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1-08-14 18:57陈瑞松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小数点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陈瑞松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里面明确要求的,基于这个要求,那么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任务,数学课堂中也必不可少了。所以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构建能够渗透德育教育的课堂情境,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达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浅析一下。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新修订的数学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德育教育的因素,这就需要每位数学教师在平时使用中善于发现和探索,找到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并将其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比如:一二年级教学“时分秒”的知识时,还可以渗透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爱护时间的教育,教学时给学生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测一测一分钟你能做什么”,让学生通过一分钟可以写多少个字?一分钟可以跳多少次绳?一分钟可以完成多少道口算题?一分钟可以读多少个字的文章?让学生通过亲身活动,明白“一分钟”虽然很短,但我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从而体会时间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因此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认真学习。这样,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把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元素传播到课堂中,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实现德育渗透

德育形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学德育渗透的质量。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还一味地采取知识的灌输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惰性,甚至有可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样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更无法谈得上进行德育的渗透了。因此,我们数学教师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在组织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多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创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情境,在引导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的“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教学,用ppt的形式讲述在“圆周率”产生过程中作出伟大贡献的几个数学家的故事(阿基米德《圆的度量》、刘徽的《圆的内接正多边形法》、直到祖冲之的《割圆术》才把圆周率π算到小数点的第七位(3.1415926)),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一个数学结论的产生往往需要经过很多数学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大量的实验才能总结得出了。让学生在看了这些数学家刻苦专研科学的事迹后发表自己的想法:“你应该以什么样的学习态度来向科学家学习?”让学生通过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以科学家的精神激励自己要刻苦学习,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当前课改非常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中也能对学生很好地进行渗透德育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强调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分工任务,共同完成。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团结协作与实践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学习,从而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切身体会团结协作所带来的力量。比如教学六年级的“篮球、兵乓球的反弹高度”一课,活动任务是“篮球、兵乓球从同以高度自由落下,哪种球的反弹高度高一些?各种球的反弹高度是多少”,这是一个必须要4人小组分工非常明确的,每个组员必须都要参与才能完成的一个学习活动,(一个组员负责落球,一个组员负责画出球落下后反弹的高度,一个同学负责测量反弹的高度,一个组员负责记录球的反弹高度,)4个人之间的任务是密切相连的,如果其中有一个人不能好好配合,那么就会影响到组内完成后面的整理數据和分析数据环节的速度,所以活动过程中团结协作精神非常重要。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有些小组完成任务较快是组内成员之间彼此配合默契,有的组完成任务较慢或规定时间内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是成员之间配合度不够,趁此机会教育学生“有些事情是不能独立完成的,这需要大家通过团结协作才能既有效率又有质量地完成,因此我们在平时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这样一来,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从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四、设计实际生活例子练习题,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某个年龄的认知水平,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实施德育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充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学生发言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纠正不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优良的行为。比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一课时,可以举一个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如“假如你妈妈是超市的老板,商品的单价小数点标错了,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这个生活常见的的例子展开讨论,让他们通过讨论发言,明白小数点的重要性,小数点的的位置移动会引起数的大小变化,可能小数点的位置往左点错了一位,那么会造成钱会少收,那么妈妈的超市经济就会造成大的损失;再比如楼房设计师如果小数点点错了位置,那么工人施工按照图纸施工,数据对不上,可能会使楼房发生建好后都会发生坍塌,一个小的小数点的误差可以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一个小数点的出错可能会让一个辛辛苦苦的工作努力成果付之于东流。这样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不但传授了知识,更能对学生进行了德育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认真对待,细心谨慎,这样对学生不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为了实现课程改革中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加强和注重贯彻德育教育理念,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课本出发,利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贯彻道德教育理念,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学生的道德品德教育,最终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小数点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超级小数点
小数点流行病
小数点,快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