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读课的学教评一体化路径

2021-08-16 21:51黄枝荣
语文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醉翁亭记

黄枝荣

【关键词】教读课,学教评一体化,《醉翁亭记》

“学教评一体化”指的是要将评价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学案、学情搜集信息,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程度,动态监测教师的教学过程,让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调整与学习目标的差距,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评价为工具。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学习、教学、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共享语文课程目标。学教评一体化的发展是一个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的教学策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并贯穿始终,使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与课堂评价保持步调一致。本文以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为例,探讨如何用学教评一体化的路径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目标是统帅

1. 理解单元要求

《醉翁亭记》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读课文,教读课文有示范作用,通常由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完成阅读任务,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为主要内容。单元导语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方面提出了学习要求,除要求学生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中的思想情感、感受古人的忧乐情怀外,还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落实这一单元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对这一单元的认识整合,以及对教读课文等的教学设计和操作过程。

2. 明确单篇重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单元整体要求,还要针对单篇课文具体分析。《醉翁亭记》的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都指向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朗读以及阅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虚词的使用,并感受文章舒缓自如的特点。这与单元学习目标是一致的,因此落实了单课目标,也就完成了单元整体教学中教读课的任务。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呢?课后的“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一定程度上有着适时评价、检测、反馈的功能。“思考探究”第一、二题意在让学生借朗读达到背诵目标,感知语言的内在节奏,形成文言文语感,培养对文字的审美;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体会描写的效果,整体感知文章“记”的内容,初步把握文章脉络,同时通过语言表述评价学生理解及概括内容的能力。第三题抓住“乐”字做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深入探究作者志趣和精神境界。“积累拓展”指向语文要素,注重将语文阅读能力转换成语言实践运用能力。通过积累虚词“也”和文言文中的成语,掌握古今语义的变化,从而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将学、教、评统一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 关注学情与序列目标

与七、八年级学生相比,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文言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也具备一定基础。因此,这篇课文在已有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要具体细化,进行深度教学设计。以学习朗读及阅读的方法来说,除了常规的诵读方法,学生在本单元的《岳阳楼记》中已学会通过关注句式特点、韵脚、词汇等来加深诵读理解。比如:《岳阳楼记》多用四字句(记叙用散句,写景用偶句),句式整齐流畅、音韵和谐、语气呼应,读之余音袅袅,悠扬婉转;文中的韵脚,有珠圆玉润的音乐之美;在朗读中感知发声气息,双声词“潇湘、隐曜、满目、游泳”,叠韵词“远山、长江、万千、静影、锦鳞”等有金声玉振、回环往复的音效共鸣;文中有很多同义词、反义词,错落有致,富有文采。

《醉翁亭记》的诵读重点,一是体会句式特点,在诵读中具体感知和表现。如用对偶句描摹,用散句陈述,既整齐华美,又错落有致。诵读时要注意停连和把握重音,读出节奏和音韵。二是体会贯穿全篇的“也”字和“而”字的连用,感知虚词摇曳多姿之妙,读准停连和语气。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强调的是学习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目标是统帅”的理念贯穿始终,学习评价不再滞后,而是与“学”“教”同步,真正将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围绕此展开。

二、教学是载体

学习目标是学教评一体化的前提和灵魂。学习目标确定后,需要通过教师的“教”来达到,这涉及教什么的话题。落实学习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 关注学生需求

“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学教评一体化策略的实施,要求教师关注学情,对学生的学习有清晰的认识。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知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才能深入体会的,不同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差异靠什么方式来弥补,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的。如果学生连疏通文言字词都做不好,那么,掌握文章大意、感知作者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文辞之妙就无从谈起。因此,在课前或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反映和需求予以回应,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精准选择教法

学教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就是将三者彼此融合,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教给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教学《醉翁亭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个活动项目。第一个活动项目:朗读及感知。初读,根据课文注释感知大意,准确停连;再读,在疏通语意的基础上,把握重音,读准语气;三读,逐句玩味,反复品咏,初步感知文章主题和作者情感;四读,舒缓不迫,字字分明,领会文章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学生在诵读中得以积累语感,加深理解。第二个活动项目:理解及归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自由批注、小组互评等方法理解文本,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关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生僻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也”字表达语气的不同以及“而”字的连用,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第三个活动项目:品味与探究。充分理解文章,品味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学习作者身处逆境的平和心态。同时,通过阅读相关文言材料,初步感知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3. 设计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两点,教师可将《醉翁亭记》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第一、第二个活动项目,第二课时完成第三个活动项目。课堂上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整体学习参与度。

第一课时学习重点一:朗读全文,感知大意,发现句式特点,找出虚词,读准停连、重音和语气,感受“也”“而”等虚词的韵味,把握文章语言的形式美,读出舒缓自如、余韵不绝的感觉。学习过程中教师随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疏通文义,理解重点字词句。

学习重点二:圈点勾画、自由批注,欣赏自然山水之境。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假如你是摄影师,要制作一个有关《醉翁亭记》的微视频,你会选取什么样的镜头?聚焦哪些画面?什么地方给特写?描述你的创意及画面内容。此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由笼统把握文意向聚焦文章精妙之处转变,提高学生查找意象、品味意境的能力。再追问学生:文章题目是《醉翁亭记》,醉翁的意图究竟是什么?通过追问,帮助学生从感受山水转向到对主题的理解,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为深度学习作准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和理解程度。评价检测作为内在尺度和标准,教师要心中有数,灵活运用,不必刻意为之。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一:深层触摸,知人论世,探索“醉翁之意”的过程。先厘清作者思路及文章结构:醉心“蔚然”山色、“颓废”太守、“杂然”太守宴。教师适时提供时代背景、作者重点生平介绍,帮助学生深度理解醉心“蔚然”山色的原因;“颓废”太守的自然之乐只是排遣,而非精神之乐;太守宴与众不同,宴中有人情及世态,太守之乐,既有“同醉之乐”,也有独醒之思。

学习重点二:读深悟透,拓展延伸。教师出示材料,学生疏通大意,猜测下面两个文段的大概写作时间,给两个文段和《醉翁亭记》的写作时间排序。此设计意在让学生初识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度理解作者及文本,拓宽学生文言文阅读视野,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材料一: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窮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

材料二:某(欧阳修自称)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固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欧阳修《与梅圣俞四十六通》其二十)

三、评价是工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改善和调整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有多个维度,学教评一体化强调形成性评价或过程性评价,强调“及时”,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及时改进完善。评价在语文学习的各个板块对不同学段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有关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发展语感,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高学段在诵读的内容、方法、数量、篇幅等方面的难度会加大,每篇文章的诵读侧重点也不同。有关精读的评价,高学段更侧重考查学生厘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能力。

依照学教评一体化理论,评价教读课的学习效果,必须关注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都是课前预先设定的。虽然教师已经作了一些预想和准备,但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也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可能发生与预想不相符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学情对学习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进展与学生学习情况相匹配。例如,学生预习情况不理想,对文本理解有困难,那么上面第一课时第二个学习重点就可能需要调至第二课时来完成。由于思维局限性,不排除个别学生认为《醉翁亭记》里的太守游山玩水,纵情酒乐,不理政事,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太守。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读懂课文,通过查找关键词、关键句启发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深意,并通过资料介绍等帮助学生从文本、作家个性、创作背景等方面理解文章主旨,形成比较客观而全面的认知。

教师在开展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表达予以重视和鼓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为了促进学生整体参与、积极参与,教师有必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下足功夫,全面落实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真正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综合性。

猜你喜欢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翻译美学视角下审美效果的再现
浅析《醉翁亭记》中的太守形象
醉翁之意乃在酒
《醉翁亭记》中“乐”与“悲”的共生探究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误译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异同浅析
对《醉翁亭记》作者深层心境的解读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