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态度评估模型构建

2021-08-19 09:07程美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量表态度体质

程美超,王 舜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0 引言

近些年来,大学生“文明病”“亚健康”“久坐不动”三种情况的比率不断扩大,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从“中央七号”文件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再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相关政策的颁布,显示出党和国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尽管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高密集”学生体质健康政策,但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1].究其原因,Bardach认为:“政策执行成功与否取决于政策适用主体是否愿意服从政策,倘若政策适用主体不愿意服从政策,则可能会采取与政策要求相反的行为方式,致使政策实施失效”[2].基于此,本研究从政策适用主体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认同、政策满意度、政策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s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EBSCO数据库、Google Scholar以“政策态度”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国外有关政策态度的研究发文呈逐年递增趋势,已有研究多是以其他学科的理论为依据进行的,例如: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on Theory)、自我决定理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健康信念理论(Health Belief Theory)等,这些理论为政策态度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角,但对体质健康政策态度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比较而言,Rosenberg等提出的ABC态度模型更符合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行为的决策过程,该模型尤其重视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情感、行为倾向和认知)之间循环统一的关系,大学生在做出体质健康行为决策之前,首先收集政策和相关信息对大学生的认知,然后在形成相关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主观评价产生情感,进而促进某种行为意向、支配动作的发生.Mario等[3]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政策适用主体的态度结构.

围绕体质健康政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体质健康政策态度的理论结构和心理机制[4];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变迁的问题、逻辑及演变趋势[5-7];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态度的测量研究[8].已有研究为本研究各变量间关系的确立和体质健康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诚然,也存在三点不足:第一,缺乏对体质健康政策态度各组成部分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剖析,已有研究多是关注政策态度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第二,缺乏对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大变量间关系的综合考察,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三大变量间任意二者的关系,综合考察三大变量关系的研究相对薄弱,致使研究过于泛化;第三,体质健康政策态度测量工具的应用性较差,有关政策态度的量化研究较少.

本研究拟借鉴ABC态度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方面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态度的形成过程,进而分析认知和情感对政策行为的影响,以期为预估大学生健康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对丰富体质健康政策态度相关理论、提升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水平、促进高校体质健康政策落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研究设计

1.1 理论基础

ABC态度模型(又称“三元态度模型”)是1960年由Rosenberg和Hovaland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提的,该理论认为态度是由情感(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和认知(Cognition)三种要素组成(如图1).Sears等学者对构成态度的三种因素进行定义:情感是个人的主观感觉,行为倾向是个人的行为动作或意向,认知是指个人具备的知识与信念[9].由于三种构成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不同,故利用层级效应解释三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在标准学习层级,认知作为基础,行为倾向作为结果,情感在认知和行为倾向之间起调节作用,认知通过情感进而影响行为倾向.ABC态度模型将情感、行为意向、认知三个维度紧密联系起来,能够更好的反映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采用ABC态度模型中的标准学习层级模式作为理论依据,重点考察高校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政策认同情况,据此产生的政策满意度,以及是否会产生一定的体质健康行为倾向.

图1 ABC态度模型Fig.1 ABC attitude model

1.2 理论假设

Hawkins将态度定义为:个体对人或事物的长期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感受及行为倾向,即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部分组成[10].体质健康政策态度作为态度的一个下位概念,是指学生、教师等政策适用主体对体质健康政策长期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感受及行为倾向,即体质健康政策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部分组成.相关研究指出:态度对行为具有显著影响[11];政策认知能够显著影响政策满意度[12];认知产生情感进而影响行为倾向[4].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4个假设:

H1:政策内容认同对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政策执行认同对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政策效果认同对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4:政策满意度对政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综上,本研究构建政策态度理论研究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政策态度理论研究模型Fig.2 Research model of policy attitude theory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态度评估模型.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s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EBSCO数据库、Google Scholar收集关于ABC政策态度理论和体质健康政策态度相关的理论期刊、学位论文和专著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在体质健康政策的选取方面,由于目前学界有关体质健康政策概念的界定尚不清晰[13],且没有一项专门的政策命名为“体质健康政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与学校体育密切相关的,并能够促进和监测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因此,本研究选取《标准》作为评估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态度的主要文件,采用潘秀刚、陈善平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态度量表[8],作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态度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测量工具.该量表分为政策内容认同、政策执行认同、政策效果认同、政策满意度、政策行为5个维度共20题,采用 Likert5级计分,每项指标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总分越高,说明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态度越积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安徽省3所普通高校选取6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80份,回收率为96.67%,剔除问卷中存在填写不完整问题,以及不规则性填答等问题.其中,理科:文科=1.27:1;大一:大二:大三:大四=1.44:0.93:1:0.77;年龄21.35±1.594岁.量表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732~0.832之间.

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AMOS 24.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以此来验证假设理论模型.

3 实证分析

3.1 信度效度分析

运用AMOS 24.0软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与模型参数值估计,由表2可知,因素负荷量取值在0.608~0.964之间,可以接受.SMC取值在0.370~0.929之间,说明该量表的题目信度能够满足研究需要.CR值反映量表的组成信度,本研究量表的CR值均大于0.7,说明量表的信度得到了比较稳定的测量,能够满足研究需要.AVE取值反映的是量表的收敛效度,本研究量表的AVE取值均大于或者接近0.5,说明量表具备较好的收敛效度.采用Fornell等的检验方法,将AVE值的平方根和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对比,如果各变量的AVE平方根要大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说明该量表的区分效度良好[14],本量表符合此要求(如表3),说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表2 模型参数估计值与信度效度参数Tab.2 Estimates of model parameters an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able

表3 区别效度分析Tab.3 Discriminant validity analysis table

3.2 模型配适度检验

本研究利用绝对拟合指数、增值拟合指数和简约拟合指数作为评价模型适配度的3种参考指标[15].由表4可知,在模型的绝对拟合指数中,CMIN/DF值为1.718,达到理想水平;GFI取值为0.903,达到理想水平.AGFI值为0.857,取值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RMSEA值为0.069,取值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在模型的简约拟合指数中,PNFI、PGFI和PCFI的值分别为0.675、0.631和0.601,达到理想水平.在模型的增值拟合指数中,除TLI的值为可接受水平外,其他两项指数均达到理想水平[16].由此可见,模型拟合指标均符合一般的研究标准,调查样本数据与假设模型间的契合度较好.

3.3 模型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通过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态度评估模型对本文的理论假设横型进行路径检验(如图3所示).非标准化系数用于检验假设是否成立,标准化系数用于检验变量之间的作用程度.模型中路径估计系数均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故本研究中所有假设均成立(如表5).

图3 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态度评估模型Fig.3 Evaluation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policy attitude

表5 模型假设检验Tab.5 Model hypothesis testing

1)政策内容认同.政策内容认同对政策满意度在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17,这说明当大学生对政策内容认同程度增加1个单位时,其政策满意度就会提升0.117个单位,假设H1通过检验.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内容认同的提升,会逐渐获得更多详细的政策内容信息,便于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效用和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随着政策内容认同的不断增加,会更加明晰政策目的,当大学生对于政策内容的认同感增加时,政策的满意度也会得到迅速提升.

2)政策执行认同.政策执行认同对政策满意度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91,这说明当大学生对政策执行认同程度增加1个单位时,其政策满意度就会提升0.591个单位,假设H2成立.大学生通过自身参与体质健康测试或通过他人对体质测试的评价,对体质测试过程中的实施情况、过程管理、测试安排、重视程度等方面有了更加系统了解,从而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体质测试,进一步控制对体质测试的反感情绪.

3)政策效果认同.政策效果认同对政策满意度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50,这说明当大学生对政策效果认同增加1个单位时,其政策满意度就会提升0.250个单位,假设H4成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质测试,根据个体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进一步提高锻炼意识保持身体健康,提升政策满意度.

4)政策满意度与政策行为.政策满意度对政策行为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49,这说明当大学生对政策满意度增加1个单位时,其政策行为就会提升0.649个单位,假设H4成立.说明大学生政策行为倾向在情感的基础上主要取决于政策满意度,政策满意度能够对政策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从政策适用主体出发,以ABC态度理论为基础构建体质健康政策评估模型,探讨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认同对政策满意度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从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认同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力大小来看,政策执行认同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力最高,政策内容认同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力较低.

2)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满意度对政策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从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满意度对政策行为的影响力大小来看,体质健康政策满意度对影响政策行为的影响力最高.

4.2 建议

1)拓展政策宣传途径,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在本研究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政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矛盾性,有部分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政策满意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对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造成的.因此,高校在落实体质健康政策的过程中,有必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增设政策学习环节,加强对政策文本内容的学习,不仅要让大学生了解政策条文的要求“是什么”,还要通过拓展政策宣传途径,充分利用官方媒体、网络、报刊等渠道,扩大体质健康政策的覆盖面,以提高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政策的认知水平[17].

2)疏通政策反馈渠道,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我国体质健康政策“自上而下”推进的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要重视政策适用主体的情感体验,增加与政策适用主体之间的互动,疏通体质健康政策反馈渠道,及时疏导政策适用主体的负面情绪,并将政策适用主体合理的利益诉求反映到政策中去.此外,还要加快推进体质健康政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府、学校、社区、家庭之间的“跨界联动”,完善体质健康政策服务体系,共同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

3)完善政策奖惩机制,加大执行监督力度.为提高体质健康政策的执行效力,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奖惩机制,例如: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的领导进行问责[18];对本科教育中体质测试不合格者不予毕业[19].通过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的实施,既能够提高政策适用主体的积极性,又能够约束政策执行主体的失范行为,同时有利于提升体质健康政策的“威慑力”.

猜你喜欢
量表态度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