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反思

2021-08-18 14:11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大众音乐文化

王 操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上海 200000)

大众音乐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不同时代,大众音乐文化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把大众音乐与宫廷音乐和文人音乐分别对待;在现代,我们更倾向于把大众音乐对应于大众文化,以示与精英文化之区别。本文拟讨论的大众音乐文化主要指非专业类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化形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通俗音乐、民族音乐以及普通大众广泛传唱和欣赏的其他音乐类型。例如,群众音乐表演和欣赏活动中的声乐歌曲、歌剧唱段、器乐作品等都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

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大众音乐的发展背景

关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按照历史朝代的特征加以认识和分期表述。如孙继南先生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中将我国音乐发展历史按照“远古、夏、商时期”“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进行分期剖析、概括和总结。另外,费师逊先生在历史朝代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我国各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特征把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历史分为了“巫文化”“雅文化”“清商文化”“燕乐文化”“俗乐文化”“新音乐文化”六个发展阶段。

我国近代音乐启蒙于20世纪初,得益于新文化运动(1915年)和五四运动(1919年)推动的文化思想启蒙,学习、借鉴了欧美的音乐文化思想和理论,相较于明清时期的“新音乐文化”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这段时期的大众音乐发展历程在我国近代大众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音乐发展从民间传承为主转向学术化传承,创建了现代音乐专业学校,如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2年)、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5年)、国立上海音乐院(1927年)等;其二是诞生了一批杰出的近代音乐大师,主要包括李叔同、萧友梅、王光祈、贺绿汀、黄自、刘雪庵、吕骥、赵元任、刘天华、聂耳、冼星海等;其三是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中西结合的音乐作品,主要包括《送别》《天涯歌女》《教我如何不想她》《长恨歌》(清唱剧)、《良宵》《思乡曲》等。这些都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启蒙和文化自强色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高潮,进入激情澎湃的岁月。人民大众热情洋溢地讴歌新中国,反映新生活,广大专业和非专业出身的演唱、演奏者共同担当音乐表演的重任,大众音乐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关注,形成了一批内容积极向上、音乐旋律优美、时代特色明显的经典作品。如《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我们的田野》《让我们荡起双桨》《草原上》《婚誓》《我的祖国》《英雄赞歌》《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边疆处处赛江南》《梁祝》《白毛女》(歌剧)、《江姐》(歌剧)、《洪湖赤卫队》(歌剧)、《刘三姐》(歌剧)、《红珊瑚》插曲、《天仙配》插曲等,这些音乐作品在深入挖掘和运用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作曲方法,形成这一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其中,有的还借鉴了欧美协奏曲、歌剧等音乐作品的创作方法和音乐组织的技法。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反映的内容是我国民间爱情传说故事,其主旋律和基础音乐元素主要取材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唱腔,但其音乐组织的曲式和织体则采用了多乐段变奏和多声部器乐协奏的西洋协奏曲创作方式,旋律优美生动,是一部中国戏曲叙事结构与西方小提琴协奏曲曲式相结合的经典作品,也是20世纪最成功的中国经典音乐作品之一。又如《白毛女》的音乐素材的主要来源是河北、山西、陕西的民间音乐,而《江姐》《洪湖赤卫队》和《刘三姐》,这三部作品的基础音乐元素主要分别取材于四川、湖北、广西壮族等民间音乐,但它们都采用了西洋现代歌剧创作方式,形成了在我国广为传唱并给人美好回味的经典歌剧作品。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音乐的发展历程

综合观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音乐的发展特征,可以将这一发展过程细分为畅想与激扬、繁荣与寻根、齐放与争鸣三个特征阶段。

(一)畅想与激扬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大众音乐的创作激情再一次被点燃,一大批优秀的中老年词曲作家再一次进入创作佳境,如雷振邦、吕其明、王酩、谷建芬、施光南、王立平等,一大批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歌唱家群体迅速形成,如郭兰英、李双江、朱逢博、李谷一、蒋大为、关牧村、彭丽媛等。广大词曲作者怀着对未来的畅想,讴歌新生活、新希望,创作了一大批积极向上、旋律优美的抒情歌曲,如《心中的玫瑰》《冬夜之歌》《燕归来》《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抹去吧,眼角的泪》《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爱你,中国》《乡恋》《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爱你,塞北的雪》《难忘今宵》等。广大普通民众在大众音乐的时代旋律和唯美艺术的感染下,对生活充满希望,满怀激情地参与“四个现代化”建设。

这一时期,大众音乐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影视剧音乐广受追捧现象。几乎每一部影视剧都会有一首主题曲,甚至还会有若干插曲,而且首首优美动听。而大众音乐爱好者看电影或电视的目的之一便是欣赏其中的音乐,甚至试图记住其中的音乐。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互联网,因此观赏影视的同时强记其中的音乐以及查阅影视歌曲期刊成为大众音乐爱好者的习惯。事实上,当时广为大众接受和传唱的音乐多数是影视剧中的主题曲或插曲,影视剧音乐的创作者也基本上都是当时音乐创作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如著名作曲家王酩为电影《小花》创作的主题曲和插曲《绒花》和《妹妹找哥泪花流》堪称当时电影音乐的优秀代表之作,开创了现代音乐在影视剧中应用的先河,不但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还与电影剧情结合,取得极佳的效果。其中音乐表达方式的应用跟随剧情变化,音乐内容和节奏与人物内心的独白和画面转换相互配合,人物的感情被音乐所刻画和深刻传达,音乐仿佛是人物自身的一部分,整部电影的感染力由此得到升华。

(二)繁荣与寻根阶段

20世纪80年后期,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大众音乐文化也开始繁荣起来。同时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基础上,我国政府与英国和葡萄牙分别达成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两个联合声明,因此港、澳、台、欧、美等境外音乐文化艺术也逐步流入国内。具体来看,一是诞生了一批艺术质量较高的原创音乐作品,如《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的祖国妈妈》《可爱的中华》《多情的土地》《一支难忘的歌》《十五的月亮》《那就是我》《牧羊曲》《红楼梦》电视剧歌曲等;二是一大批港台流行歌曲和校园歌曲涌入国内,如《甜蜜蜜》《小城故事》《绿岛小夜曲》《夜来香》《我的中国心》《童年》《外婆的澎湖湾》《橄榄树》《乡间小路》《踏浪》《踏着夕阳归去》等;三是诞生了一批国内原创的校园歌曲,如《童年的小摇车》《妈妈的吻》《相聚》《小螺号》《忘不了你呀,妈妈》等。

此外,大众音乐的表演舞台也开始繁荣起来:一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自己培养的专业表演人才开始走上舞台,如张健一、范竞马、阎维文、宋祖英、张也等;二是开始着力打造快速发掘声乐人才的新平台,如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国音乐金钟奖、各类行业性和地区性声乐比赛等;三是大量港台歌星开始参加大陆的节庆类文艺晚会,开始在大陆各地正式举办音乐会,如张明敏、汪明荃、蔡琴、谭咏麟等;四是多元并存的演唱形式开始形成,央视开始按照民族、美声、通俗分类评比的方式举办声乐演唱电视大奖赛。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大众对社会生活的价值追求也开始多元化。反映到大众音乐方面则表现出两个现象:一是音乐创作开始寻根于我国大河民族文化,追寻黄河文化源头,形成豪放的“西北风”,涌现出《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这一片热土》《黄河源头》《信天游》《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黑头发飘起来》《爱的奉献》《红萝卜》《祖国赞美诗》等西北风味浓郁的作品等;二是内地自创的摇滚乐开始兴起,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和个人悲观主义色彩,如《一无所有》和《心中有个太阳》。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大众音乐进一步多元化发展,其一是大众音乐民族文化寻根热进一步发展,广大词曲作者向各民族音乐文化回归,深耕挖掘,流行音乐中发展出陕北、云贵、西藏、蒙古等多种地域和民族类型,如“女子十二乐坊”和央视2000年推出的《新民乐》;其二是声乐演唱类型的多元化进一步拓展,原生态唱法开始发展为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之后的第四种唱法。

(三)齐放与争鸣阶段

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大众音乐文化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在音乐创作方面,其一是诞生了一大批新一代作曲家和音乐人,如孟庆云、王佑贵、徐沛东、印青、戚建波、其他内地和港台音乐人等,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大众音乐作品;其二是诞生了两种新兴的通俗音乐门类,即中国风音乐和网络古风音乐,前者是一种加入中国古代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的现代流行音乐,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和《千里之外》,而后者是一种词作模仿古风诗词、音乐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的“古风流行音乐”,如《三十八年夏至》和《卷珠帘》。在音乐传播方面,其一是网络音乐平台逐渐形成,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5sing原创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虾米音乐等;其二是音乐制作、传播、欣赏的线上一体化模式出现,如网络古风音乐的发展模式。在音乐表演方面,其一是军旅民族音乐演出长盛不衰,如总政、空政、海政等部队文工团高品质的歌舞表演;其二是学院派音乐走向国际,大量青年歌唱家和演奏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甚至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音乐会,如张建一、廖昌永、宋祖英、郎朗等;其三是通俗音乐的偶像时代到来,如“金童玉女”(毛宁、杨钰莹)、王菲、周杰伦等现象;其四是民族风组合获得大众的青睐,如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玖月奇迹的《中国范儿》等;其五是网络神曲蹿红,如龚琳娜的《忐忑》,韩国鸟叔的《江南style》等;其六是电视歌会节目集体狂欢,如《同一首歌——相聚2000》《音画时尚》《欢乐中国行》等;其七是电视选秀节目尽情娱乐,如超级男声、超级女声、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

三、我国大众音乐发展的反思

纵观我国大众音乐发展历程,它们无时无刻不被时代所需求并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众音乐必须体现大众对社会生活的基本价值追求,无论音乐创作理念的提升还是呈现方式的翻新都必须表达大众的心声,抒发大众的情感。大众对社会生活的价值追求是多元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和多元化,而大众音乐文化是对大众生活的选择性、艺术化反映,应该表达、提倡和宣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起到引导和教化的作用。最后,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播渠道的拓展和国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借鉴对大众音乐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植根于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才能深层次地表达我国的民族特色;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打造一体化传播平台,才能为大众提供便捷的接受和欣赏渠道;广泛的国内外音乐文化交流和互鉴,才能促进我国大众音乐更好地发展和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大众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谁远谁近?
音乐
音乐
大众科技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