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音乐教学中贴近学生价值观教学语言的可行性研究
——以抚顺德才高级中学及部分艺术培训机构为例

2021-08-18 14:11杜昕陆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音乐语言教师

杜昕陆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一、政策背景

教育方针是教育活动的风向标,具体的教育政策是教育活动的方法指导,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和实施。2020年10月16日,教育部在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积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这一方案近日确认将于2022年全面普及,一方面,将促成社会对音乐类等艺术课程的重视,缓解目前部分存在的音乐课被挤占,音乐老师地位尴尬的现象;解决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得不到充分保证,素质教育推进不均衡等问题。

另一方面也将促使课外兴趣培训班进行整改,参考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增加音乐教师岗位,放宽编制,激励音乐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信心;推进艺术类教学资源的平衡性,转移家长普遍希求多方面培养孩子注意力,将孩子从纷繁复杂的特长竞争中解脱出来,用公平的衡量标准及培养资源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浅析贴近学生角度的教学语言

是教师联系音乐所传递的情绪与生活体验产生的通感所运用的教学语言。窦桂梅老师曾说“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听起来很美,更要富于启迪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素养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要讲求艺术性,富有感染力,亲切温和、幽默风趣、热情有力、柔和细腻。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课堂的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生动传神并富有学科的特点。

1.运用现代用语习惯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中学生兴趣广泛,可以从电影剧作,动漫游戏,体育运动,文学小说,潮流服饰,现代舞蹈,旅游美食,电子科技,手工制作,科幻科普等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用语习惯上切入,网络热词,流行语,短视频素材,热搜词条等流行文化用语,将各方面生活领域中给予学生的通感体验与音乐学习中的感知联系起来,就可以快速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术技能突破的难题,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2.秉承教育学理念

基于传统教育学观念,教学语言的核心是寓教于乐,学科知识的讲解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新课改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贴合学生的视角思考课堂问题。在中学生教学阶段,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力,有自己喜好的歌曲风格,兴趣群体和兴趣方向。中学生也是最受潮流风格影响的群体,对于各领域的先行概念吸收和接受速度极快,思维天马行空又想付诸实际,但他们的注意力不宜集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3.引发学生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魅力就在于学科理论的研究具有高度概括性,哲思性,指导性,前卫性。学生只要问为什么,就产生了兴趣,这是天生的求知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对生活的兴趣开始,引导到本学科的知识上,再拓展到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和探索。

4.有效的师生互动

在音乐课堂中,教学语言是作为联系“教”与“学”的重要纽带,需要向学生传达老师想讲述的知识,也要向老师反馈学生的感情,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从杜威和苏霍姆林的师生互动教学观点出发,教师要通过语言表述,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带领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体会音乐这种抽象的情绪艺术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传递的信息。

三、提倡运用学生角度教学语言的几点原因

1.音乐特点

感受的抽象性,主观的差异性,语言表达的含糊性。从其本身来说,音乐的基本材料,音响本身就无法做到描绘具体事物,因为它不具有空间造型性,因此不能像文学那样非常明确、有逻辑的表现一个事物或内容。非语义性与非视觉性是音乐音响的两个根本属性,也是导致这些尖锐问题和激烈争论的核心原因。这些音乐艺术的特点要求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联觉对应的关系规律,积极与教师交流、互动、学习。

2.学生因素

(1)认知方面

在中学阶段,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已经有一定的丰富性,能够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概括组织和内化,形成自身独有的逻辑回路。教师可以用对比讲解,对于同一问题运用不同风格的教学语言进行讲解,逻辑性的正式讲法,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再用通俗化语言讲一遍,对比学生的反馈和反应。

(2)记忆能力

中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影视作品中电影配乐是影视作品中烘托气氛最重要,最核心的元素,用音乐来表现情感变化。教师可以运用大脑对画面和声音等感官的立体记忆入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作品讲解,能事半功倍,给音乐记忆赋予深刻印象。

(3)情绪特点

中学生的情绪强烈、变化迅速;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音乐作为情绪的艺术,对人类情绪的舒缓、情感的抒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对音乐有天生的亲和力,情绪能量比较充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情感对比强烈的音乐,引导学生对情绪起伏的体会感受。

3.教师因素

(1)课堂互动

教师能怎样运用教学语言的程度,代表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将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进行的信息反馈就会更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多加互动,有利于学生喜爱上音乐课,对课堂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将音乐的情绪语义具象化,与其他生活体验相联系,产生通感。

(2)思维定式

目前的音乐课程,部分情况下,由于缺乏专用器材,专用场地等,以及教师水平限制,教师观念固化,往往会变成“语文赏析”“美术鉴赏”“阅读理解”等偏离音乐课程应有的功能和意义。所以教师需要锤炼教学语言的运用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即使在条件不充分的环境下,也能讲好富有内涵和营养的音乐课。

四、运用学生角度教学语言的几点方向

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情况,绝大部分的音乐教师认为中小学生对音乐学习是感兴趣的,而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急功近利,不能给孩子即时的肯定和鼓励。而教师们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方法是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讲解,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综上,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普遍是积极热情的,音乐教师应运用轻松易懂及多样化的理论综合教学方法讲解知识。

1.认知学派

在认知学派理论中,新课改接受度和运用程度最广泛的,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中,我们可以将情绪感受的讲授从学生平时的文化课学习中找灵感,中华传统音乐不乏与学生语文课本中的古文相联系,春江花月夜的赏析可以与同名古诗或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描绘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相结合,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同历史课本抗日战争专题结合,讲蓝色的多瑙河可以与英语课本欧洲之旅大本钟的课文相呼应,从而带给学生学习的联动感,引发学科间的共鸣,提高对知识的亲切感。

2.人本主义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罗杰斯倡导培养“全人”的知情统一有意义自由学习理论,在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研究者,周海宏教授的现代化和精炼化后,进一步说明,想要孩子在学习中充满动力和兴趣,老师和家长就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正向肯定,从而给学生带来幸福感。而这一问题正是目前课外兴趣教育中最突出的矛盾,在本课题的调查问卷中,部分老师认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不强烈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家长的急功近利,要求成绩。所以教学语言要给孩子正向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较高的心理接受度。这是需要从学生世界观出发的教学语言,以共同语言为媒介,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

3.建构主义

从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理论来看,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过程。在维果斯基的社会主义建构理论思想中,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

从构建主义理论出发,教师应该更多注意和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从研究学生的需要来分析学生的行为,采取对应的教学语言和措施,在提问时针对个性化需求给予目标任务,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探究和思考时间空间。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专题小组,将对同一类型课题有兴趣的学生组队,古典风格,流行乐曲,爵士舞曲,电音EDM,ACG及同人衍生等等,在学期中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学期末汇报在教师引导下升华主题的成果,研究各种音乐风格起源、发展、前景,并通过合唱,独唱,乐队,原创作品等提交研究成果。

五、结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从国家政策,中学生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角度,论证运用贴近学生角度的教学语言对于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中学音乐课程作为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大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必修课程,承载着“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音乐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艺术科目普遍进入中考考试范围提供良好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音乐语言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美育教师
音乐
我有我语言
圆我教师梦
语言的将来
音乐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