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视域下的湖南公共艺术创作*

2021-08-18 14:11朱效刚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湖湘艺术作品湖南

朱效刚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 411100)

湖湘文化具有厚重的地域特色,传承了有序的历史文化形态并且形成较为稳定。它体现出包容与创造,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伴随朝代的变迁,历史的风霜雪雨也让湖湘文化在风尚、精神上产生不可小觑的变化,并且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在其中组合、建构。湖南公共艺术创作需要将当代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融入湖南精神,通过独立的构思创造与城市空间相结合,呈现出富有文化吸引力、艺术趣味感、空间互动性的公共艺术创作,构建湖湘人民了解湖湘文化的渠道,为创作者带来井然有序、自成一派的湖湘文化精神感悟。

一、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与鲜明特征

由于历史变迁、来源的多元,学界对湖湘文化的定义有分歧,但大都认为湖湘文化是指在现今湖南地域范围内,通过漫长的历史积淀与历史传承而形成发展出的一种独特性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湖湘哲学。湖南在近代人才辈出,宋代胡安国创立了湖湘哲学思想,之后经过多人的深入发展,主要有杨昌济、谭嗣同、王船山等人,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儒学思路;二是湖湘文学艺术。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是具有文道合一的特点的湖湘文学艺术的典型代表;三是湖湘教育。主张理性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精神是起源于宋代的湖湘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将知行统一和学思结合进行了较好的结合,这一传统充分体现在著名的岳麓书院中;四是湖湘宗教。南岳大庙中的佛道儒共处是在湖湘文化传统中采取的兼容并蓄的宗教态度的典型例子;五是湖湘民俗民风。湖湘地区众多的民族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六是湖湘科学技术。湖湘人民重视“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们求真务实,做事注重实用性,湖湘科学技术一直以来都很发达。近代的全国冶炼之冠——锑都,令世人叹为观止的马王堆出土文物……都是湖湘科学技术的有力见证;七是湖湘文化精神。即“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兼收并蓄”和“敢为人先”。

湖湘文化的鲜明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爱国主义传统。早在古代,湖湘士人就被屈原、贾谊忠君爱国的精神所感动,以生活在“屈贾伤心地”而自豪。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深感于儒家《春秋之学》,以“夷夏之辨”教育其弟子,使其深明民族国家大义。近代时期,湖南湘潭人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欢迎湖南人的精神》,对湖南人的爱国精神、湖南人的血性进一步肯定。后来,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湖湘子弟前赴后继的勇于奋斗的牺牲精神,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二是敢于天下先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湖湘文化起源于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学派互鉴,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宏胡安国父子、理学家朱熹等都不是湖南人,但他们的学说思想却在湖湘大地广为传播。杨毓麟在《新青年》中指出:“我湖南人有特别独立之根性”。魏源在“治”“学”“道”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鼓励人们对近代西方先进文化进行学习。第三,“经世致用”。湖湘士人最早倡导经世致用,而且一以贯之,即使在汉学占据统治时期的乾嘉时期,也未中断。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都倡导“经世致用”学说。晚清重臣曾国藩在“义理、考据、辞章”的基础上,提出将“经济”列入学术纲领,适应了时代需要;在治军用兵上,将“道”与“治”统一。正是因为他的治军之道,成就了湘军威名。晚清著名学者和政治家郭嵩熹在“道”“理”论述中着重强调“诚”的重要性,同时将实体论的思想鲜明地表达出来。第四,“自强不息”即“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是自强不息,这也是湖湘文化中的“人极”的范畴。

二、湖湘文化与湖南公共艺术耦合

湖湘文化是湖南公共艺术的灵魂。湖湘文化是生活在湖南地区的人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的精神价值不仅是一种地域性的知识传统,而且具有普世价值。学界对公共艺术的起源有诸多分歧,但从世界艺术发展史的角度看,群体、部落协同作用是公共艺术的起源,不仅是一种人类眺望未来回归本源的自发方式,也是一种以艺术愉悦自身的途径。文化与技术环境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促进了公共艺术的发展,随之出现了供市民欣赏的公共艺术品,它们的出现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公共艺术是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文化资源和公共空间创新的自觉和反省,是属于公众集体所有的重要艺术样式,代表着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常态文化价值观,体现时代精神和城市市民的审美观念。优秀的公共艺术体现了特定社会的政治形态、思想理念和民俗风情等精神文化内涵。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很重视公共艺术的建设,希望通过它来传承城市文化精神,建构能够被人民普遍认同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向世界展示和宣传本国文化。在现代社会公共艺术对物质功能与文化内涵的统一协调与要求更高,文化才能真正展示现代城市的精神和品质。特定地域文化是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创造不可或缺的元素,地域文化会给公共艺术增加色彩和灵魂。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必须以城市所在的地域文化为基础,将人们的艺术追求作为创作的导向,完美结合人与环境。

湖南公共艺术是湖湘文化的载体。公共艺术创作蕴含着深刻的人文追求,可以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和精神需求,在人们心中将城市文化意象进行留存。湖湘文化孕育了湖南本土艺术,湖南公共艺术的创作必须要把握好湖湘文化的底蕴,不仅要关注湖湘文化的历史时空,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和内容,将包容创新、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经世致用等湖湘文化精神特质融入公共艺术之中。同时,湖南公共艺术创作还要以满足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要与当代精神相吻合,将湖湘文化精神进行继承、创新、发扬、开拓,将湖湘不屈不挠、敢拼敢担的精神作为精神支柱,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迎接文化趋同挑战,共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艺术的公共性,公共艺术的创作不仅要具有文化表征性,还要强调艺术与公众的交互性,结合湖湘文化的语境进行湖南公共艺术的创作显得尤为重要。具有特定的时空指向是公共艺术所具有的特点,湖南公共艺术创作要与湖南人的精气神相结合,使公共艺术成为当代湖南人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重要方;同时,在提升地域人文环境,促进湖南人公民意识等方面,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湖湘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且意蕴深刻,湖湘精神则隽永绵长、流光溢彩,正是它们孕育了求真务实、勤劳能干的湖湘人民,是值得我们永久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湖南的任何一座城市而言,城市空间的建设需要卓越的公共艺术作品,而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则需要湖湘文化强有力的支撑。只有融入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湖湘之城。

三、湖南公共艺术创作现状

湖南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和灿烂文化的中部省份,多民族聚居和谐相处,湖湘文化厚积薄发而异彩纷呈,文化地域性特征明显。湖南地区的当代公共艺术经历了从六七十年着重表现革命题材与红色文化,到改革开放之后力图展现地域民族文化与当代城市风貌的转变,亦具备显著的湖南地方特征。湖南公共艺术创作的理念、风格、表现手法由单一到多元并存异彩纷呈。近十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我省公共空间建设显著增加,大量公共艺术作品应运而生,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内容,公共艺术作品已基本上能与城市群体密切相融。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部分公共艺术作品创作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

第一,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但是缺乏系统性。湖湘文化的浩繁庞杂造成创作者、设计者在其面前望而却步。湖湘文化作为完整且不断进化的文化体系,要精通它需要对湖湘文化的历史政治、文化传承、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形象隐喻、考古背景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研读和充分了解,否则难以把握,人们在欣赏以湖湘文化为背景的一些公共艺术作品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顶层规划上对文化完整性的体现也有所欠缺:大型建筑和雕塑往往采用跨越时空的简单混搭,虽也能体现出一定的历史传统文化感,但是缺乏系统性。在公共空间区域规划上,也经常只是安置一些造价低廉且毫无文化感的粗制滥造作品。

第二,题材跟风现象严重,艺术语言缺乏创新。从数量上来看,湖南近年来公共艺术的创作越来越丰富;但是以质量发展而言,整体创作水平仍然不高。例如,很多城市都以“牛”作为公共艺术的题材。据不完全统计,长株潭地区就有数十尊之多的以牛为题材的公共艺术作品,只是名称略微不同,如《先导牛》《华尔街牛》等。这一类作品并没有突出湖湘文化特色,并且有窃取他人文化创意之嫌。其次,部分公共艺术作品只考虑和注重自身的个性化特色,而忽略甚至是无视和周围环境、文化精神相协调。例如:长沙市黄兴路街口的黄兴铜像。黄兴路原本是一条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娱乐街道,将烈士黄兴的雕像矗立于热闹繁华的都市商业街,显然有点格格不入,而且黄兴的形象也并没有显示出革命志士的威严和正义,他身着西服,头发后梳,俨然一副潇洒自在的商业老板姿态。由此看来,湖湘文化在公共艺术作品中的融合绝不是艺术内容的简单堆砌和艺术语言的照搬模仿,而是要经过创作者深思熟虑构思。

第三,作品内容缺乏深度,止步于肤浅的公共艺术。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应该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它既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又能够让人身心愉悦。我们不能一提起湖湘文化就用少数的历史文化名人加几件出土文物当作符号代表,意象符号的简单堆砌会导致作品内涵程式化和概念化。创作者应该将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融入公共艺术创作当中,重新梳理、拓展湖湘文化的题材及闪光点,充分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素养,从而使得市民大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知力。例如位于长沙市的主题雕塑:《四羊方尊》《图腾柱》《怪神射箭》等作品具有很浓郁的湖湘文化气息。然而,我们不能单一地将发扬湖湘文化精神的公共艺术创作,简单地认为是对历史文化、历史人物,抑或是历史建筑的复制和改造,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并研究湖湘文化的精髓,将其进行系统、细致的梳理,然后才能够巧妙地运用到创作当中。

四、湖湘文化背景下湖南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目前,在湖南省已建成的公共艺术作品中,不乏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融合了湖湘文化的成功作品,但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制作精良、体现湖湘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在湖湘文化背景下,建设具有湖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应该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入手,让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做到和湖南省经济发展战略步调一致。

(一)选择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

三湘四水,区域广阔,悠久的湘楚文化与近现代的红色文化积淀相融,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背后是等待挖掘的深沉厚重的母题资源。政府应该带头成立专家团,组织开展听证会,吸纳人民大众意见,结合地理区位、人文历史、区域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形式、发展程度、设计风格、审美偏好等方面进行合情合理的定位,达成一致意见。湖南公共艺术的创作要着力打造以湖湘文化为基础和重心的区域文化体系,将“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精髓合理融入城市空间公共艺术创作设计风格中。随着艺术风格确立,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也将被赋予新时代的审美品格。例如湖南岳阳市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公共艺术项目,就以强烈的时代性、思想性和互动性,融入湖湘文化基本精神,使得驻足之人流连。

(二)打造湘味地域公共艺术,同时注重湖南非遗文化的保护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两千多年岁月的浸染仍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要进行湖南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就必须了解并利用湖湘文化大背景下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湖湘文学、神话、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从代表着湘楚艺术的帛画、漆器中发现独特的创作元素。具有浓厚的湘楚艺术特点的造型、纹饰等,也可以和老长沙、老湘潭、老黔城等的名人故事、特色食品、地方手工制品、湘剧傩戏等民俗资源整合在一起,创造出既有现代特色,又有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如21世纪初在株洲市建成炎帝广场公共艺术群落就是把诸多上古传说与湘东民间艺术元素汇总融合的典型案例。

湖南城市公共空间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湖南非遗文化的保护。曾几何时,随着湖南城市建设的发展洪流奔腾向前,一栋栋崭新的现代化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无数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街区与老建筑却无声无息地退隐了,踪迹难觅。设计者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规划时,应考虑集中当地的老字号商铺,建立起一条龙式的文化街区,集中展示当地所保留的老派建筑、商铺以及地方民俗作坊,还可以开辟出领域展示新时代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给城市增添艺术活力。例如长沙天心阁文化街就深入挖掘天心区当地传统文化特色,通过新旧结合,打造了一条古朴而韵味绵长的长沙文化风情线。

(三)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公共艺术建设

在公共艺术建设方面,政府无疑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政府工作中应包含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这一重要项目。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民众参与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可以适当把公共艺术和广告招标结合起来,借此方式得到民间企业的资助。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发动民众认购相关设施,带动全民自觉维护公共艺术作品,提高民众的参与感,实现公共艺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各个地市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重要的城市空间,切实建设适宜数量的主体公共集群。除了密集型的集群,可以在人流密集的街巷建设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公共艺术空间,如人流量较大的交通枢纽、公园、游乐场等地。但要注意的是,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特点不同,具体的公共艺术主题也会有差异。要通过各地市对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的发掘,确立不同的公共艺术主题,逐步形成统一于全省建设又富于变化的城市公共艺术格局。

五、结语

公共艺术是城市精神与文化内涵的标志,而区域文化则是公共艺术创作的源泉,是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命脉。立足于湖湘文化体系下的湖南公共艺术创作构建,是发扬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打造区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增高培厚湖湘文化的基座,吸收地域文化中的精髓,在创作中充分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在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条件下力求创新,用“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不因为地缘性放弃对于大道的思寻,用“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秉性作为公共艺术开拓新境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湖湘艺术作品湖南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我是湖湘儿女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湖南童谣
在湖南
unit 15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