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莲花落衍变为中国评剧的发展过程探究

2021-08-15 18:40桑育新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评剧明珠艺人

桑育新

(中国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文旅局,河北滦南县 063500)

如果说哪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不可断绝,我觉得应该是戏曲。戏曲艺术从遥远的古代来,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先民文化,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自来是文化与艺术密不可分的。戏曲的精髓是从生活到艺术的高度凝练,体现在剧作上是对艺术的写实,突显“情”字。舞台上展现的是源自生活的题材和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观者直达入心。梨园界祖师唐明皇、宋朝柳永、元代关汉卿、明代汤显祖、清代南洪北孔都将词曲发挥到极致。到了近现代京、评、越、豫各领风骚。有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滦南县就是评剧的故乡。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被誉为“描写当代风俗人情的作家”,用毕生心血创作改编反映家庭伦理道德、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剧目百余部。用传统戏剧形式表现现代生活突显他创作的与众不同。纵观历史既有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力作又有细腻感人的循循善诱的生活小作。剧作家的神奇之处可以将家乡不喜欢的人与事创作出警世化人力作,并能延伸出百年的教育意义,聊以慰藉。多年来细细品味成兆才先生的评剧之作备受鼓舞,用心整理以供赏析。

一、走出乡里,拜师立祖

据说冀东莲花落源于唐代的佛事传说,滦南历史遗迹曾有唐王东征而得名的曹妃甸,后世著有《曹妃甸传奇》。元杂剧的兴起不断影响着因元代歧视而不得从政为官的汉人、南人。南北人的大融合,使冀东地区文化与江南文化相融合,千百年来在冀东这块沃土渐渐形成特有的多元文化。明清时期的六十家小说、三言二拍无不成为说书艺人的创作渊源。传入冀东的山陕梆子也给冀东莲花落的发展以很大影响。由于莲花落唱词通俗得民众喜爱,大约19世纪80年代后便涌现众多莲花落班社。传统的莲花落班社常常是多种艺术形式同“台”演出,随着莲花落艺人的不懈努力才逐渐独立成剧。

唐山是19世纪形成于冀东并逐步繁荣形成以小山为经济文化中心的工业城市。1873年乐亭崔佑文创立“双发合班”,班里聚集了冀东所有的著名民间艺人,他们集体生活共同演出一起切磋技艺,莲花落艺人们还在这儿熟悉了皮影戏,梆子戏的剧本结构、声腔板式和表演程式,掌握了一定的表演基本功。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1882年修建了我国最早的铁路车站—唐山站。唐山工业、交通的发展促使商业娱乐也兴旺起来,19世纪80年代末老车站北老戏园子街建起了唐山有史来第一个以演莲花落为主的演出场所。由于莲花落通俗易懂备受欢迎,带动经济也发展起来了。

成兆才先生(1874年12月20日-1929年2月8日)出身贫民,无力上学,13岁给本村富户做活,但勤奋好学反复揣摩,以柳枝为笔练习写字。成兆才曾打十不闲,唱莲花落,能演多种行当的秧歌脚,还长于叫卖调,成兆才叫卖调不是吆喝而是唱,自编自唱,既有套词又有临场发挥灵活换韵。[任连会比成兆才年长,本为落榜秀才,懂词曲格律韵辙,探讨艺术。因家道中落,农闲时编写警世小调养家糊口。这时候还是单口莲花落,曲调明快,伴奏乐器主要为板鼓。1889年任连会等成立永和班,因人员稀散第二年解散。1892年成兆才拜滦县金开福为师并加入“二合班”他演唱的《刘伶醉酒》最为有名。1894年成兆才进入“双发合班”,在这里他扩大了艺术视野,最初只是养家糊口,这时的成兆才树立了更高的目标。身旁放着一部《康熙字典》,随时查阅,积累写作经验。1895年,丰南县赵寿辰成立赵家班,吸收莲花落艺人在祝寿和喜庆节日的堂会演出。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了,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开始影响着戏剧创作。这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月明珠”出生。就是后来被革命先驱李大钊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称赞有加的身兼编剧和演员并首创评剧反调唱腔(月明珠调)红遍了津、唐、秦地区和整个东三省的评剧旦角“鼻祖”任善丰,舞台艺名“月明珠”。1900年任连会带长子任善庆进入“双发合班”。由单口发展为对口,一旦和小丑有说有唱,有舞蹈,有简单的化妆,也能表现稍完整的故事情节,而语音吸收民歌九腔十八调融汇风俗习惯,虽一人饰多角但均以剧中人的身份出现,有自白、宾白和对白,有独唱、对唱和合唱,扮以生活化的肢体语言。但好景不长1901年提倡旧学的清政府直隶总督以有伤风化为由下“永干力禁”禁止莲花落演出。1902年迁安县杨继起(金鸽子)建立“金鸽子班”,锐意创新,但因脱离生活实际而失去生命力,却为成兆才日后的剧本改革提供了经验。1904年双发合班解散,任连会一家与成兆才等老艺人在赵家班会合,他们在一起生活、学艺、演出互相取长补短。任连会是对口莲花落时期剧本的主要编创者,他提携成兆才,提高了剧本改编创作的能力。对口到拆出戏经历了彩扮阶段,也就是在旦角、丑角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生角,更有利于刻画人物,采取“打双跨”“抱三件”的形式,一人包打几件乐器,伴奏者把大锣挂起来,小锣斜置桌上,钹反向放一只,手拿一只,伴奏者双手齐用分别敲打。这一时期任善庆的鼓艺得到锤炼,为今后成为评剧第一任鼓师奠定基础。观众日益增长的欣赏需求激发了艺人们的探索的积极性逐渐向“拆出”迈进。1906年在营口成立东北第一个冀东莲花落班社“共和班”的李子祥是滦南蚕沙口柳赞人,1876年随大潮来营口谋生因做事勤奋精明谨慎又重乡情,买卖越来越兴隆,经济又促进了文化娱乐繁荣使“共和班”成为当时东北实力最强的莲花落班社。1907年成兆才等老艺人应李子祥之邀到营口演出,以《老妈开唠》《王二姐思夫》等曲目给营口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改革立志,胸怀大局

1907年初,成兆才等老艺人演出的《三节烈》《打狗劝夫》等都宣扬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规范,只是主张个性解放的粗俗内容和色情表演被视为伤风败俗而遭禁演。此时的莲花落处于逆境,认识到这些的成兆才、任连会有识之士开始深刻反思。莲花落深深扎根于普通民众的沃土息壤要想长盛不衰只有改革。秋天,老艺人们聚集在滦县吴家坨对拆出戏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经艺人们决定任连会、成兆才负责改编剧本,创作以移植、改编古典文学为主,意义更为突出。对口莲花落时期的曲目约有200余出,成兆才从1900年开始有三分之二经成兆才之手改编成评剧剧本。拆出戏向戏曲学习借鉴文武场引入梆子的锣鼓经。伴奏乐器的增加增强了戏曲音乐的旋律性,便于抒情表演。拆出戏以第一人称表演的形式出现,根据故事情节涉及的人物逐步增加了老生、老旦和青衣三个行当。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固定的台词。拆出戏演员以剧中人物出场表演,服饰化妆均要符合人物身份,如《马寡妇开店》中的“马寡妇”穿裙袄,涂脂抹粉扮大妆;“狄仁杰”穿小生道袍戴公子巾;每演一出,角色均按行当和人物身份着特定服饰,勾画脸谱来完成人物身份及性格的塑造,观者倍感视觉艺术享受。艺人们逐步吸收昆梆剧种的戏曲程式,即按剧中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定场景和剧情发展去表演但不失朴素的生活气息。艺人金菊花结合梆子皮影大鼓的悲调创造出独具艺术特色的小悲调、大悲调和十三咳等调式和板式,唱词中带有“忒”“呐”“别介”“噶哒儿”“指定”等地方方言。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锤炼,成兆才、任连会等老艺人带着改革后的成果在吴家坨演出场场爆满,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最终将改革后的拆出戏定为“平腔梆子戏”,戏班定名京东庆春班。1908年春,成兆才老艺人们做了充足的准备决定带着改革后的“平腔梆子戏”到永平府演唱。永平府明清时有“京东第一府”之美誉,千百年来,贪官凭借审查节目扼杀了多少民族民间文化。成兆才与艺人们带着精心准备的《今古奇观》《杜十娘》等几出戏令府县官吏都看入了迷,“平腔梆子”打开永平府禁地成为评剧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正在戏班一片欢腾准备大干一番,却因种种原因主攻彩旦的金菊花离开了班社,没了挑大梁的在京东这地界上很难站住脚。戏班踌躇不前,但生活经历颇丰的成兆才没有回头路可走,这也预示着一颗新星将脱颖而出。吴家坨改革时月明珠九岁,他的嗓音又甜又脆,善于抒情,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以情带腔,择其长而学,量其短而补,比金菊花突出一个“情”。唐山镇刘凯元家请任家搭台唱戏,九岁月明珠以《西厢记》红娘一角艺压全场。任善庆、任善丰正像两颗新星冉冉升起。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跟慈禧老佛爷相继驾崩,举国哀悼,百日内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莲花落艺人绝不会让莲花落埋没,纷纷出关投奔了东北营口“共和班”,合力唱红了港城。1909年3月初三,唐山王凤亭经营的永盛茶园开业庆典,王凤亭请来庆春班为平腔梆子这一新剧种的诞生提供了场所和鼎力支持。后来王凤亭被梨园界誉为戏曲活动家。在永盛茶园演出的《老妈开叨》《马寡妇开店》表演细腻感人、唱腔朴素健康,使观众过足了戏瘾。《今古奇观》《警世恒言》教化世人,劝人向善,场场爆满。唐山的产业工人、劳动者极其喜爱家乡的民间小戏成为莲花落艺人早期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庆春班边演边改革以适应观众们的需求。这一时期称为“唐山落子时期”。看戏看旦,那时评戏大多是旦角戏,旦角是整个剧中人物的灵魂,月明珠在唐山唱得大红大紫,有过在城里人们“只愁挤不进堂厢,站着听一夜也要过过戏隐的魅力。”时年夏,成兆才、任连会出关盛京(今沈阳)演出于全盛茶园,此时的唐山落子已趋成熟。冬,成兆才、张化龙和张德礼等人投奔了李子祥的“共和班”,成兆才根据《聊斋志异》编写了《因果美报》,在营口演出成功,提高了“共和班”的地位。成兆才近3年时间卧薪尝胆、刻苦钻研把改革经验传给了李子祥的班社。辛亥革命胜利后,成兆才借古讽今创作和改编了一些警世化人、惩恶扬善的新作深入民心。1912年以后任善丰技艺越发娴熟,他合理的把正调反调运用到唱腔中去,于是“月明珠调”传播开去,并为后世名家运用。1913年初,永盛合班重整旗鼓先后在“升平茶园、华乐茶园、宴乐茶园”演出为实现跻身于大剧种行列登上大雅之堂而不断完善提高。

第二次唐山改革中,任连会长子任善庆是评剧第一个打鼓的,尝试性地把京梆打击乐借鉴到新戏中,组成较完整的乐队。别看月明珠身材清秀,自九岁登台来苦练武艺,十四岁后成了力可扛鼎的大力士完善了文武场。成兆才带领莲花落艺人在改革创新中改编移植优秀剧目,以一支秃笔奠定了一剧之本,他演唱、说戏、创腔、文武场样样精通,是改革创新的核心,成了同行的领军人物。当年夏,正在天津读书的李大钊探家路过唐山看了月明珠演出的《花为媒》后给后人留下“似戏非戏,改良平戏,评古论今,比戏出奇”的赞叹。庆春班的演出轰动了唐山,经济行情日渐上涨。月明珠追求生活真实美的表演方式被观众接受,名气越来越大。经济条件好了,娱乐生活丰富了,唐山的五行八作难免影响艺人滋生不良习气,为规范演职员行为,维护艺人声誉制定了“十不准”成为当时戏班管理最为先进的管理办法,使班社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三路合一,风靡华夏

1913年“庆春班”更名为“永盛合班,并以此班名进入津演出。月明珠等演员创造性的即兴演出可见戏曲艺术功底,为莲花落艺人竖起了一杆大旗使诞生于唐山的新剧种艺术更臻完美,形成一股“唐山落子热”促成东、西、北三路莲花落合而为一,奋力进军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这里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经济发达,重新组建的庆春班越唱越红使海河两岸观众震惊,折服梨园界同行。1915年梅兰芳先生专程去宴乐茶园观看月明珠的演出,没料想梅兰芳先生的大力赞赏不胫而走大幅报道于津城报纸,这样的推波助澜使戏票涨了价,茶园也名望起来。可是人们不在乎涨价,爱看评戏到了一票难求。此后梅兰芳先生时常与月明珠探讨戏剧表演技巧,梅兰芳兰花指的独特技巧和眉目传情的神韵让月明珠受益匪浅。在《马寡妇开店》中将马寡妇形象塑造的宛若真人。月明珠独立撰写《桃花庵》令富家千金害相思,怎奈担当大任须前行。天津落子盛行班社蜂起,成兆才早有招收女演员加入班社的意愿,旦角唱腔同曲同调唱出来比男声更细腻委婉。要想发展下去细化行当是必然。男女同台珠联璧合,倪俊生的小生曲调朴实高亢,字正腔圆和月明珠的唱腔在一起有异曲同工之妙。戏班舞台阵容越大茶园生意越好,拉动了经济钱庄生意也好起来了,戏班家当殷实促进了艺人追求更高的艺术标准。李金顺、爱莲君、刘翠霞、白玉霜此时开始学落子逐渐形成流派,促进了平戏走向全国后天津有“第二评剧之乡”的说辞。

1918年永盛合班应邀到山海关演出,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倾情奉献征服了古城,誉传关外。班社挂上了“唐山首创警世戏社”的牌子,奠定了闯关东的基础。这一年滦南发生了一件大案,杨三姐状告姐夫杀害她亲姐。但因当时官场黑暗,告状一波三折几经辗转。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华民族新篇章,“杨三姐告状”的话题转向“反封建专制”“民主”“平等”。杨三姐的案子虽非政治案件但它背后反映的是政治问题,因而得到激进媒体的延伸关注。成兆才乘势奋笔写成《枪毙高占英》,9月初在哈尔滨“庆丰戏院”首演,金开芳饰演的杨三姐形象反响强烈立即引起轰动全国瞩目。这部戏的演出充分反映了农民思想的觉醒,而戏剧做了代言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更加体现在农村妇女对民主、平等的渴望和向往。警世戏社正好起到了警化世人惩恶扬善的作用。创新实现了对现实的有力抒发而不是对旧有的重复掀开了新篇章。月明珠等艺人在奉天张作霖的帅府演出靠着经典戏本和精湛演技登上大雅之堂同京梆大戏演出于城市剧场。1922年在唐山王凤亭组织成立警世戏社二班,9月年仅24岁的月明珠因日夜赶台演出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十五年的舞台生涯创造了反调唱腔长于创腔编曲是平戏男旦的最杰出代表。第二年王凤亭又委托在天津成立警世戏社三班并多次随班演出。1925年成兆才在天津收了金桂芝、金桂兰两个女徒弟根据她俩的特点因材施教。10月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为金开芳《枪毙驼龙》、花莲舫《马寡妇开店》灌录唱片。第二年成兆才去了哈尔滨洪顺戏社,在这里又收了关门弟子孙芸竹艺名六岁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吊嗓练功显示一代宗师高尚的艺德。因早年旧伤加新疾成兆才先生1928年冬回故里养病,1929年2月8日在故里去世。

1931年9、18事变给中国带来灾难也迫使评剧班社回关内发展,李金顺、白玉霜、刘翠霞、爱莲君充分汲取前辈经验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四大流派,后世誉为“四大名旦”。1935年后大批艺人涌入引领文化思潮的上海发展,艺人们联袂演出配合默契轰动上海滩。次年白玉霜在上海拍摄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遍播全国。

四、历经百战,红色传承

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热爱评剧的艺术,编排新戏发挥战斗宣传作用。在险境环生的敌后方,评剧艺人冒着生命危险宣传抗日救国演出《残暴的日寇》《血泪仇》《送子参军》等20余部戏。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保护抗战胜利成果编演了《狼狈为奸》《保卫胜利果实》《农民泪》等40余部戏。历经战火的艺人在腥风血雨、枪弹淋漓的岁月里,以评剧艺术为武器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斗争。评剧之花正是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接受了战火的洗礼,在红色精神下越显娇艳。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指引下,全国大部分地区组建了评剧艺术团体,1955年中国评剧院成立。评剧艺人才华施展发展了白派、创造了喜派、新派、魏派、花派等流派,新凤霞创出“新派”艺术填补了评剧史上唱腔艺术的空白,也是中国戏曲界第一位女作家、画家、教育家。新派弟子遍布华夏,如中国评剧院谷文月,石家庄评剧院刘秀荣……众多优秀剧目纷纷搬上荧幕进入寻常百姓家。评剧如奇葩绽放。

50年代人们了解成兆才成人之美却形单影只令人心酸的身世遭遇,敬佩他的艺术才能、组织能力和不折不挠的追求,称赞成兆才是“评剧艺术教育家”。他以笔杆子代替枪杆子书写惩恶扬善之作。想保证评剧的生命力就要与时代紧密衔接,常演常新。没有哪一种艺术是不与犄角旮旯、生活琐事不相关的。像《杨三姐告状》这样的剧目突出一个“敢”字,用艺术去剖析生活真实,最终得到人们想要的。

1957年国家文化部门开始组织纪念活动,1978年成立了滦南县评剧团以传统戏《挡马》现代戏《千万不要忘记》再次唱红了评剧之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成兆才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学习他对艺术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1989年成兆才纪念馆在滦南县落成。2000年滦南县评剧团更名为“滦南县成兆才评剧团”,全体演职员在党的号召下排演新剧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娱生活。自此中国文化部、河北省文化厅、唐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中国评剧艺术节”至今十一届,滦南县成兆才评剧团界界参演界界获奖。

新时代的引领下,2007年评剧代表团走出国门赴法国参加第三届巴黎中国戏曲艺术节世界公认。特殊时期评剧之乡堪当大任谱写我爱滦南众志成城。扛起红色大旗爱国主义是永恒的旋律,继承前辈的创业艰辛编入课本代代传承。感人事迹鞭辟入里,从生活中来,言在意外,意在戏中。艺术百花园有我滦南之花,奋斗得来的幸福使人欢欣鼓舞!红色精神引领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愿评剧艺术常盛!

猜你喜欢
评剧明珠艺人
浅谈评剧的乐队及伴奏
新形势下唐山评剧如何焕发生机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多瑙河畔的明珠
花灯艺人
猴子杀鸡
明珠十斛买娉婷
评剧《良宵》海报
黑龙江的评剧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