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思考
——以《沃尔塔瓦河》为例

2021-08-18 14:11王琳娟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感

王琳娟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福建厦门 361000)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学校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普通高中音乐课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习的延伸,高中音乐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推动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用音乐作为构建学生美育发展的桥梁,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成了学校美育关键的要素和执行的落脚点。

本文以“沃尔塔瓦河”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开展多种音乐体验,以符合高中生学情的教学手段入手,践行和落实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抓住音乐要素——精选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片段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分别代表了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①三个核心素养分别指向具体的内容,既有独立性也有互相交融之处。如何引发学生兴趣,能够在经典交响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高中音乐教学中重中之重的课题。交响乐是大型的器乐作品,教学中选择的音乐片段应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建立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在对教材、学情以及课标的分析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整合教学内容。音乐就好比是展示教学内容的“核心任务”,是灵魂。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和好奇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情感的升华,需要充分思考,并精准地设置教学环节。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二节中的《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流经之处播撒下文化的种子,闪耀着历史的光辉。

这部作品在音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来自捷克民族乐派创始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其中激荡着爱国的热情,充满了绚丽而宏伟的乐曲结构,富有诗意的音乐形象。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提出:“审美感知素养需要个体给予某一特定作品的音响文本或乐谱文本,通过运用具体方法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最终进行艺术形象、情感表达或风格流派等方面的洞察和阐释。这个过程需要学习者调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和思维,追寻有价值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认知。”②笔者基于本课的学科知识和培育目标,把本课重难点设置为感受作曲家如何应用音乐基本要素来描绘内心情感。并围绕音乐,针对教材知识结构设置了以下环节,使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更具体化、操作性。在对音乐主题的感受中,由易到难,设置了自主学习主题、听钢琴演奏主题、演唱主题、分析旋律、画出音乐形象等环节。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形成了循序渐进的流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聆听、演唱、互动交流、探究感悟中产生思维碰撞,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生成了一堂具有核心素养元素的高中音乐课堂。

如,在沃尔塔瓦河主题再现的片段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探究与思考:作曲家想用这段音乐表现沃尔塔瓦河经历了什么?主题出现了几次?有什么变化?

笔者从“听”角度入手,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结合相关音乐知识来分析作品中的几个片段,进而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在描绘作曲家内心情感中起到的作用。比如不同的大小调式,是怎么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在听辨、演唱中,逐步理解音乐要素的应用。这样,以具有代表性音乐片段“搭线”和“引桥”,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让重点、难点变得有“滋”有“味”!

二、感受民族乐派——创设丰富情感的教学情景

19世纪中叶,随着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音乐家们努力挖掘民族的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民族音乐色彩的作品,以抒发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中,以时代为背景,通过历史、文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在故事式的教学情境中,拉近学生与民族乐派作曲家、音乐作品距离。

如,可分享斯美塔那的人生经历,与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的创作故事。

每个学生和我们一样,都生活周围的故事里,在故事里成长,在故事里受教育,在故事里升华情感。在对斯美塔那的故事介绍中,学生对作曲家崇敬油然而生,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与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情怀。③

教学中围绕核心素养,设置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音乐中得到体验,引发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感共鸣的体验中,不断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时代造就了音乐风格,而音乐风格又超越了时代”。在民族乐派的代表作品中,有太多令人动容的爱国故事,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知识和学科素养目标要求,从一个个感人的素材入手,并进行加工和整合,引领学生思考如何用担当诠释家国情怀。

三、探究实践延伸——设置中外音乐对比

高中音乐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沃尔塔瓦河》这节课的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如何理解音乐作品中渗透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沃尔塔瓦河》的聆听、理解,学生潜移默化中产生了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明白了民族乐派的创作特点。但这只是停留在认识的第一个层面,需要通过知识迁移,将文化理解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也是可以产生质的飞跃,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文化理解的培养。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的一个环节,把从音乐的感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在欣赏中国经典音乐作品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民族的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这些起伏的音调,既是民族命运的写真,又是民族情感的载体,反映了生生不息的进程。通过对一组中外表现同主题的两首音乐作品对比,引导学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去感受它们蕴藏的民族气质,了解它们折射的民族历史。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设计了拓展的环节,让学生讨论思考:中外以“河”为题材创作的音乐作品有哪些?这些作品又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钢琴协奏曲《黄河》改编自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既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又融合了我国民间传统音乐成分。④这部民族即世界的作品,演绎了中华民族久经压迫后爆发出的激昂奔腾、势不可挡的力量,也成就了我国协奏曲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应得地位。

这是本课的升华,引导学生从《沃尔塔瓦河》鉴赏中转入对本国音乐作品的思考与探索,并能理解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品表现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绚烂多彩的文化浇灌出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文化内涵,借助学得的分析手段和感性体验,从音乐出发,为更深刻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去增加一个既有深度又有意义的维度。

“音乐的欣赏、品鉴过程,也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做出判断和反思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会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会在青少年心中种下对知识爱好的种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细节,精心设计音乐课件,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获得了审美愉悦。本课设计了适合学情和聆听体验的各项教学活动,在情境的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点燃了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是环环相扣的过程。⑥如在文化理解方面,采用鉴赏作品——作曲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多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爱”的体验。在审美感知中,教学过程强调“聆听”,展开丰富多样的听觉感受,引申乐曲及其意境,并充分地体现了“音乐教育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听、说、唱等音乐活动,可以看到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使所有的学生都融入音乐之中和创造之中,不断引导学生参加艺术表现,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让音乐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相信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对核心素养的落实会越来越深刻,并最终实现音乐教育美好的明天!

注释:

①王安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

②王安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

③徐冰.屹立在世界舞台的民族乐派[J].名作欣赏,2009(26):142-144.

④张积良.独具匠心的构思——析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51-153.

⑤杜宏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音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53.

⑥王鹏飞.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20(12):48-5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情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