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021-08-13 02:32秦志杰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秦志杰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期,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知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育  课堂教学

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革命主导了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启蒙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非常关键。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变革传统教学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幼儿活泼好动,缺乏耐心,认知能力还处于形成阶段。很多幼儿园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一般会由教师讲解知识,导致幼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泼。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利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率。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很强的语言表现力让朗读变得更吸引人,但是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制作和绘本内容相关的视频,通过生动的动画人物展示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在播放这些视频时,丰富的视听体验可以直接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有趣。

如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前面讲解和演示,教学方式往往以声音传输为主,缺少画面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播放音乐时,搭配一些美丽的舞蹈或者风景视频,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幼儿对于画面的感知更加强烈,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单调的教学设计,还能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抽象内容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幼儿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这是受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信息技术在展示抽象知识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可以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减少幼儿学习的困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对幼儿来说,数学知识比较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让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制作动画,让一只小猴子手里拿着三根香蕉,另外一只小猴子跑过来,抢走了一根香蕉。动画播放后,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小猴子手里还有几根香蕉?”3至6岁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这非常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感知为主,思维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所以情境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启蒙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增强幼儿的代入感。

如在进行消防演练时,教师可以先向幼儿展示地震或者火灾的各种视频,让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认识到消防演习的重要性。其次,在具体的演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背景音乐等方式,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和投入。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画外音的形式,播放求生自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通过创造更加逼真的教学环境,帮助幼儿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理能力

很多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小班幼儿,穿衣、脱衣、如厕等行为还无法独立完成。目前,教师在幼儿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帮助,然后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这种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幼儿的接受效果并不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基本生活技能方面的知识,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穿衣服和脱衣服的动作分解视频,通过儿歌的形式讲解要点,幼儿可以一边观看一边学唱,加深印象,对于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有着很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动画展示,很多生活技能会变得更有趣味性。如一些洗手的动画展示,步骤非常清晰,还有欢快的歌曲,更容易让幼儿形成深刻的印象。

五、利用信息技术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阶段是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应不断培养幼儿姿势端正、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友爱互助等优秀品质。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单向传输相关知识,但是幼儿的自律能力普遍较差,很容易遗忘学习的内容。多媒体等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示有着良好习惯的幼儿的精神面貌,通过与具有坏习惯的幼儿进行对比,可以加深幼儿对不同习惯的印象,对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有着积极影响。

如在端正站姿和坐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视频展示姿势标准和不标准的对比画面,幼儿能清楚地观察到坐姿端正的人看起来很有精神,而含胸驼背的人就比较难看。这种清晰的对比能够让幼儿明白,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对于一个人外在形象的影响非常重要。教师还可以录制行为习惯表现良好幼儿的视频,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在课堂上展示,提升幼儿的自豪感,增强幼儿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的动力。

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与幼儿交流

幼儿的沟通能力还不够成熟,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导。因此,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促进师生更加积极、良性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充分的信赖感。

如在了解幼儿对食物的喜好和过敏情况时,教师除了要询问家长,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互动进行了解。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食物的图片,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吃哪些食物,为什么喜欢吃这种食物。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另外,在课余时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社交软件的便捷性,通过拍摄视频等形式与幼儿交流,告知他们一些必要的信息。幼兒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拍摄一些视频,表达自己的想法。信息技术丰富了师幼的沟通渠道,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幼儿充分敞开心扉,接纳教师、认可教师、信赖教师,使师幼关系更加和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七、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家校共育

很多幼儿家长工作繁忙,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几乎是老人在陪伴幼儿。然而,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技术,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才是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社交软件与家长保持联系,将幼儿的具体行为和表现录制成视频发给家长,让家长直接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创建微信群、QQ群等联系渠道,在群里和家长及时沟通幼儿的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积极推进家校共育,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信息技术在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空间非常大,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还很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表现力,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丰富知识的表现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教学环境更加具有感染力;再次,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对比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之间的巨大差异,加深幼儿的印象,促使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加和幼儿之间的沟通方式,让师幼关系更加和谐自然。同时,教师要和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随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促进家校共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蒋科敏.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

[2]李杰.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的现状与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城铁惠山站区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