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探讨

2021-08-18 14:11沈美光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身姿表演者手势

沈美光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4)

肢体语言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在声乐演唱中灵活运用肢体语言,能够将作品风格与内容及细腻情感完美呈现。在声乐演唱中引入肢体语言,可辅助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但对表演者的演唱功底与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舞台表现涉及视觉与听觉等多感官的触动,加强对歌唱与肢体语言比例的控制,更利于在声乐表演达到理想的效果,可增强舞台的表现力与感染离,视听上的愉悦享受,更利于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1.烘托情绪

声乐作品的情绪基调,不仅体现在词曲上,更体现在声乐表演者的表现上。通过肢体语言的默契配合,可感受到快节奏音乐作品的兴奋与欢快等情绪,感受到节奏慢作品的深沉与抒情等情绪。由此可见,在声乐表演中加入肢体动作,更利于烘托作品的音乐情绪。如在带有戏剧性作品的声乐表演中,增加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动作幅度,加上舞美设计,更利于将观众带入到充满霸气与激情等情绪的艺术氛围中,给人一种奇特的视听享受,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带动氛围,更利于延伸与强化音乐情绪,从而充分呈现音乐艺术魅力。

2.塑造人物形象

在歌剧作品的声乐表演中引入肢体语言,更利于帮助声乐表演者塑造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体态及年龄等相对固定,虽然肢体语言能够表达人物的情绪,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但不同的人物形象,配合的肢体语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在《木偶之歌》的声乐表演中,需注重花腔唱段与木偶肢体语言的结合。声乐表演者为呈现出木偶的发条状态,要求肢体动作相对僵硬与机械化,随着发条的逐步松懈,动作逐渐变得缓慢,声音从圆润向无力的状态过渡。伴随着声音与体态的变化,可以帮助观众明确木偶的状态。利用肢体语言表演木偶的神态,可以让观众有直观的感受。除此之外,可以用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与手臂等部位的合理摆放,帮助观众了解作品中人物的绝望与忧郁及喜悦等心理状态,使其更直观的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如在《为艺术为爱情》的声乐表演中,表演者通过声音的延长,与跪着的动作及哀怨的眼神,将作品中人物焦急与无奈及祈祷等形象和状态充分呈现,可快速带动观众的怜悯等心理,从而实现最动情的声乐作品演绎。

3.表现音乐风格

每个声乐表演者的音色与个性不同,对作品二度处理的效果也存在差异,营造的作品风格也多有不同。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的举手投足都会影响作品的特征与风格,到位的肢体语言呈现,更利于将观众带动情境中来。从一度创作入手分析,音乐风格直接受词曲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特色、个性特点、情感变化等进行合理把握,使词曲结构内容明了,促进表演者快速找到表演状态。从二度创作入手分析,声乐表演者理解作品内容后,通过肢体语言与歌唱的整合,实现对作品的再度创作,但再度创作效果应当与一度创作相得益彰,避免出现音乐风格扭曲或作品特点弱化等问题。除此之外,不同的唱法及体裁,也会改变音乐风格。如《一杯美酒》的作品,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迎合热情奔放与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形象,以及“我的爱情像杯美酒”等歌词,将观众快速带入到如美酒般香醇甜美的喜悦氛围中。歌曲利用七声音阶与大幅跳进旋律与级进音程的方式,充分反映出少数民族人们的热情大方性格与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向往。

4.辅助演唱技能

在声乐表演中应用肢体语言,可以突出演唱技能应用,提高声乐演唱效果,使声音表达更具色彩,也更能够起到心理支撑等作用,通过熟练的肢体语言摆放,能够帮助表演者快速找到声音状态与提高演唱技能水平。合理运用辅助动作,更利于帮助表演者建立台风与稳定声音状态及流畅自然的表演声乐。

二、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

为更好地呈现表演的艺术美感,肢体语言的运用应合理科学,需要注重音乐与表演及舞台、观众审美等要素的协调统一,表演者的举手投足应当美观与适时地出现及适量的表达。

1.手眼身法步的表达

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注意手部动作表达。手势对思想情感等信息的传达效果不亚于面部表情,头手并用更利于表达激动等情绪,促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手势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对于形象的树立和情感的宣泄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虽然手势的运用不受太多约束,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立足于作品场景,根据音乐伴奏的律动等因素,进行出手收手以及动作幅度和快慢的调整。通过受的开合表达不同强弱的情绪,如对抒情作品的声乐表演,手势动作伸展缓慢。在快节奏作品的声乐表演中,可通过握紧拳头等方式,表达愤怒与激动等情绪。手势动作应保证自然、流畅,能与作品内涵和舞台意境相融,从而烘托和渲染声乐表达,但凌乱的手势会破坏整体意境。注重手势动作与情感的结合,以达到理想的声乐表演效果。若过多的引入手势动作,会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手势动作上,不能全身心地享受声乐,便会使整个声乐演唱效果遭到破坏,而合理把握唱歌中的手势,可以营造气场与丰富唱歌灵感,让歌曲更加应景,使观众感到情真意切。如张开双臂且两掌相对,能够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氛围。手势定住不动,是在演唱情绪深沉与缓慢的歌曲时,或者在歌曲结尾时,经常做出的一种手势,给观众宽广与舒展的感觉,利用定格手势表示圆满的结束。手心张开且食指前挑,有指示方向或景物的作用。双掌朝上且向胸前托举,有表达尊敬情绪的作用。

二是注意眼部动作的运用,眼睛传神在声乐表演中也能起到强化表演效果的作用。作为声乐表演者,为塑造作品人物形象,要求眼神炯炯有神且有极强的定力。根据作品的情绪与风格与内容,做眼睛焦距的调节,远看到近看的过渡,确保眼神与作品的统一。眼部动作同手势动作一样,都不会受过多的约束,但在运用过程中需要符合歌曲的情感基调,合理控制躲闪与坚定及忧郁等眼神,以帮助观众理解判断作品,增强表演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声乐表演中的面部神态,应当兼具有神与有戏及传情,根据歌曲的发展合理调整,通过眼神的移动,将观众带入舞台表演氛围中。如宋祖英演唱的《小背篓》歌曲,用新奇与回忆及沉醉的眼神,将观众带入童年的记忆中,随着接触外面世界等作品剧情的推进,眼神逐渐发生变化。宋祖英通过眉目传情的方式,将观众随着歌声的起伏,融入其营造的意境中。以独特的艺术创造,达到了理想的表演效果,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三是注意身姿动作表达。声乐表演者的身姿动作,直接影响台风与观众印象及表演效果。声乐表演中的身姿要求精神饱满,注重四肢的配合与站姿的协调,根据作品的表演要求,合理调整变动身姿。过于僵硬的身体动作,会降低舞台表演与音乐欣赏的价值,唯有合理控制身姿,确保各肢体动作的协调性,才能准确传递音乐的内涵,从而营造深入人心的音乐形象。如在古典艺术的表演中,需要用灵活的身姿,保证肢体的随和与自然。在咏叹调中的表演,肢体肌肉相对紧张,通过紧张与有力的等状态,表达愤怒与激动等情绪。在民歌演唱中,通常会以轻盈的体态结合轻快的动作,体现歌曲的情感基调和渲染歌曲的意境,使表演效果更加充实。在歌剧表演中,要求人物形象与表演者身姿动作的匹配性,要想真实生动的塑造人物形象,对声乐表演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身姿动作虽然要与人物的年龄靠拢,更应当将人物的性格到位诠释,虽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但也应当将其不屈与慈祥及坚韧等性格特征充分呈现,这就要求表演者到位拿捏人物的身姿体态。人物形象的塑造难度较大,还需多通过生活实际的观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确保身姿等动作语言的到位表达。四是注意步伐表达。在舞台上的声乐表演中,步伐属于调度动作,步伐直接影响表演者的气场与观众的印象。表演者的步伐应当与音乐风格及律动等要素相协调。如在作品的表扬间奏中,加入适当的踱步,可起到放松身体状态与转变情绪及丰富歌曲表演等作用,更利于营造从容的台风。但过杂的步伐,会直接影响舞台表演效果,给人在气浮和不顺畅等表演印象,但舞台上固定不动也是不可取的,还需作品的表演需要,合理控制步伐动作的表达。腿部的动作不能过多,避免对上半身姿态与整体状态的影响,以达到优雅等声乐表演状态。

2.控制动作的速度与律动

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需要符合音乐性原理和相关表达原则。表演者需根据作品词曲的基调,合理进行肢体动作的表达。表演前需了解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合理规范的加入动作,确保动作对音乐起承转合的带动性,从而帮助歌唱者的情绪表达,给观众更多的视听感受。在表演中需合理把控动作的速度,跟随音乐控制脚部的走动与手势的起落,避免出现表演突兀等感觉。

3.迎合声乐体裁控制动作

声乐作品的体裁不同,包括艺术歌曲与民歌及歌剧和清唱剧等,运用的肢体语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声乐表演中,需根据不同声乐体裁的情绪特征及思想内容等要素,合理运用与调整肢体语言。如在表演歌剧中的咏叹调时,需遵循的歌剧的情感与剧情等内容,运用夸张的眼神动作,表达出喜悦高亢或悲愤怒吼的情绪。而艺术歌曲的肢体表演中明显不同,在作词或曲调上相对精细,情绪相对平稳,眼神或手势等动作不能过分夸张,应当控制表演幅度,通过舞台上表情与眼神的交流,呈现出细腻的情感,这也对表演者的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总结

肢体语言有烘托音乐主题与渲染音乐情感等作用,在专业训练中加强对肢体语言的研究,确保肢体语言与音乐思想情感等要素的协调统一性。根据声乐体裁与音乐律动等要素,围绕声乐表演要求,熟练自如的表现眼神与步伐及身姿等肢体动作,更利于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价值,从而将观众带入到和谐的音乐氛围中。

猜你喜欢
身姿表演者手势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挑战!神秘手势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胜利的手势
手机音响
手称扑克
多人聊天之减肥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认手势说数字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