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思考

2021-08-10 03:55卢一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教学尝试数学阅读

卢一

[摘要]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学习活动,也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学中,学生虽掌握知识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问题颇多。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效果,所以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势在必行。通过小学低年级学生分析问题意识的培养,呈现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数学阅读;辨析能力;教学尝试

根据教学目标,可以把一年级到六年级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年级,三、四年级为中年级,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在低年级数学课程中,通过书面的数学语言把关键词链接在一起的文字题占一定比例,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缩句断句的能力较差,对问题的阅读能力尚有欠缺。我们曾对六年级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中的题目文字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对思维条理性要求较高。而参与调研的各班级,正确率最高的有51.7%;最低的只有25.6%,全年级正确率不足40%。经分析,发现学生主要存在如下方面问题。

阅读意识不强,读了后面忘前面。根据观察,低年级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阅读关注较少。而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对大段文字所叙述的含义往往无法弄清楚。数学阅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阅读意识不强,对题目中的部分概念及符号等难以理解,影响关键信息的筛选。一旦题目中的文字内容较多,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对后续数学学习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无法正确识别数学语言。有的低年级学生在解数学题的时候,可以通读文字,但是却无法理解文字在表达什么意思,对理解数学题中的语言内涵及其数量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的障碍。低年级学生在不认识某个字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困惑,导致不能正确提取信息;同时低年级学生的识图能力也相对薄弱,当遇到图表题的时候也会无从下手。所以,教会学生识别基础的数学语言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逻辑思维不连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还处于雏形阶段,很难从日常学习中总结自己的想法,而且不少低年级学生有着明显的思维惰性,看问题比较片面,影响数学阅读能力的良好发展。更重要的是,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示范作用不明显,很少运用逻辑推理,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不能连贯,影响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

基于此,可以看出数学阅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要提高数学阅读能力,首先从文字阅读开始,教会学生在数学题中提取已知条件,弄清所求问题;其次辨别数学语言,辨别数学符号、图表,厘清数学信息关联,培养数学思维;最后,通过整体阅读,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一、文本阅读,厘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低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对阅读意识、阅读数学题目的意识比较缺乏。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有章法地指导,让学生知道阅读、学会阅读,并通过文本阅读达到初步的分析理解。

1.“设疑”读,引发学生关注条件和问题

阅读训练初期,学生无意识阅读在先,教师的指导应以“设疑”为主,让他们带着既定目标阅读。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教材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加工。比如,对要求较多、较碎的题目设疑:读完之后说一说要做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2.“动情”读,吸引学生重视关键词句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性与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在初期“设疑”读的训练下,大部分学生能感悟到读题是为了看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关键性词句,即“题眼”。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把语文学科“有感情朗读”嫁接到数学上来,读出抑扬顿挫,吸引学生主动利用语气的轻重缓急凸显题目中的关键词句,为下一步的理性分析积累蓄势。如一道数学题:小明用了23元买了一辆玩具汽车,又用同样多的钱买了一艘玩具火箭,买玩具汽车和玩具火箭一共用了多少元?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较隐蔽,对数学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阅读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同样多”,这是解题的关键。

二、数学阅读,辨析文字信息与数学信息

通过文本阅读,学生直观分析理解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而,数学是一种语言,更是一门科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之前,需要对问题所提供的语言信息进行数学理解处理,这就是“数学阅读”。低年级学生以直觉思维见长,他们很难主动将文字、符号、图、表加以数学处理,转化为有用的数学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分层突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理性分析能力。

1.“思辨”读,理解文字所折射的数学意义

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领低年级孩子通过“思辨”读,理解文字所折射出的数学意义。比如,教学完加法的含义之后,需要应用加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明明有8个气球,芳芳有6个气球,两人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学生通过文本阅读,了解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即可。就数学阅读,则是要启发学生联系加法各部分数的意义把“明明有8个气球”“芳芳有6个气球”这样的直观描述转换为数学上的“已知两个部分数”;把“两人一共有多少个气球”转换为“求两个人总的气球数”。如此一来,学生能更有效习得数学分析能力。

2.“创生”读,透过文字生发关联背景信息

学生通过数学阅读形成数学分析能力,其表现除了能正确分析、理解文字本身的数学意义外,还在于能够透过文字形成自己独特的、对深层知识、技能的创新理解。以上题为例,教师可在“思辨”读之后,提出疑问:通过这两个条件,你还能想到什么?引领学生联想到“明明的多,芳芳的少”“明明比芳芳多2个”等相关数学信息。这样的训练,教师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待学生进入高年段学习后就能够灵活关联,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整体阅读,感悟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基本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还无法像高年级学生那样提炼出数学数量关系式。因此,通过“读”巧妙地让学生体会、感悟数量关系是教学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1.“串联”读,体会条件和问题间的内在联系

指导低年级学生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串联起来,在读的过程中引领他们思考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以帮助学生体会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如教学“红花有10朵,黄花比红花多6朵”时,通过整体阅读,教师可以进一步带着学生从条件读起,启发学生由“红花有10朵,黄花比红花多6朵”算出黄花有多少朵。然后带着学生从问题读起,想到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要用“黄花+红花”。这样,就将基本的分析与综合的思想方法渗透其中,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结构,为后续解决问题提供保障。

2.“并联”读,感悟数量关系,明晰解题思路

要实现解决问题从“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向“解决问题方法”转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整体阅读情况,将生活經验、画示意图等方法融入分析之中,实现体系建构。比如,为解决“小华有20张邮票,给了小林5张后两人同样多,小林有多少张邮票”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用“○”代替邮票动手画一画,准确把握算法。其实,数量关系并不局限于问题教学,它在学生数感培养、符号意识、数学建模、几何图形等领域的学习中都有重要作用。

低年级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达成数学阅读能力培育教学。这对学生数学学习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教学尝试数学阅读
对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浅谈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朗朗韵味话经典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数”山有路“读”为径
初中英语生本化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