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广彩瓷的艺术形态研究*

2021-08-18 14:11黄明龙黄芳芳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外销纹饰景德镇

黄明龙 黄芳芳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60)

岭南广彩瓷是广府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的釉上彩瓷,“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正是前人对广彩瓷的美誉。岭南广彩瓷至今已拥有三百多年历史,见证了当时清代与西方商人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与此同时,岭南广彩瓷也成为我国外销陶瓷的主要品类之一。广彩瓷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创烧期、形成期、成熟期、创新期这四个时期,不同时期广彩瓷的艺术形态也有所不同。不过,每个历史时期的广彩瓷的艺术形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即前期作品的特点会在部分后期作品中有所体现。

一、广彩瓷的历史背景

“万缕金丝织白玉,春花飞上银瓷面”形容的就是广彩瓷,其全称为“广州织金彩瓷”,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开海禁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的通商口岸,为广彩瓷的产生创造了主要条件。广彩瓷最初是在景德镇烧制,但由于景德镇至广州路途遥远,转运的路途中破碎率很高,从而导致成本提高,货品销售价格昂贵,而且当时由于通信技术不发达,客户的需求无法即时得到满足,广彩瓷会遇到货物积压难以脱销,甚至会有货商退货的状况,造成极大损失。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被动局面,广州十三行商人直接从景德镇购进素白瓷胎半成品,同时也把景德镇的烧瓷绘画师傅请到广州来工作和授艺。自此以后,广彩瓷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广州一张靓丽名片。

二、广彩瓷的艺术形态特征

广彩瓷是东西方文明交融而成的产物,随着历史背景的变化,广彩瓷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清康熙雍正时期的广彩瓷以洋人来样定制为主,到了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进入成熟期,其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韵味日趋浓厚,其后,因贸易市场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广彩瓷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1.惬意祥和的纹饰题材

三百年来,广彩瓷一直以客户的订货需求来制作,图案纹饰也随之而变,所以广彩瓷逐渐形成“岁无定样”的特色,也成了当时外销瓷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正值清康熙雍正年间,广彩瓷处于创烧期,欧洲国家的皇室贵族、名人家族、公司商号等为了彰显身份、权利以及地位,通过贸易商人将具有象征性的徽章纹图样拿到广州定制,所以当时广彩瓷的纹饰题材以西方家族纹章为主,到了乾隆时期,广彩瓷上的如意云纹和卷叶草纹与当时欧洲盛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相契合,外加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渴望了解中国以及被广彩瓷充满祥和、富足、温馨、享乐氛围的图案画面所吸引,以致广彩瓷外销量持续上涨,纹饰题材随之变得丰富,如应西方人需求所定制的“满大人”纹饰、“合家欢”纹饰以及西方宗教人物、风俗画人物、狩猎场景等,直至嘉庆道光时期,广彩瓷已发展成熟,由于外销市场向美洲市场转变且当时美洲以“镀金”为时尚,所以在广彩瓷赋色上,开始大面积使用金色,但其纹饰题材变化不大。因此,在当时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就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国度,一个田园牧歌的所在,一个惬意祥和的美好世界。

清代外销瓷中的“合家欢”纹饰: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极其重视“家和万事兴”这一说法,晚清文学家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第八十七回里提道“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另外,中国人还深受到了孔孟儒家思想体系当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在这种传统思想中,人们都渴望拥有美好姻缘、家庭和睦、夫义妇顺的理想境界,以致大量广彩瓷中会出现夫君、妻子、儿子、小妾,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和乐融融、惬意祥和的画面,这些画面正是这种理想的形象写照。

2.绚丽明快的赋色

清康熙时期,广彩瓷处于创烧期,广彩瓷工艺人、白素瓷胎以及颜料等都来自景德镇,产量不高且未形成鲜明的风格,所制作的彩瓷风格与景德镇彩瓷有许多相似之处,用色主要有干大红、双黄、水青、水绿、茄色、黑、麻色等,当时洋人对麻色极其喜爱,其拥有较广的色域,在不同明度的条件下可呈现出类似褐、棕、橙黄等色系,都属于暖调,这类色系象征光明、华丽、活力,使人联想到太阳、朝霞、烛光,是一种明快的色彩,因此麻色被广泛使用于广彩瓷上。雍正年间,广彩瓷进入形成期,海外订单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珐琅彩,使广彩瓷开始有了清新明快的色调。

到了清乾隆时期,广彩瓷销量曾一度取代了景德镇外销瓷,晋升为最受欧洲欢迎的彩瓷品种。这一时期也引进了新的国外颜料,如西洋红(玫瑰红)、大绿等,此外,手工艺人在颜色过渡的技巧上已经非常娴熟,加上当时还引入了西洋绘画中的明暗画法和色线描绘的技法,尤其是深受西洋版画、油画的影响,使得广彩瓷上的图案更加多姿多彩,色彩相比前期更加强烈,显现出一种特有的绚彩华丽的艺术特色。

直至嘉庆与道光时期,广彩瓷的风格基本稳定下来,在颜料的使用上主要有西红、干大红、麻色、绿彩、蓝彩、金彩等。应当时美洲市场的需求,以致广彩瓷在彩绘过程中大量使用金彩、绿彩、大红,尤其是金色的使用,基本改变了广彩瓷前期以棕色调为主的面貌,使广彩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图丰满、绚丽明快、光彩夺目”的装饰风格。

3.式多奇巧的型制

17世纪中至18世纪初,是广彩瓷的创烧期,亦是广彩瓷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广彩瓷的器型随着欧洲市场需求的改变而进行创新,到了乾隆嘉庆年间,洋人开始以套装形式进行订购,促使广彩瓷逐步形成“式多奇巧”的型制特征。在贸易交流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欧洲的部分器皿、银器或者是绘有所需型制的画本图样等作为广彩瓷型制的样本。在销往欧洲的众多广彩瓷当中,可按照用途来进行分类:日常用品类、装饰类和礼品类,其中占比较多的是日常用品和实用性较高的器皿。而在日常用品类的广彩瓷中,有个种类名称叫“行碗”亦称“潘趣碗”,是当时欧洲人调制鸡尾酒专用的碗,因其碗上常被要求画上欧洲商人与中国官员贸易的场景——十三行景色,所以这类广彩瓷被称为“行碗”。并且,该碗也反映了当时欧洲商人与中国密切的贸易往来的画面,而正是在此类贸易过程中,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促使广彩瓷逐渐形成了“式多奇巧”的型制特征。

4.织金堆玉的技艺

清康熙雍正时期的广彩瓷正处于创烧期,自身风格尚未形成,所以在技艺上多半沿袭景德镇釉上三彩、五彩瓷的加彩技术。到了乾隆时期,广彩瓷的订单量大增,为迎合当时欧洲市场的需求,在绘画图案上,吸取了西洋画的明暗画法及色线描绘的技法,这时的广彩瓷风格已基本与景德镇外销彩瓷风格拉开距离。直至嘉庆、道光时期,外销市场逐渐转向美洲,为迎合当时美洲市场喜用金色调、追求个性化的需求,广彩瓷工艺人借鉴了提花丝织物的手法,在彩绘时大面积使用金色,之后这种装饰手法被称为“织金”,广彩瓷也被称为织金彩瓷。到了清末,广彩瓷工艺人的技艺已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彩绘技法基本本土化,由此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织金堆玉”的技艺特征。

三、结语

广彩瓷已拥有300多年历史,于2008年6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岭南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在广彩瓷发展的过程中,广彩瓷工艺人不仅体现了工匠精神还体现了创新精神,所制作的每一件广彩瓷都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对广彩瓷艺术形态特征进行梳理及提炼,将有利于更多学者去了解广彩瓷,而只有让更多人熟知广彩瓷之后,方能有效推动广彩瓷行业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外销纹饰景德镇
景德镇陶溪川酒店凯悦臻选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清三代青花瓷铭文与纹饰的认知特征与图文关系
中国楹联馆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揭牌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