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应急救治医务管理经验探讨

2021-08-11 01:25王少燕吴珺沈银忠
上海医药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

王少燕 吴珺 沈银忠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应对新冠肺炎救治的实战经验,对患者收治全流程管理、同质化管理等各项管理举措进行了总结。本文认为传染病医院应当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建立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医疗队伍,合理规划临床救治布局,及早引入心理干预机制,构建全方位应急救治医务管理体系,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应急救治 医务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R184.6; R197.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13-0048-03

Discussion on the medic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emergency treatment in COVID-19 fixed-point medical institutions

WANG Shaoyan1,2, WU Jun2, SHEN Yinzhong2

(1.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Affairs,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Shanghai 201508, China)

ABSTRACT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a third-level first-class designated medical institu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hanghai in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was introduced and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such as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and homogenizat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treatment were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hospitals for infectious diseas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establish a medical team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bility, and reasonably plan the layout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add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chanism at early time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medic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and medical safety.

KEy WORDS COVID-19; emergency treatment; medical management system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出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被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作为维护上海市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桥头堡单位,承担着上海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定点收治的任务。本文以此次公卫中心新冠肺炎救治经验为背景,主要探讨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应急救治医务管理体系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医院应急管理水平。

1 收治现状

2020年1月20日,公卫中心收治第1例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12月8日24点,公卫中心累计收治确诊病例1 332例,出院1 256例,死亡7例,出院治愈率94.3%。自2020年3月5日收治首例境外输入病例以来,截至2020年12月8日,累计收治境外输入病例930例,分别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死亡病例。

2 患者收治全流程管理

2.1 构建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2020年1月6日,医院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各条线工作组,修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工作手册》,包含应急启动流程、应急保障各部门职责、医疗救治梯队及工作职责、新冠肺炎救治分级处置原则、医院感染控制方案、患者收治后勤保障等一系列方案。

2.2 未雨绸缪,全员动员培训

武汉报道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凭借多年的抗疫经验和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公卫中心立即组织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的全员开展培训及应急演练,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认识及警惕性。

2.3 优化医师梯队,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此次疫情的救治工作中,公卫中心累计接待近200名医师,医务部每日動态更新本院、院外支援医师情况表(包括姓名、单位、专业、职称、报到日期、进入应急病房日期、出应急病房日期、解除医学观察日期、工作病区等),以便根据工作时长及具体情况,动态调整医师队伍;为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院感风险,进入应急病房工作前,每位医师需完成核酸检测、CT检查、防护服的穿脱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应急病房开展工作;派驻专业的院感人员进驻应急病房,做到实时给予专业的院感指导。一般情况下,每位医生进入应急病房工作时间为2周,期满后自动进入2周的医学观察期;重症组医师则根据患者收治情况,合理调配[2]。

2.4 加强医疗救治管理,发挥专家组作用

由全市重症医学、感染、呼吸、中医、药学等学科带头人、公卫中心专家组成的市级专家组每日视频查房会诊,不断完善患者救治方案;公卫中心内部对重症患者组织每日早、中、晚视频查房,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做到减少确诊病例存量、控制重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2.5 建立出院患者康复随访体系

为进一步做好患者住院-出院的全流程管理,根据传染病特征及相关防控指南,公卫中心自收治首例新冠患者2周后,建立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随访制度》,明确了患者出院再进行14 d医学观察后需进行康复随访,同时明确了相关随访内容;根据患者的不同语言特点,组建专业的随访队伍,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同时,随访实行全预约、分时段的模式,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提高患者随访满意度[3]。

2.6 建立死亡病例医务管理相关机制

根据甲类传染病的防治管理要求,遗体必须立即火化。遗体火化涉及到了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在患者死亡后的短短2 h内,医务部与医疗救治组、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及民政部门等共同商讨,梳理了一套可行的遗体交接及火化处置方案,并立即采取相应行动。由于疫情原因,患者家属无法到医院办理遗体火化手续,转运纸质材料时间又过于漫长,经请示上级部门后准许家属通过发送图片的形式授权委托医院完成办理殡葬证的相关流程,保障了遗体以最快速度进行交接处置。在多方的协助下,最终首例死亡患者遗体顺利交接完成了处置火化。医务管理部门迅速总结经验,建立了《死亡病例遗体处置流程》《死亡病例遗体解剖双通道沟通流程》《知情同意制度》《危重症患者病情转危告知家属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旨在在执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实行关口前移,充分尊重患者、家属,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心理疏导,实现法理与伦理的平衡[4]。

3 同质化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3.1 创新性建立楼、组长分工协作机制

随着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人数的增加,上海市根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5]和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要求,集全市之力,抽调市级医院急诊ICU、重症医学、感染科、呼吸科、中医科和心理科等学科的临床骨干组成医疗队,支援公卫中心。为了克服人员混编性造成的医疗救治秩序紊乱,公卫中心创新性地建立楼、组长工作制。楼长主要负责病房排班,协助各组长医疗安全及院感督导;内外沟通,以便医疗安全、质控及后勤保障得以进一步优化。组长负责本组患者医疗安全与质控,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指导床位医生制定诊疗措施,组织查房、床位医生交班补充发言,危重患者抢救,指导处理各项危急值,病历质控,与楼长及专家组沟通。

3.2 改进新冠肺炎病案归档流程,确保病案质量,避免院内感染

传统的病案管理流程不仅步骤繁琐,而且大量纸质病案暴露在病区等污染环境,会增加医护人员和病案管理人员的感染风险[6]。公卫中心结合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病案管理实践经验,改进新冠肺炎病案的管理流程,以期简化医护人员操作步骤、降低纸质病历的潜在污染风险。

3.3 提供优质、全方位的后勤保障服务

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呈现大流行趋势,中国境外的累计病例已超过本土病例。防疫、抗疫仍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公卫中心针对输入性病例的不同特点,医务部畅通绿色通道,以疾病救治为先,推行先救治后付费的管理模式。病房提供多种语言翻译服务,便利沟通和交流:病房配备语言翻译机器;与上海市外事办联络,建立小语种服务志愿团队;知情同意书准备中英文版本,便于患者签字。尊重风俗习惯,提供便利服务:根据饮食习惯,选派营养医师进病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餐饮服务,提供多样化的营养套餐;根据患者意愿,在符合疾病防控的相关要求下,设置家庭病房,家庭成员多人感染时,尽量安排在同一病房救治;提供便利的通信网络服务,免费提供wifi,创造条件便利儿童患者上网课;帮助患者对接相关医疗保险机构,便利患者就诊;帮助患者保管行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疗救治活动中,让患者感受到“上海温度”。

4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4.1 完善学科建设,提高应急队伍救治能力

在此次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最凸显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医疗队伍,特别是重症医学、呼吸、心内等专业缺乏相应重症病例的处置经验。传染病医院在“后疫情”时期,应当加强临床应急处置战略储备能力,提升医师队伍能力建设,完善学科建设。

4.2 合理规划临床救治布局,提高“作战”能力

公卫中心作为上海市艾滋病、结核病等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在疫情时期,在做好各项应急收治工作的同时,也要确保其他传染病患者的救治。公卫中心根据患者收治情况,建立了床位腾空机制,同时加强院感防护,确保了院内零感染。但其中无法避免因病区搬迁造成的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抱怨。因此,应参照以色列海法地下防御医院,合理规划和布局,“平战结合”,提高防控能级。在“平”时作为地下全方位应急救治演练基地使用,弥补了上海目前尚无规模化的战时应急民防一体化救治空间的缺陷;“战”时紧急转化为1 000张床位收治患者,并利用地下完善的医疗设施,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的医疗救治。

4.3 及早建立进行心理干预措施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患双方极易因迷茫、紧张甚至恐慌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建议今后与精神卫生中心建立长效沟通联动机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也有利于各种医疗救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肖伟丽, 阳靖, 曾辉. 传染病定点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实践[J]. 现代医院, 2020, 20(7): 1032-1034; 1038.

[2] 王少燕, 吴珺, 徐烈,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师配置原则探讨[J]. 上海医药, 2020, 41(S1): 43-46.

[3] 吴珺, 徐烈, 王少燕, 等.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隨访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 上海医药, 2020, 41(S1): 47-49.

[4] 吴珺, 徐盛, 徐烈,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问题探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 27(10): 901-903; 917.

[5] 付强.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救治的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20, 40(6): 1-7.

[6] 何艺, 李迪, 吴剑宏,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病案管理流程[J]. 中国病案, 2020, 21(10): 1-3.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
外行领导内行?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与利用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发布特征分析
公共危机中谣言真实度计算及其与正面信息的交锋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急信息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政府大数据能力建构的智库应急情报服务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