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答问的会话结构分析

2021-08-18 14:11李雪莹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会话曹禺修正

李雪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一、引言

Schegloff和Sacks等西方社会学家将会话看作“话轮交替”(turn-taking)的过程,提出会话的基本单位是“相邻对”(adjacencypair)。提问—回答构成的问答对是最典型的相邻对形式。但在实际会话中,问答结构并不总是以这种一问一答的理想模式呈现。人们为了更好地实现交际意图,常常在问答结构中加入其他的语列。

Baumert根据对问答语列的研究,提出有必要区分“应”(rejoinder)和“答”(answer),“应”是对引发语的任何反应,“答”是言语上对问话的正确回答。在问答结构中,应答语多为陈述句形式,疑问句也可充当应答语,这时它与提问语组成了一个“以问答问”的特殊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作为应答语的疑问句可以是“答”,如例(1)是对提问语的间接回答,例(2)表示拒绝回答,这种情况下,以问答问都构成了一个封闭性的问答结构。而当作为应答语的疑问句表示询问功能时,它通常只是对提问语的“应”(例3),这时以问答问成为多部问答结构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语用的角度,对这种以问答问参与构成的多部会话结构进行分析。

(1)贵 你为什么不理他?

四 噢,我——不是您叫我等着么?(曹禺《雷雨》)

(2)起明 他能完得成吗?郭燕 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北京人在纽约》)

(3)繁(向萍)他上哪去了?

萍(莫名其妙)谁?

繁 你父亲。

萍 他有事情,见客,一会儿就回来。

(曹禺《雷雨》)

二、预示语列

预示语列(pre-sequence)是指施为前语列,即在以言行事前,先用某些话语进行探听,看可否向对方实施某一言语行为。这样可以避免发话人由于期待受挫而造成的尴尬,维护发话人的积极面子,同时可以减轻对受话人行为的强制性,维护受话人的消极面子。这种言语策略使发话人更容易取得交际的成功。

1.预示请求/邀请

发话人在实施请求、邀请行为前,先用言语探询受话人是否愿意提供帮助、是否有可能接受邀请,这类前置语句叫作预示请求/邀请。预示请求/邀请可能得到三种反应:a.许可;b.阻止;c.不置可否——受话人需要进一步探询对方的真实意图,再做答复。这三种言语反应都可以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

例(4)中,发话人询问受话人是否睡着,为请求行为做准备,受话人用“咋?”回应,允许发话人提出请求。例(5)中,询问对方是否有空,是一种典型的预示邀请形式,受话人并未直接做出许可或阻止的反应,而是先询问“什么事?”,以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4)巧玲:“叔,睡着了吗?”吴摩西:“咋?”巧玲:“点灯。”(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5)家霆热情地问:“有空吗?”她笑笑,答:“什么事?”声音很甜。“我想约你在‘白拉拉卡’见面,我们谈谈。”(王火《战争和人》)

2.预示宣布

发话人在实施宣布行为前,先使用一些语句吸引受话人的注意,探询有无宣布的必要,这种前置语句叫作预示宣布。发话人常用提问的方式预示宣布行为,使用“你知道”“你猜”等开头的疑问句预示准备宣布的信息。受话人则常常通过重复上一话轮中的疑问词,以问作答,鼓励发话人实施宣布行为。

(6)“祁先生,你猜我遇见谁了?”“谁?”“钱先生!”(老舍《四世同堂》)

(7)季交恕问方维夏:“你知道这个消息吗? ”方维夏:“什么消息? ”季交恕:“蒋介石开刀啦!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3.预示询问

发话人在实施询问行为之前,也常常使用预示语,其目的在于:其一,吸引对方的注意,建立起交际的渠道;其二,由于提问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祈使对方回答的行为,在某些情境下也可威胁到受话人的消极面子,因此发话人探询实施询问的可行性是一种避免交际失败的礼貌策略。我们将这种预示语称为预示询问。以问答问常可用于预示询问。发话人常使用祈使疑问句预示询问行为,而受话人则以问作答,许可、鼓励发话人实施询问行为。例(8)中的“什么问题?”既是上一话轮的应答语,同时也是下一话轮的引发语。

(8)“佐伯女士,问个问题可以么?”“什么问题?”“你是在哪里找到那两个和音的呢?”(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三、插入语列

“提问(Q)— 回答(A)”是会话的典型格式,但在交际中,人们常常不遵守这种典型的会话格式,而在提问语同应答语之间嵌入另一个问答对,从而形成了问答对的扩展形式Q1—Q2—A2—A1。Schegloff将这种嵌入的问答对称为插入语列(insertion sequence)。其中,Q1和Q2形成一个非封闭性的以问答问结构,是多部会话结构的一部分。

一个问答结构内还可以嵌入多个插入语列。这样,一个基本的问答结构Q—A被扩展为了Q(Q1—A1)(Q2—A2)(Q3—A3)…(Qn—An)A,或是Q(Q1(Q2(Q3…(Qn—An)…A3)A2)A1)A。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在真实会话中,多数情况下Q和A之间只是插入Q1—A1。

插入语列有以下几种功能类型:

1.解惑类

受话人对Q1的命题内容、含义等方面存在疑惑,因此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针对疑惑之处提出Q2。发话人针对Q2做出解答,向受话人补充新的信息,受话人在此基础上对Q1做出解答。这种表示“疑惑—解答”的插入语列在会话中十分常见。例(9)(10)中,受话人分别针对问Q1的命题内容和含义进行询问,在得到发话人提供的新信息后,才对Q1进行解答。

(9)繁(向萍)他上哪去了?(Q1)

萍(莫名其妙)谁?(Q2)

繁 你父亲。(A2)

萍 他有事情,见客,一会儿就回来。(A1)(曹禺《雷雨》)

(10)“她到底是你的什么?”(Q1)“你什么意思?”彦成瞪着眼。(Q2)“我说,你们是什么关系?她凭什么身份,对我说那种莫名其妙的话?”(A2)彦成想了一想说:“我向她求婚,她劝我不要离婚。”(A1)(杨绛《洗澡》)

2.质疑类

Searle基于对承诺类行为实施条件的分析,提出言语行为的顺利实施需要满足4个适切条件:命题条件、准备条件、真诚条件和本质条件。如果交际中一方认为另一方违反了规则,可对其言语行为的适切性提出质疑,如果发话人的回答能够消除这些质疑,其提问行为才是有效的,否则交际便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我们认为,提问行为的适切条件包括:A.命题条件:发话人说出一个表示疑问的句子。B.准备条件:a) 发话人具有实施提问行为的资格;b)发话人认为受话人知道答案并愿意提供答案;b)发话人认为受话人不会主动告知答案。C.真诚条件:发话人不知道答案且想要知道答案。例(11)(12)中,受话人通过“你不知道?”“你真的想知道吗?”对提问行为的真诚条件提出质疑,而发话人则通过“什么事?”“想知道。”消除了受话人的质疑,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

(1 1)“有什么事要给我说?”少安问金俊武。(Q1)“你不知道?”俊武看着他问。(Q2)“什么事?”少安确实什么也不知道。(A2Q1′)“罐子村你姐夫让公社拉到咱们村,正在你家后面的工地上劳教着哩……”(A1)(路遥《平凡的世界》)

(12)谭渔说,你的牙齿怎么会是淡蓝色的呢?(Q1)小慧说,你真的想知道吗?(Q2)谭渔说,想知道。(A2)小慧说,好吗,我告诉你,我小的时候吃了太多的四环素。(A1)(墨白《爱情的面孔》)

3.修正类

言语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而修正则是排除阻碍,维持会话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Schegloff,Sacks和Jefferson提出了会话中的修正结构模式,该模式由三部分组成:阻碍(trouble source)、引导修正(initiation)、修正(repair)。以疑问的形式引导修正,可以将话题聚焦在需要修正的部分;并且修正是一种有损对方面子的行为,以疑问的形式提出修正可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如果发话人认同对方的修正意见,会对Q1进行修正,提出新的Q1′,受话人则针对修正后的Q1′进行解答。例(13)中受话人以问句的形式对“大人”这一称呼进行了纠正,排除了障碍之后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13)“大人,”他对铺土的老头欠欠身,问道,“今儿个马市怎么没人哪?”(Q1)老头道:“你喊我什么?”(Q2)赵细烛道:“我喊您大人啊。”(A2)老头笑起来:“做官的才称大人呢!我是马市的马倌,不是朝廷的命官。你问什么?”赵细烛又重复了一遍。老头道:“马市逢单开市,今日是双日,当然没人。”(A1)(高峰《汗血宝马》)

4.缓答类

受话人一时没有想出答案,或者出于某种原因不情愿回答,有时故意对提问语的命题内容发问,其目的不在于获取答案,而在于缓冲回答,拖延时间进行思考。例(14)中,受话人明知故问,重复发话人的问题,以便赢得思考时间,给出对自己有利的答案。

(14)常五 大星的媳妇,我问你,你婆婆待你怎么样?(Q1)

焦花氏 哦,(翻翻眼,心里打算)您问,我婆婆待我呀?(Q2)

常五 嗯?(A2)

焦花氏(忽然明快地)那自然不错,待我好着得呢……(A1)(曹禺《原野》)

5.策略性反问类

受话人并不直接回答发话人提出的Q1,而是将问题反抛给发话人,提出Q2,希望先了解对方的想法或者其他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再提供自己的答案,我们将这种以问答问称为策略性反问。受话人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强制性地将话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违反了交际的合作原则;但如果受话人违反合作原则是为了使A1最大限度地令发话人受益,则遵守了礼貌原则。

(15)仇虎 你心疼不心疼?(Q1)

焦花氏 心疼怎么样?不心疼怎么样?(Q2)

仇虎 心疼你带我回家,不心疼我抢你走。(A2)

焦花氏 丑八怪,回去撒泡尿自己照照,小心叫火车压死。(曹禺《原野》)

(16)“为什么?是你父亲不会做还是懒得干?”(Q1)“他怎么说?”他沉默了片刻,问。(Q2)“他说不会,可我这儿还有另一份证言,说他在他女朋友家经常又烹又炸,手艺好得很,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A2)“那就是懒得干了。”(A1)王朔《我是你爸爸》)

四、结语

从会话结构上来看,二部交替是问答结构的基本形式,多部结构是二部交替的变异形式。在以问答问的结构中,当应答语表示间接回答或者拒绝回答的功能时,可以和提问语构成封闭性的二部问答结构。以问答问也可以是非封闭性的,作为预设语列或插入语列,成为多部会话结构的组成部分。

从交际角度看,以问答问无论是用于间接回答、还是询问、质疑、修正,都是针对命题本身,是对提问语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做出的言语反应。而缓答、策略性反问等话语功能则指向交际的方式而非交际的内容,用于组织和调节言语交际过程本身,是一种保证交际顺利进行的元交际手段。

猜你喜欢
会话曹禺修正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对微扰论波函数的非正交修正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好剧本离不开认真
用绘画导入英语教学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曹禺三下“鸡毛店”
年龄大小的种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