式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进行,例如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分解为“求异求新,观点独到”“实证理证,论据确切”“推断推导,论证严密”“证伪归谬,反驳有力”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又有四篇文章以同主题群文阅读的形式展现,之后再强化阅读的效果。这就是专题式学习任务的方式。要培养跨学科思维品质,要促进学生的综合化学习、批判性思考,必须致力于开发综合型学习项目。正如施瓦布所言,各种各样的事物尽管根据不同的研究模式可区分成为独立的学科,然而,它们彼此间是相互影响、共同起作用的,不同的学科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因此,只关注某一学科不仅忽略了其他的学科,而且破坏了这门学科的完整性。

项目式学习是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化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度。要达成良好效果,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师要预先制定出学习任务清单,学生根据任务清单完成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然后课堂上以案例为依托,以解决问题为具体任务,以问题所涉及的学术难点为学习重点,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细化学习任务,解决遇到的各个问题并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体点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是2020年的全球大事件,教师可引导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去看待这一事件。围绕“人类疫病与社会发展”“疫情之下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哲学思考”“防疫、抗疫之中的化学、物理问题”“病毒传播的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等学习项目,罗列自主学习任务清单:了解DNA病毒、RNA病毒的侵染过程,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原理的应用,常见燃料的爆炸限度,透射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常见流行病学模型(SIR模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等);阅读《中国医学通史》《试论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等。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设置具体的问题,再细化学习任务,完成深度学习。

3.以创新研究方法为核心:从单一学科研究走向多学科研究,进而走向跨学科研究

要做好学科课程融合,学校必须在原有单一学科教研组的基础上组建跨学科教研组。在跨学科教研组中,不同专业的教师因为同一个项目而发生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这不仅可以打开该项目走向深度的动力泵,还可以点燃各个学科的亮点。在这样的活动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加深了相互的了解,从而为开展教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融合。在多学科研究及跨学科研究过程中,教师也能够促进和加深自身对本学科的理解,进而整合和优化本学科的课程建设。跨学科有多种组合模式,所以,教师不能拘泥于固定的组成,而应该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根据需要组建临时的跨学科教研组。

总之,学科课程融合是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深度学习的迫切需要。要让学习真正发生,不是简单的学科加学科,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跨学科思维,甚至突破所有学科界限,达到无边无极的思维境界,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培养其受益终身的高阶思维模式。同时,学生的学习一定要去功利化,不能被一时一科或某几科的学业成绩阻碍前进的步伐。陶行知有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即创造教育,他在1944年的时候就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也就是要把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真正的跨学科思维模式下提出的教育主张。这种全面的“解放”,一定能够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趙蒙成,田月霞.我国深度学习研究的本土化反思及未来趋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2):18-30.

[2]  杨红梅.启发式提问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17-25.

[3]  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32.

[4]  朱立明,冯用军,马云鹏.论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J].教育科学,2019(6) :16-17.

[5]  [美]Ian Westhury,Neil J.Wilkof.科学、课程与通识教育——施瓦布选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6]  邱静芳.羁鸟恋旧林——读《陶行知教育名著》[J].师道,2010(5):40-41.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实施路径深度学习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