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尔赫斯小说的无限后退时空观*

2021-08-15 18:40陈玉清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赫伯特阿喀琉斯博尔赫斯

陈玉清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博尔赫斯小说充满玄学色彩,小说里的描写,都是为体现他独特的时间观而作。博尔赫斯的这一“时间观”在小说中不是小说写作的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也非客观物理时间,而是将“时间”本身作为小说主题而进行探讨的“时间”。博尔赫斯小说时间观受到从古到今的众多哲学观观照,呈现出时间观的复杂多元性以及时间形态的多样化。《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和《通天塔图书馆》这两篇小说受芝诺悖论和庄子思想的影响,以有限时空的无限细分表达时空后退观,以有限包蕴无限,以空间移植时间,以无限后退无限细分的时间观说明时间虚无性及目的意义消解。

一、时空的无穷倒退追寻模式

《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和《通天塔图书馆》均是博尔赫斯小说《虚构集》中的名篇。《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是博尔赫斯游戏叙事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虚构了赫伯特•奎因这一作家,然后以为赫伯特•奎因作品写评论分析的方式写就小说。如果不是了解博尔赫斯的游戏叙事,或许会将这篇小说当作一篇真正的书评。正如他在《虚构集》的序言中所言:“编写篇幅浩繁的书籍是吃力不讨好的谵妄……我认为最合理、最无能、最偷懒的做法是写假想书的注释。”博尔赫斯为假想的赫伯特•奎因假想了《四月三月》这样一部作品:《四月三月》共16章,第一章讲述几个互不相识人在人行道上含混不清的交谈;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逆行讲述第一章不同的三个前夕的事情,以此类推,每三个前夕又分别有三个不同可能的前夕。以这种方式可以无限次无穷尽的枝蔓进行下去,形成无穷的枝蔓无限的故事。这部虚构的赫伯特•奎因的虚构作品《四月三月》被博尔赫斯称为“逆行枝蔓”小说,是典型的无穷倒退模式,以此表达了时间倒退和逆行枝蔓的观点。《通天塔图书馆》是阐述博尔赫斯哲学思想的小说名篇,图书馆在此寓意“宇宙”,其中讲述了一个寻找“神书”的细节:在这个形似宇宙一样的包罗万象的没有尽头的六角形图书馆中,寻找百年都未能寻到一本是所有书籍总和的神书——“全书”,有人提出依次的无限倒退无限追寻下去:“为了确定甲书的位置,先查阅说明甲书位置的乙书。为了确定乙书的位置,先查阅说明乙书位置的丙书,依此无限的倒推上去……我把全部岁月投入了那种风险很大的活动。”比较这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无穷倒退追寻模式。可以想见,如此无限倒退下去,穷其一生也难以完成《四月三月》这部作品,穷其一生也难以找到那本神书的所在。

《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和《通天塔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另类模式的时空观,在有限的时空中细分倒退出无限的时空。这种无限追寻无限枝蔓无限后退的时间形态显然受到了古希腊哲学和庄子思想的影响。对于古今中外的各种哲学观念,博尔赫斯从早年起就深受影响并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他并不困于某一种哲学也不以某种哲学来阐释他的作品,而是将众多哲学观念都化作他作品时间观的注解。博尔赫斯早年就熟谙古希腊哲学,在其哲学散文《阿喀琉斯和乌龟永恒的赛跑》中,阐述了芝诺悖论“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里跑得最快的人,但如果乌龟先于阿喀琉斯一步,那么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这只乌龟。因为要到达一个目的地,必须先要达到这个目的地一半的路程,要达到“一半”,又必须先达到“一半的一半”,要达到“一半的一半”,又要先达到“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依次类推,直到无穷,那么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这一逻辑思路与庄子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异曲同工:无限分取,永无止境。庄子思想是东方哲学中对博尔赫斯影响很大的思想之一,《庄子》让博尔赫斯最着迷之处就是《庄子•天下篇》中讲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博尔赫斯把它与古希腊芝诺诡辩相提并论。

古希腊诡辩中“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的“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及庄子“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与《四月三月》的“前夕的前夕”“前夕的前夕的前夕”一样是一个无限扩展的过程。这不禁让人想到博尔赫斯小说中常出现的意象“镜子”,两面对照的镜子会互相生发出无穷的重叠,这样一个无限增殖的连锁反应带有半魔幻性,使幼年的博尔赫斯触目惊心。如此真实与虚假对称,有限与无限重叠,镜子也成为他小说中最喜欢的使用意象,这一半魔幻式的场景也在他的很多小说中有表述。

二、时间的虚无性与意义消解

芝诺悖论“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是就空间而言,庄子“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就具体实物而言,却启发了博尔赫斯将这个空间上的悖论移植到时间上,以一种无穷减退或无穷前进的方式,时间可以无限分割下去,时间成为一种无限后退无限细分的形态。这种无限后退无限分割的时间观认为一小时里有分钟,分钟里有秒,秒里有更小的,以致无穷。在其哲学散文《时间》中,博尔赫斯以芝诺悖论来阐释有限时间:“让我们假设有一段五分钟的时间。为了度过这五分钟,必须先度过这五分钟的一半,为了度过这两分半钟,必须度过这两分半钟的一半,又必须度过这两分半钟的一半的一半,如此直至无穷,因此也永远不可能度过这五分钟。”博尔赫斯认为,只要愿意,时间就可以一直分割下去。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段有限时间的无限分割,不是一个无限时间的无限分割。无限细分下去的话,一段有限时间将永远不会完结,这种无限后退无限细分的时间观,说明了时间的虚假性。在哲学散文《时间》中,博尔赫斯还提道两种理论,其一为普遍持有的理论,将时间看作一条河流一样从过去流向未来;另一种理论是英国哲学家詹姆斯•布拉德利的时间理论。詹姆斯•布拉德利生活于十八世纪英国,亦是一位著名天文学家,他主张时间是从未来到现在再到过去,未来成为过去的一瞬即是现在时刻。这一观念可以这样理解:以人为中心,人的经历由过去现在未来组成;而布拉德利以时间为中心,时间由未来而来向过去奔去。按照布拉德利的观点,人对于未来是回忆,对于过去是预见,能把握的是未来而非过去。从未来到过去,“现在”只是未来成为过去的那一瞬,时间显然是退着走的。时间的无限后退与虚无对于人而言,能把握的就只有“现在”,即未来成为过去的那一瞬。但这一瞬只是个人体验,与个人心理有关,只存在于个人主观世界。在这一心理过程中,梦、谵妄、幻觉、才是能够主宰时间的力量。只有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因此,梦、谵妄、幻觉等取代小说人物成为博尔赫斯小说的主角。

有限时间的无限细分和后退,让时间具有虚无性,而这种无限倒退无限追寻的方式具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时间的虚无性消解了目的和意义。从修辞写作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修辞的连环表达也是一种纯写作技巧;从意义看可以是否定理性和逻各斯主义,对目的性的消解。首先从写作角度看,无限倒退无限追寻无限细分的模式是一种修辞和写作技巧。能够无限扩展的“前夕的前夕的前夕……”“寻找甲书需要先寻找乙书”“寻找乙书先要寻找丙书……”是一种写作的修辞方法和叙事技巧,复沓延展的修辞方式使文本无限增殖,只要愿意,任一有限文本可以扩展为无限。从叙事模式的角度来看,在已经虚构的真实中再无限虚构所谓的真实,虚构正在虚构的小说本身,叙述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充满智慧和先锋性,特别是对于元小说和试验小说来说是一种先声和借鉴。其次从意义看这种方式是否定理性、目的性和意义论。《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以无限“前夕的前夕的前夕……”抹消因果关系,无限追寻无限扩充包含一切,却没有目的和意义,追溯过程本身也失去价值。《通天塔图书馆》中图书馆里的书是所有语言排列组合的集合,能找到谱写一切的文字,这种语言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这就是所谓宇宙的意义。将“包含了所有书籍的总和”的神书“全书”看作是比喻形而上的本体的话,这种无限倒退追寻却无穷尽的荒谬徒劳方式可以看作西方逻各斯的推理,以一推二非此即彼的推理与东方圆融式整体式或者诗性化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很显然受东方哲学影响的博尔赫斯否认用推理、逻辑、论证这类方法认识本体,此类认识手段不一定适合于认识本体,在对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二元矛盾对立方式的反对中体现出对理性的质疑。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也极力消解这类生与死、有限与无限、真实与虚幻等二元对立模式,通过梦、天堂之花、镜子、特隆等意象来弥合此类二元对立。从另一层意义上讲,无限后退无限追寻消解了“目的性”,揭示了目的论的终结,正如找那本“神书”,无限地从甲到乙到丙到无穷,穷其一生还是难以找到神书所在。将“神书”比作意义之所在,没有结果和目的也就注定了过程的荒诞徒劳而无意义。图书馆如镜子一般无穷复制表象,这样的无穷会变得虚幻且毫无意义,或许是早就预知这一无限过程的无目的无意义和荒诞,所以博尔赫斯童年会惊慌于“镜子中的镜子中的镜子……”,这一半魔幻场景让幼年的他惊慌不安。

综上所述,博尔赫斯受芝诺悖论和庄子思想的影响,将有限空间无限倒追模式的认知移植到时间上,以有限时间的无限细分与无限后退展示时空后退观,表达时间的虚无性及目的意义的消解。从根本上说,博尔赫斯是悲观主义的,人生只能在虚无的时间中和消解的意义中被无限的拖住和后退,陷入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泥淖。然而博尔赫斯又表达了绝对悲观中的相对乐观,人能把握的是未来成为过去的那一瞬即“现在”,在经验世界中眺望超验世界,博尔赫斯小说在对时间的玄学思考中赋予了作品形而上的意义。

注释:

①(阿根廷)博尔赫斯.《虚构集》序言[M].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C].王永年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第72页.

②(阿根廷)博尔赫斯.通天塔图书馆[M].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王永年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21页.

③庄子.庄子•天下篇.见:庄子集释.沙少海.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62页.

④(阿根廷)博尔赫斯.时间[M].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下[C].黄志良.陈泉等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3页.

猜你喜欢
赫伯特阿喀琉斯博尔赫斯
改变
对话
阿喀琉斯之踵,特洛伊木马之父
福斯特的投资组合
进入时间的神秘
那个在地铁里读博尔赫斯的人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加9旬夫妇圣诞前被迫分居
博尔赫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
阿喀琉斯形象的演变和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