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男子体操备战东京奥运会发展策略
——第47-48届世锦赛成绩分析

2021-08-19 09:07焦明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单杠世锦赛体操

焦明奇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

0 引言

进入东京周期以来,国际体操联合会共举办了三场高级别的赛事:即2017年第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2018年第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以及2019年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新规则的趋势下“难美并重,美优先”已成为东京周期的主流[1].在经历过里约奥运会“滑铁卢”事件后中国男子体操积极吸取教训,在第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荣获3金1银2铜的成绩位列奖牌数第一名,这也使中国男子体操重回世界之巅.第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仅是各国对新规则下进行的试探,而第48届体操世锦赛则是参加东京奥运会体操项目的第一个资格赛,获得男团、女团前三名的队伍将直接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团体参赛资格.我国奖牌数获得4金1银1铜位列奖牌榜第二位,由此看出中国男子体操依旧位列体操强国的第一梯队.现如今,正值备战东京奥运会时期,中国男子体操是否能保持巅峰?随着老将年龄的增大,新生力量是否能撑起中国体操的一片天?以及对规则的理解、对动作技术编排能否跟上世界潮流等都是在现实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基于此探讨中国男子体操在东京奥运会的备战策略.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47届、48届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进入决赛的竞技水平进行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第47届、48届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队员成绩为出发点,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体操网官网等查阅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搜集网上关于两届世锦赛男子体操决赛的视频进行反复观看,提取所需的数据,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 Excel 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绘图.统计内容包括:中国男子体操队两届世锦赛决赛成绩以及其他国际选手的决赛成绩.

1.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数理统计的结果,总结、归纳未来竞技体操的发展趋势,为未来中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战略部署提供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届世锦赛男子体操队得分分析

2.1.1 第47届世锦赛男子体操得分分析 本届体操世锦赛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这也是继1985年之后时隔32年,世界体操锦标赛重返加拿大蒙特利尔.这是中国男子体操在经历过里约奥运会的滑铁卢之后首次亮相世界.通过本届世锦赛男子比赛分析,中国队与日本队整体实力领先,俄罗斯竞技实力有所下滑.通过与里约奥运会男子全能前三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相比较,全能冠军与季军之间的差值已由1.724分缩减到0.502分.从本届世锦赛单项决赛成绩来看,鞍马由老将肖若腾获得第三,翁浩获得第六,但是鞍马决赛冠军与季军的分差为0.345分.难度分比第一名少0.500分.这说明在新周期下难度分更加重要,且与完成分并重.其次从冠军与季军得分差距可以看到,男子鞍马项目表现出群雄逐鹿的态势.

在双杠方面我国小将邹敬园为中国体操队荣获桂冠(表1),邹敬园之所以能够获得第一名是因为他的难度分达到了6.800分,他的成套难度比第二名高,同样他的完成分也比较出色拿到了9.100的分值,总分与第二名沃尔尼耶夫相差0.067分的微小分差.老将林超攀获得双杠项目第5名的成绩.本届世锦赛以老带新的阵容已初见成效.相对于吊环项目来说老将刘洋获得第三名得分为15.266分与第一名的分差0.167分,吊环决赛前三名的难度分均为6.300分,可见吊环成套动作难度分还可进一步加大,并且难度分是拉开差距重要分值.而单杠项目我国运动员老将张成龙,曾在2014年的第45届世锦赛获得该项目的冠军但这次却无缘决赛.本届世锦赛我国男子单杠项目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且男子自由体操与跳马项目与世界强度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两项仍然是我国的弱项.

2.1.2 第48届世锦赛男子体操得分分析 本届世锦赛是东京奥运会体操项目的资格赛,为了获得奖牌的最大化,参加上届世锦赛的刘洋、翁浩去参加科特布斯世界杯比赛,争取个人参赛名额.通过查阅资料中国体操队在本届奖牌榜排名第二,男子体操队奖牌榜排名第一.在男子鞍马项目上老将肖若腾取得15.166的总分荣获金牌.在男子全能决赛上,我国运动员肖若腾与俄罗斯运动员达拉洛扬总分相同,但是在各单项中,达拉洛扬仅在鞍马项目排名第9,其他5项目均在前三.而肖若腾除了在鞍马和单杠项目上略胜一筹其他项目都逊色于达拉洛扬.同样闯进全能决赛的我国小将孙炜虽然仅位列第4得分85.898分,如表2,但是对于备战东京奥运会也有获得奖牌的实力.

在双杠决赛中,林超攀和邹敬园不负众望双双进入决赛,林超攀获得第五名,得分15.200.其次是邹敬园不管是在难度动作还是成套动作完成情况都是排在第一位并且是唯一一位难度分(D分)7分以上的选手,完成分(E分)达到了9分以上其总成绩超过第二名0.842分,在双杠项目中具有较强的统治力.通过资格赛的比拼我国两位选手进入单杠决赛但是成绩并不理想,老将邓书弟位列第六得分14.066,肖若腾单杠位列第7得分13.900分.在此次体操世锦赛中,我国未有选手进入自由体操、跳马、吊环项目的决赛.最后在男子团体赛中,中国队以256.634分战胜了排名第二的俄罗斯队,两队总分仅相差0.049分.这是世锦赛100多年历史上,团体冠亚军最微弱之差.并且此次是中国男团获得的第12次团体冠军,是获得冠军最多的国家.

2.2 两届世锦赛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分析

在研究体操类项目规则的变化时发现,规则的变化对动作的难度要求更高,加重了动作完成质量的要求,提倡成套动作编排的多样性[1].

2.2.1 两届世锦赛个人全能动作难度分析 第47届世锦赛男子体操全能决赛中肖若腾与林超攀分别获得全能冠亚军,这也打破了日本名将内存航平多年来霸占全能金牌的局面.也是继杨威之后中国运动员再次夺得个人全能的冠军.

在48届世锦赛男子全能决赛上,我国运动员肖若腾与俄罗斯运动员达拉洛扬总分相同,但是在各单项中,达拉洛扬仅在鞍马项目排名第9,其他5项目均在前三.而肖若腾除了在鞍马和单杠项目上略胜一筹其他项目都逊色于达拉洛扬.按照新周期规则去掉最高分跟最低分其余项目进行加分,得分高的获得冠军.小将孙玮排在第四名,但是在鞍马和单杠项目上名列首位.对比两届世锦赛全能决赛的四人成套动作发现,肖若腾在自由体操项目上有所下滑,但是在吊环和双杠项目上较47届世锦赛提升很大,总成绩较上届世锦赛提升0.665分.林超攀的自由体操、跳马和双杠是四位运动员里面最具有优势的项目.孙玮的自由体操得分较低仅13.633分,但是他的单杠和鞍马在48届世锦赛中都排名第一.我国男子个人全能项目的优势项目需要继续保持,劣势项目要在东京奥运会到来之前继续加强.

表3 两届世锦赛个人全能决赛成绩Tab.3 Final results of two World Championships

2.2.2 两届世锦赛双杠动作难度分析 而对于男子双杠来说我国两位运动员邹敬园与林超攀共同进入决赛,为了适应新周期规则邹敬园临时将“摆臂马库兹”改为“挂臂马库兹”难度分增加了0.2分,在难度提升后下法仍然采用“支撑后摆前团两周转体180°下”的F组下法,尽管下法有点不稳但是难度分还是拿到了6.8分,完成分9.1分,总分15.900分,夺得双杠冠军.另一位运动员林超攀下法采用的仍然“后屈两周下”的D组下法,在本届世锦赛双杠决赛中,有且仅有林超攀一人采用“后屈两周下”的下法,其余六人采用F组的“前团两周转体180°下”,一人采用G组的“后团两周转360°下”.可见下法的趋势逐渐向“前团两周转体180°下”发展.

在第48届世锦赛中,林超攀预赛第三名进入单项决赛,他所采用的依然是上届世锦赛后屈两周下的下法,上法也是使用的较为普遍的挂臂前空翻,成套动作的编排依然达不到新周期的编排特点,最后获得难度分6.4完成分8.8总分15.2排在第五名.而邹敬园的成套第一个动作G组难度的挂臂马库兹然后接E组的支撑马库兹,下法也是采用了新周期主流下法前团两周转体180°下.相较于林超攀,邹敬园的成套编排不仅新颖,其完成质量也相对较高.

2.2.3 两届世锦赛吊环动作难度分析 在 2017-2020 周期吊环成套动作由以前的五个动作组别合并成四个动作组别,合并后的新的 4 个动作组别分别为:屈伸上和摆动动作及摆动经倒立或成倒立、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或摆动至力量静止动作、下法[2].从表4可看出我国刘洋为提升D分在本届世锦赛采用了2个F组难度的动作.吊环项目的评分是从握环开始后的第一个动作开始记起的,所以吊环是没有上法动作的,而刘洋采用的是F组“直臂直体慢翻成水平十字”.尽管其下法加了难度,采用的是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的难度,但是在落地的瞬间略跳一步致使难度分6.300分,而E分较希腊选手佩特罗尼亚斯和俄罗斯选手阿布里亚金少了0.167分和0.067分.

表4 第47届世锦赛我国男子得分情况Tab.4 Scoring situation of Chinese men in the 47th World Championships

2.2.4 两届世锦赛跳马动作难度分析 跳马曾经是我国男子竞技体操中的优势项目,1982—2004 年期间,中国男子跳马曾取得过辉煌战绩: 除了李宁、娄云、李小鹏、陆斌等在世界体操大赛跳马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外,还创造了“娄云跳”“卢裕富跳”“李小鹏跳”等难新动作,为世界体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3].然而进入新周期以来,第47届48届世锦赛中,我国仍然无人进入跳马决赛.通过对比分析两届世锦赛跳马决赛前三名运动员成绩(表5、6)和201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决赛前三名运动员成绩(表7)比较分析得知,中外运动员均偏向于空翻类动作和侧手翻类的动作,而第二跳我国运动员均使用转体类动作,这说明我国运动员少有人去使用高难度的动作.在D分上,我国运动员第二跳难度分有两位低于第一跳的难度分,而两届世锦赛跳马决赛的运动员的D分仅有三人使用侧直810°难度动作得到5.2的难度分,但其中有两人的完成分却比第一跳高.

表5 第47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跳马决赛前三名成绩Tab.5 Top three results of men's vault final in the 47th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表6 第48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前三名成绩Tab.6 Top three results of men's Horse Vaulting in the 48th World Championships

2.2.5 两届世锦赛自由体操动作难度分析 自由体操与跳马状况相同,在47、48届世锦赛中无人晋级决赛.通过分析两届世锦赛自由体操男子单项决赛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得知,参加两届世锦赛单项自由体操的17名运动员中有13名获得0.3的连接分,3名0.2的连接分和1名0.1的连接分.这是因为新规则规定一套动作中最多允许两次连接加分,意味着运动员通过完成连接串最多只能获得 0.4 的连接分[5].可以看出单个动作的“难”“新”将在东京奥运会普遍使用来提高自己的最终得分.从动作难度组别来看,两届世锦赛单个动作D组、E组和F组占比较多(表8),其中D组选择较多以后直1 080°为主,C组动作比较普遍均为后直720°.在上个周期中自由体操难度最高为G组,而东京周期最高难度提升为H组,并且在两届世锦赛中均有选手使用,分别是日本选手白井健三在47届世锦赛中使用的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 080°(白井3)和俄罗斯选手纳戈尔内使用的团身后空翻3周(H组柳金).而G组难度的动作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47届1次,48届2次).在东京奥运周期男子自由体操评分规则将技巧动作划分为向前的技巧动作(第Ⅱ组别)和向后的技巧动作(第Ⅲ组别)[4].通过观察两届世锦赛视频发现自由体操中阿拉伯动作选用人数较少.阿拉伯动作在里约奥运周期属于第Ⅳ组别[6],到了东京周期将阿拉伯动作合并到向后的技巧组别(第Ⅲ组别)[7].可能是在新周期中裁判对此类动作评分较为严格、扣分因素较多等原因导致阿拉伯动作逐渐减少直至弃用.

2.2.6 两届世锦赛单杠动作难度分析 新周期国际体操联合会将单杠项目的动作组别由原来的5个类型改为4个类型,即:Ⅰ.有或没有转体的悬垂摆动、Ⅱ.飞行动作、Ⅲ.近杠动作及中穿前上动作、Ⅳ.下法.新周期规则取消了杠上动作与飞行之间的连接加分;只有飞行与飞行动作之间才有连接加分,连接加分以 D+D 为多,同时,三连接的加分采用 C+D+D 或 D+D+C 的方式价值较高.在第47届体操世锦赛中,我国无人进入单杠决赛.48届世锦赛预赛排名邓书弟第六名,肖若腾排名第三.决赛中老将邓书弟第六名,肖若腾第七名(表9).通过观看48届决赛视频分析得出,我国两位选手的E分都低于平均分8.041分,两人只有肖若腾下法的时候稳稳钉住.但是他没有连接加分,成套动作编排没有老将邓书弟新颖.邓书弟的难度分可以媲美前三,说明他有争夺金牌的实力.但是他的E分相比较前三名选手还有差距.而且他的成套动作中没有加入G组难度动作.

八名运动员的难度选择大多集中在第二类(飞行类动作)和第三类(近杠动作及中穿前上动作).观看前三名成套动作视频,都采用的G组难度的直体科瓦克斯,科瓦克斯类飞行动作仍是单杠项目竞技实力的体现.而肖若腾的直体特卡转体360°也是在决赛中让观众眼前一亮,但连接加分还有待提高.

2.2.7 两届世锦赛鞍马动作难度分析 近年来,由于鞍马项目的特殊性和国内学界对鞍马项目评分规则理解所存在的困难,学界对世界优秀运动员鞍马动作的选择与编排的研究成果并不常见,唯有几篇鞍马项目的专门文献或文献的部分章节展开论述[8].通过分析两名运动员在两届世锦赛鞍马决赛中的表现得知,D组跟E组动作难度动作使用次数较多成为东京周期的主流,且向F组跟G组难度动作发展.Ⅱ组和Ⅲ组动作构成了鞍马成套动作的主体,其中Ⅱ组动作使用最多,FLOPS 及组合动作以及俄式挺身类动作是热门动作;而Ⅰ组动常作为开场第一个动作,以实现满足动作组别的选择和提升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双重目的.

如表10所示,肖若腾在第47届世锦赛中总分以15.066获得铜牌,在48届世锦赛中提升自身动作难度,难度分较去年提升0.2分总分提升0.1分获得冠军.翁浩在47届世锦赛鞍马预赛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决赛,但是在决赛中D分仅获得6.000分,翁浩成套动作编排新颖且动作质量较好, 最后下法时出现失误最终得分14.500分排名第六.

2.3 两届世锦赛运动员年龄分析

运动员都有“运动寿命”,项目不同、性别不同,“运动寿命”也有差异;“运动寿命”通俗来说就是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实质上是指运动员自初始训练开始到达到个人竞技水平巅峰,终止于运动生涯结束的全过程时段[2].经过两届世锦赛的洗礼,以老带新的阵容愈发的成熟,中国男子体操队在某些项目上尤其是优势项目上后备人才充足,但随着老将年龄的不断增长,已逐渐消失在颁奖台上.纵观两届是世锦赛男子体操前三名运动员的年龄都处于21-26岁之间.所以我国男子体操运动为备战东京奥运会在年龄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介于我国小将在近两届世锦赛中的表现,他们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去争取奖牌.虽然21-26岁为男子体操队的中坚力量,而小于等于20岁和大于等于27岁虽然人数较少但获奖牌率为50%,“含金量”为100%.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男子全能项目仍是优势项目 在第47届世锦赛男子全能决赛中,我国两位运动员分别获得冠军与亚军.但是冠军肖若腾仅鞍马、跳马、和单杠上位列前三.在第48届世锦赛中肖若腾仅鞍马和单杠排在前列.这可能与俄罗斯选手达拉洛扬重归世锦赛有关,他仅有鞍马排在第9名,其他小项目均名列前茅.但是小将孙炜位列第4名但也只有鞍马项目位列第一,其他小项目均处于劣势.

3.1.2 单杠、跳马、自由体操劣势项目需要继续加强 我国男子体操在第47届世锦赛中未有运动员进入单杠、跳马、和自由体操决赛.而第48届世锦赛中,也仅有邓书弟和肖若腾进入单杠决赛分别位列第6、7名.并且跳马和自由体操仍然没有中国选手进入决赛.在东京奥运会到来之际,补足短板加强动作难度,创新动作编排是首要任务.

3.1.3 吊环、鞍马项目需要大力发展 在男子鞍马决赛中,第48世锦赛肖若腾获得第一名,D分6.400分相比去年D分增长0.2分,但是在E分的获取上第48届世锦赛仅8.566分比去年世锦赛下降了0.100分.在难度增长的情况下要保证完成分也不至于下降太多.而吊环项目呈现中空趋势,第47届世锦赛吊环第三名是来自我国小将刘洋选手在得分上他与前两名选手的难度一样都为6.300分,但是完成分却与第一名仅差0.167分说明在东京奥运会是有实力冲击金牌的.

3.2 建议

3.2.1 创新动作编排加大难度,保持自身稳定性 在东京周期“难美并重,美优先”已经成为主流.创新成套动作,成套动作编排新颖是当前裁判对E分一个关键的扣分点.双杠项目下法动作已经向F组难度发展,G组难度下法也有一人使用,只有林超攀在使用“后屈两周下”.把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采用层次性原则,先增加成套动作难度再提升自身稳定性.从我国优势项目看,主动迎合世界竞技体操潮流,既要不断增加成套动作难度,又要在训练赛中坚持不懈地增加成套动作的流畅性,提高D分的同时要保证E分的协同发展.

3.2.2 适应新周期规则,提高训练效率 由于每个奥运周期体操规则的调整都会对全球格局产生重要影响[11],针对东京周期赛制,我国应尽早谋划男子团体和备战策略.我国的优势项目像双杠和吊环,在保持较高水准的同时,继续提升训练效率尽快的适应新周期评分规则,对不该丢分的要保证不失分,同时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要因为一个小的失误导致掉杠、下环等重大失误.在备战过程中,紧扣新周期规则,弱势项目尤其是自由体操,在48届个人全能决赛中肖若腾跟孙玮就落后达拉洛扬0.667分和1.167分.所以必须要将弱势项目补足,争取在东京奥运会上再创佳绩.

3.2.3 加强后备人才选拔,打造全能型选手 东京周期团体赛制对全能型选手的要求更高[12].有调查显示,当前日本男队在全能型选手培养方面要明显优于中国[13].面对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以及新周期中各种赛事,我国男子体操队应该加快人才培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国内积极推进“快乐体操”项目,我国男子夺冠年龄大多集中在21-26岁,而年轻一点的选手仅有两位夺得金牌,已出现断档趋势.大力推进“快乐体操”项目,加快后备人才的输送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国外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多与国外体操高手交流,认清自身现状,补足短板,打造全能型选手将是中国男子体操队重要任务.

4 结语

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局面,加强后备人才的补充是首要问题,一方面加强人才的挖掘力度,另一方面要继续实行“以老带新”的参赛阵容让新人积累经验.要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将我国男子体操的劣势项目加以训练,全力打造全能型选手,将优势项目最大化,为东京奥运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单杠世锦赛体操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世界男子单杠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特征分析
星问答
单杠上的大爷们
吊单杠可以治疗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吗
我与单杠的“爱恨情仇”
思维体操
最多观众的世锦赛伦敦田径世锦赛10天卖票70.5万张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