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理化教学中德育的实施

2021-08-10 13:18徐涛江帆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组织实施德育

徐涛 江帆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理化教学内容设计的重点之一。初中物理、化学课程内容充分反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大量爱国主义教育材料,教师要深入发掘;科学家严谨求实、敢于创新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科学态度,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其终身,需要教师掌握契机。

[关键词]理化教学;德育;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1-0070-02

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通过多种媒介了解社会,思想波动较大。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德育工作不能靠一味灌输,尤其是文化学科中德育的渗透,更不能强行施加,否则学生会心生厌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理化课程在这一方面有自带的优势。自然科学跟社会科学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思想来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我国古代文明和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科技成就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且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以下从教育契机、应用举例、成效验证三个角度谈谈德育在初中理化教学中的实施方略。

一、教育契机

1.教育契机主要靠备课发掘来寻找

德育的准备应该作为一条主线,教师要进行单独梳理,至少是应该以一册书为整体进行准备。首先是通备,就是把整册书进行通览,确定教育重点方向;其次在通备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的考查和论证,确定最具代表性的素材,并与相应的德育方向联系起来,进行点背;最后渗透和融入课时教案,形成春风化雨不着痕迹的教育方案。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整合物质的性质、分类、结构、反应条件以及运动变化规律等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传达给学生,让其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抵制迷信思想,初步辨识伪科学;利用我国从古及今的发明创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防、科技取得的成就,科学家献身科学以身许国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建设祖国的强烈责任感;用相关内容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

2.教育契机既要有一个备课阶段的整体准备,又要抓住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小意外

比如讲到自由落体运动时,有学生思维活跃,提出问题:“雨点从高空落下,按照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会有很大的动能,形成很强的冲击力,可为什么没听说過雨点砸伤人呢?”这个时候仅仅用类似“雨点是液态的,不是固态的,如果是冰雹就能砸伤人”这样的解释是无法让学生完全信服的,而且错失了一个教育契机。雨点之所以对人没有造成伤害,与液态水滴下降时底部有一个平面相关,但更重要的是自由落体有极限速度。假设物体从无限高处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它的速度不会一直按照重力加速度增加,而是在某一个时点和高度达到极速后,不再增速。其中蕴含的道理是:万物有限,不可膨胀!教师可据此进行发挥,融入德育内容。

3.寻找教育契机要避开几个误区

这几个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会成为学生课余的话题,饱受诟病。其一是强推思想教育,生硬施加德育;其二是以偏概全,片面主观;其三是盲目自大,进退失据;其四是态度敷衍,哗众取宠。比如有的教师把色散现象的发现做了东西方差异对比,说我国很早就有相关的记载,想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我们很早就观察并做了记录是不错,但是近代西方的研究把这一现象推进到光谱分析上,广泛用来鉴别物质及其化学成分,甚至可以用来鉴别外星物质,发现外星生命,而我们止步于对颜色、形状、实验过程等现象的观察,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用这一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了无止境,要不断更新思想、深入研究,倒是可取的。

二、应用举例

具体操作中,教师主要是发挥教材的资源作用,在活动中加大教育力度,在考试命题中适当体现德育的理念。具体阐释如下。

1.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资源作用

培养爱国情怀方面,用教材里的丰富知识,联系我国古代科技状况,还有家乡有代表性的古人,再关注现在我国的相关成果,增强文化自信、自豪感、荣誉感。在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上,用具体的知识,如浮力定律、电磁感应的发现和应用等,训练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进行个人价值实现的德育。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方面的资源就更多了,每个探究性实验都能达到要求,是进行德育的最好素材。

在备课的基础上,教育契机已经非常明确,课堂教学中只要顺势为之就可以了。比如学到酸碱盐的内容时,纯碱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素材。纯碱是盐类物质,它的水溶液含有碳酸和氢氧化钠,碳酸的酸性较弱而氢氧化钠的碱性较强,所以整体呈现碱性。人们约定俗成就把它叫作“碱”了。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他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研制成功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的联合制碱法。这不仅打破了西方对纯碱的垄断,而且提高了纯度,能制取价值很高的副产品氯化铵。这个内容至少有两处德育契机,一处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就像纯碱由盐类物质溶解于水后可变成碱性溶液——要辩证而不要机械、唯心地看待问题;另一处是学习和继承侯德榜身上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2.在活动中加大教育力度

组织形式上我们倡导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践活动,因为这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坚定执着的意志。只要组织得当,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会表现出活跃的思维和高涨的求知欲。这时候教师给予一定的思想引导就会事半功倍。比如观察液体表面微粒表现出的“布朗运动”时,可以适当拓展,引入拉普拉斯妖和测不准定律。拉普拉斯妖是说世间万物都是可以经过精确的计算确知其状态的,包括过去和未来。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布朗运动的存在和测不准定律、量子力学理论说明了物质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以及状态的不确定性,这就对拉普拉斯妖提出了怀疑。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打败机械唯物主义的胜利,是人类不懈探索精神的胜利。

理化教学活动常能与诺贝尔奖相结合,诺贝尔身上就有若干教育契机。其一是献身科学的执着精神,其二是设置奖项的传承精神。同时,还可以前勾后连,改变人们狭隘的观念。炸药是受火药的影响发明出来的,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爆炸物。之后,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直到原子弹和火箭推进燃料的研发。人类文明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由点到面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学生学习要有充分的自信,也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3.考试命题中适当体现德育理念

试题中适当展现我国古今科技和伟大成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比如,考查力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连弩等器械机关图,考查浮力定律时教师可以要学生计算航母空载和满载舰载机的排水量,了解其战斗能力等。

今年北京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中就有一道题目是要求学生分析“天问一号”相关材料,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结合火星有关数据,分析地球、火星的特点,对火星探测器的发射作适当探究。这既体现了对知识迁移的考查,也彰显了我国的国力,能给学生极大鼓舞。

三、成效验证

检验理化教学中的德育成效不像思想政治学科那样可设置相关题目进行考查。但是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既然有所行动就要有所验证,闭合的系统才有效。验证途径大致有以下三类。

第一,课堂提问交流。课堂上教师对相关内容的讲解完成后可提问学生,看看他们能听懂多少、接受多少。

第二,组织讨论会、辩论会,设置与德育项目密切相关的话题,观察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能不能正确把握相关的德育信息。比如结合物质属性,讨论垃圾科学分类的问题;从物理学角度把握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结合近代物理电磁波、光学相关知识,了解其波段、信号频率等信息,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并且用远程手术等实例展示这一技术的优越性和给人们信息交流、互助、共享带来的极大便利。

第三,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起设置题目,开展知识竞赛。题目内容要多学科共融和渗透,不能是一两科题目的简单组合。

总之,在理化教学中加强德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其本身固有的特性决定的。这关系到我国教育方针的执行和落实。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用科学知识和优秀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塑造其良好品格,意义重大。

[   參   考   文   献   ]

[1]  陆水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7(6):16-17.

[2]  江旭峰,陆燕海.让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中落地——基于中学化学实验应用与创新视角[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0):4-9.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组织实施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计算机设计大赛在新疆医科大学的组织实施
背诵式语言输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措施
分岗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