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生定教顺学而导

2021-08-14 18:57王昭君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旱灾水罐钻石

王昭君

“以学定教”一个重要的研究趋向就是关注学生,首先要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更关注教学内容,即将以往有效教学研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么教”转向“教什么”这一重要的问题上,这样就回到了教学的“原点”;其二,以教师的教为基点转向以学生的学为基点,即由“以教定学”转向“以学定教”,这样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这才是新课改最核心的理念。

我执教的《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正是一个典型的反例,我的遗憾便是最好的验证。教学要跟着真实的学情走,而并非教师无视学生进行个人的精彩表演。因此,执教者我基于“以学定教”思想,以《七颗钻石》第一课时为反例,剖析一次遗憾的教学。

《七颗钻石》一文“爱心”贯穿全文,我个人认为教学本课的一个重点是引领孩子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这是一篇童话,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有阅读过或多或少的童话,或深或浅感受童话的神奇,但毕竟只是三年级的孩子,童话的教学不多,所以我预设了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初步感知童话蕴含的丰富想象力。

可以说,正是我心中既定的这两个教学重点让我有了这一堂课的设计:两个目标、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辅相成,以达到想象教学“一贯到底”,爱心教育自然而成的教育教學效果。

理想总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四十分钟的演绎,我虽然能按照自己的预设基本上完成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但不时出现的学生情绪的“疲软”与反应的“迟滞”,让我不禁怀疑自己设计上的不妥。不足之一——过分注重想象

本课时教学中,第一自然段是体现了旱灾过后水的重要性,全文除了第一自然段以外另外三段都是以描写小姑娘的行为与水罐的变化为主,但是若没有第一自然段的灾情渲染,学生也就不能感受小姑娘找水的艰辛了。    然而,我在教学时为了充分达成“激发学生想象”这一目标而设计了“读词想象”环节,认读四个词语,进行想象说话训练,又结合图片了解旱灾,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旱灾的严重,感悟水的重要。从教学实际来看,正是因为教师脱离文本的教学,脱离学生的想象,导致学生不但没能很快很准确地认读四个词语,而且给学生的想象说话造成了阻碍,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

不足之二——过分注重牵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而我这堂课在此的表现无疑就是一手掌控,步步为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在处理教材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找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然后再去探究水罐神奇变化的原因,并重点解读水罐的第一次变化。

不足之三—— 顾此失彼,弄巧成拙

在设计《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时,除了预设的常规的教学目标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外,我还着重预设了两个教学重点,设想两个目标、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辅相成,以达到想象教学“一贯到底”,爱心教育自然而成的教育教学效果。

诊治之一——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出示世界上最珍贵的钻石图片进行欣赏)

生: 钻石很漂亮!钻石闪闪发光!钻石很名贵!

学生们说出了自己最直观的看法与感受,由此揭示课题《七颗钻石》,让学生们初次感受钻石的光芒,也为文章为什么以“钻石”为题埋下伏笔。三年级的孩子直观感知能力很强,因此对于自己看到的画面总会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图片上的钻石形状、色泽、体积等等,学生往往会毫不掩饰地加以描述,因此,教师的预设不能限制学生的表达。第二次执教,学生们对于钻石的感受很真实、鲜活。

师: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七颗钻石代表什么?为什么用七颗钻石做题目?为什么是七颗不是六颗?七颗钻石是从哪来的?

用最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其实这正是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我们老师要教什么,首先就得清楚地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要了解学生还有哪些是不知道的。我们的教学不能再纠结于要不要追求“热闹”追求“新颖”,而是该明白在学生起点基础上,用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课题的质疑只不过是以问题的形式加以进行的,但问题足以能够使学生对文章产生一份阅读的期待,激发了好奇心。

诊治之二——词句检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句子、检查认读。

①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②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③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④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3、研读第③句,感悟旱灾的严重、水的重要。

这一环节的改变,只是把原先设计的读词想象置于初读课文、词句检查环节之后,只是环节的顺序调换,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截然不同的。因为读过课文后把第一自然段的这个句子作为字词检查的重点句子,再抓住这四个词语“旱灾”、“干涸”、“干枯”、“焦渴”感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看似开放,事实上,学生同样还是能找到最能体现小姑娘爱心的字词,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词进行感悟。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情感激昂处渗透语言训练,也可进行想象说话,这样既集中又开放的说话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引领学生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还达到升华学生人文情感的目的。这样 “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能相得益彰。 我们的教学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启发学生不仅要善于抓住学习段落的关键的词语,还要懂得联系上下文中的重要信息去理解句子,这样才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词语学习在反复朗读中得到扎实、有效品味和积累。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人类的“老师”>课堂观察——基于“以学定教”思想的实践研究》,《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3月。

猜你喜欢
旱灾水罐钻石
七颗钻石
时间嵌入钻石
被调包的钻石
水罐与鲜花
钻石妙贼
总统求雨
陈鸾凤
历史上的西南之旱
中原众志成城驱旱魔
七颗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