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与乐队《金色的山东》演奏艺术探析

2021-08-15 18:40刘儒雅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吐音竹笛音准

刘儒雅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一、乐曲结构及独奏演奏分析

(一)总述

《金色的山东》是一首竹笛与乐队结合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本曲共分三个乐章,写作的主题为山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描写的地点虽隶属北派竹笛风格地区,但曲祥教授仍将当今演奏常用的梆笛曲笛一并囊括到整首乐曲中,并跟随时代的发展,在其中加入了西方曲式写作的元素。既体现了南北派别技巧的发挥,也扩大了演奏音域,使得乐曲的表现更加丰满。本曲将民族音乐体系中的五声调式与西方音乐体系中的曲式结构相结合,由前奏及三个乐章:《孔子随想》《泰山放歌》《黄河入海》组成,每一乐章都有不同的组成与内在的联系,在情绪、旋律、音乐材料发展布局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特点。全曲结构如图所示:

前奏:1-24小节,调性为#F羽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二)第一乐章——《孔子随想》

第一乐章由讲述齐鲁大地圣人孔子作为开篇,为并列复三部曲式,羽调式。快板开始,规整双八的节奏型引入。33小节开始出现竹笛独奏旋律,进入呈示部,调式转换为徵调式,引入的竹笛旋律线为向上开始的波浪式进行,同时伴随力度的加强。126小节后进入慢板部分,调式转入徵调式,该部分旋律娓娓道来,古朴典雅,此部分作曲家命名为“杏坛歌”。杏坛,相传为孔子教育讲学之处,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此处乐段中,乐队中所有的管弦乐器一起合奏,营造出大气辉煌的感觉。突然的声部增厚与之前快板尾声仅有的竹笛独奏形成了鲜明对比,辉煌的乐队前奏表现了从前人民需要的信仰——儒家思想的诞生。

本乐章演奏技巧较丰富,竹笛独奏采用C调曲笛。环绕型旋律、历音清晰度与速度的结合、模仿马鸣的飞指、“叠打赠颤波”、半音音准以及长音的保持是本乐章的演奏重点。39—46小节、78—85小节、117—120小节的环绕型旋律演奏时要尽可能地保证线条的流畅及每个音的清晰度。(如谱例1)

谱例1:

73—77小节的飞指技巧要十分注意结合听觉进行练习,练习不当很有可能达不到逼真的战马嘶鸣效果。此外,“叠打赠颤波”属于南派竹笛演奏技巧,但在演奏“杏坛歌”乐段时要注意将南派技巧特点与北派演奏风格相结合。同时,此乐章含有较多的半音,演奏者须在平时加强对半音阶的训练,对手指气息与口风的协调关系严格把控,确保演奏时的音准效果。(如谱例2)

谱例2:

(三)第二乐章——《泰山放歌》

第二乐章为并列复二部曲式,作曲家开始以站在泰山上的视角歌颂齐鲁之声。1—14小节为本乐章引子部分,徵调式,每分钟速度与第一乐章快板相近。51小节出现竹笛独奏,宫调式,由带颤音的长音开始,紧接着出现波浪形旋律,像一个登山者在登山路途中讲述着这座山的各处风光。93小节以后的乐队伴奏与之前进行过的竹笛主奏形成了变化重复再现,115小节竹笛独奏进入转为徵调式。速度与调式的变化带来了情绪的对比,像是登山者上山旅途劳累但已经登顶,片刻再娓娓道来地向人们讲述齐鲁大地的大好河山与人文风光。

本乐章竹笛独奏采用D调曲笛,歌唱性强。旋律线的情绪表达是本乐章的演奏重点。由于此乐段快板部分像是对登山游览风光状态的模仿,在吹奏时旋律线要尽可能保持轻快、连贯。115小节之后的慢板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因此要求演奏者在吹奏时要尽可能模仿人声。每句句尾的长音可适当加一些气震音来模仿人唱歌时声带的震动。其中小的装饰音也尽可能地要柔和演奏,要像歌唱状态一样自然。

(四)第三乐章——《黄河入海》

在末乐章中,作曲家以歌颂黄河的视角来描绘他心中金色的山东。本乐章采用变化再现较多,25小节之后的慢板,乐队协奏部分使用了变化再现手法。乐队伴奏的旋律再现了前奏中的主题,声部加厚,气势宏大而辉煌。29小节后引入A部分竹笛独奏,36小节的乐队伴奏为主题的第二次再现。为了突出竹笛独奏,仅有部分声部进行伴奏,其余均为自由的竹笛独奏,以琶音与音阶为主。B部分中56—91小节的竹笛独奏运用了四次主题再现。不断重复的主题,突出了本曲主题思想,同时更加深音乐形象。除第一次外,后面三次均为加花变奏的变化再现。

本乐章竹笛独奏采用G调梆笛,随着不断地变奏和快节奏型的出现,演奏时需要把握节奏的准确性。历音的清晰快速演奏和气息与情绪的协调是本乐章的演奏重点。30—34小节、41—49小节属于竹笛华彩,节奏较为自由,演奏时可照谱面标准节拍稍做时值延长,人为加强乐句感与旋律流动性。(如谱例3)

谱例3:

二、实际演奏时的难点与练习

(一)灵巧地吐音与碎吐

竹笛演奏中吐音的类型大致分为单吐、双吐、三吐等。其中,碎吐可以被看作是双吐的下属分类,其演奏方式类似于快速版的双吐。例如本曲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中,作曲家巧妙地将碎吐运用在乐曲中,形象地表达出战乱中的齐鲁大地战马嘶鸣与人民群众的呼喊声相结合的时代场面。

单吐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中结合气息舌头发平常说话状态下“吐”(或“特”“搭”等)的动作。单吐发音时,舌尖位置吐在上颚与牙齿交接的位置为最佳。笔者认为,在练习过程中,最好先从长音练习开始,先找到每个音发音的最佳共鸣位置,确定其音响效果后再转为单吐,每一次“吐”出来的音要跟长音练习时的共鸣感相同,且时值要短,音响效果要清晰。

双吐音响效果理论上来说应与单吐效果相同,但这两种技巧在演奏方式中有很大的不同。从演奏方式上来说,双吐要求演奏者结合气息舌头发平常说话状态下“吐库”(或“特克”“搭噶”等)的动作。其与单吐相比多一个舌头动作,但正式演奏时两个动作要看作一个整体来做。双吐发音时,基本道理与单吐相同,两个分解动作都要快出快收。笔者认为,在练习过程中,最好先单独练习“库”的发音,确保“库”的发音共鸣效果与“吐”的共鸣效果相同即达到了理想状态,然后便可以进行“吐”与“库”的整体双吐练习。

在曲祥教授的教学中,发音含糊不清是大忌。曲祥教授最擅长的是灵巧的吐音,在演奏他的曲目时,一定要既快且准的完成单、双吐音才能使作品表现力更佳。但同时,舌头也不能因过于追求吐的清晰而用力过度。如果舌头的力度过大,则会出现吐音太死、声音干瘪的音响效果,且舌根很容易处在疲劳状态,耐力低,就不能很好的演奏一些曲目中较长的吐音,演奏表现力就会逊色很多。

碎吐是一种极快的吐音,是所有吐音分类中速度最快的,发音动作类似于极快速的双吐,声音类似于花舌音但技巧与音响效果又不同于花舌。在练习过程中,舌头的动作尽可能小,动作重心尽量在舌尖,类似于“呼噜”的发音动作。练习中有两点要注意:第一,腹气必须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使舌尖像风刮纸条一样,在气流的有力催动下顺势飘动,这是最重要的;第二,念字不要生硬,只是找到内种感觉即可。宜先在中音区、高音区的长音上练习。

(二)气息的合理运用

细听曲祥教授写作的曲目,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气息的“立”。笔者认为从专业角度来讲就是气息要集中,要饱满,要出音一下即到位,这就要求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地对气息展开训练。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要在平时练习中加强对丹田力度与耐力和嘴唇周围肌肉的控制相结合的训练。理想状态即为丹田支点要在发音前就找到并在发音中可以持续支撑,再结合上嘴唇肌肉的合理配合就可以达到气息的“立”。在进行气息练习时,除了其他人所提道的常规单音练习吹奏外,笔者认为,练习吹奏长音的核心在于控制,如何将吸入的丹田之气更好地控制,并合理运用在不同曲目中才是进行长音练习的最终目的。练习中可借鉴许多南派乐曲中对长音的控制与处理方法来练习:弱进中间强弱收、弱进强收、强进弱收、持续弱吹等。在原有的长音练习上多注重对长音的控制,数次练习后演奏者就能对气息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三)半音阶

乐器演奏中,音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注意点。在竹笛演奏中,“气指舌口”任何一个位置的细微变化都是影响演奏音准的重要因素。竹笛不同于西方的长笛,传统的六孔竹笛没有加孔也没有按键,按照传统技法演奏,音域较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竹笛乐曲逐渐“西化”加入了很多调式外音,演奏方式也由之前的全按孔指法演奏变为半按孔演奏。这给演奏者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因此,对于竹笛演奏者来说,半音阶的练习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要吹准半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需要听辨、气息、口风、手指等多方面的支持,练习者需要对半音音准有强烈的感应。在练习中,应先通过每一个音的校准练习来达到音准,再使速度加快进阶到练习半音阶。只有先加强对音准的辨识,才能更好地对其他方面进行及时调整改正,准确地演奏出不同曲目。

三、由《金色的山东》引发的对竹笛演奏艺术的思考

《金色的山东》是一首当代优秀的竹笛与乐队作品。作为山东笛派的大型代表作之一,曲祥教授在其中将竹笛旋律融入民族管弦乐队之中,既打破了传统乐曲单纯竹笛独奏的创作模式,又使整首作品大放民乐光彩。同时,他结合了自己多年演奏长笛的经验在曲中融入了许多西方音乐的作曲与演奏方式,赋予了作品很多新的创新理念与创新思维。

在新作品发展如此迅猛的大形势下,如何继续同步推动竹笛演奏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作品表现成了新的问题。笔者认为,当今竹笛学习者与演奏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与聆听作品,甚至须更深入的切实体会来增加对作品的艺术想象,并将艺术想象更多的与演奏技巧相结合,将不同作品的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等通过艺术想象细腻化,才能更好地利用竹笛对作品的音乐形象及音乐情感进行更准确的表现。音乐是一种抒情的艺术,单纯的音符排列组合只能构成音乐的形状,好的音乐需要神形兼备。一首作品的情感是作曲家的个人情感与音乐形象特征的结晶,而演奏者则是对这种结晶的独立再现,没有这种对艺术想象的提升就难以进行准确地演奏。

对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一条很长的道路,作为演奏者,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把握对原有传统技法与演奏风格的精髓,又要对新的演奏技术与音乐表现理念进行深度学习与突破。力争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能将自己更深层次的音乐理解与技术表现运用到新的曲目当中,更好地传播中华大地的声音。

四、结语

竹笛演奏艺术,经过历史长河的发展,到今天已经诞生出许许多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本文以《金色的山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创作元素及演奏艺术进行初步探析,对曲祥教授创作风格及竹笛演奏艺术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受。作为新时代的竹笛学习者与演奏者,有更大的责任与义务将更多更好地竹笛作品进行推广与传承,在演绎传统乐曲的同时也要兼顾对现代作品的研究。不忘初心,秉持着对竹笛艺术的热爱,以严谨刻苦细心的态度去钻研每一首作品,不断磨炼自身的技术,为未来演绎更多优秀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吐音竹笛音准
竹笛吐音技巧的演奏运用
My Mother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我的坚守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
竹笛
演奏萨克斯管的吐音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