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

2021-08-19 04:49赵相增嵇境元
上海蔬菜 2021年4期
关键词:薯块拱棚马铃薯

赵相增 嵇境元¹ 柳 军* 蒋 振

(1.山东省青岛市贸易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266071;2.山东金种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250101)

马铃薯是全球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马铃薯种薯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0℃(5~8℃土温条件下即可萌发),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适宜温度为16~22℃,茎块形成的适宜夜间气温为10~13℃(土温16~18℃)。山东胶东地区为湿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适中,年平均气温较低,夏季凉爽而潮湿,冬季寒冷而湿润,其特殊的气候条件为马铃薯获得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将胶东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希森系列中早熟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条件相似地区的马铃薯种植户参考。

1 品种选用

胶东地区马铃薯栽培品种较多,早熟品种有荷兰十五、东农303、希森3号、克新四号等,中早熟品种有希森6号、大丰10等,中晚熟品种有中薯十六、高原七号、青薯十号等。希森系列马铃薯在山东平度地区的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 400 hm2,占该区域马铃薯种植总面积的15%~20%。希森6号为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用于薯条加工及鲜食的中熟马铃薯品种(见图1)。该品种生育期90 d左右,株高60~70 cm,株型直立,生长势强;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耐贮藏;高感晚疫病,抗Y病毒,中抗X病毒;适宜在北方一季作区种植,高水肥条件下产量高,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山东省高产创建试验中的产量超过9 t/667 m2。

图1 希森6号马铃薯

2 整地施肥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以土层深厚、保水力和通透性适中的沙壤土或轻壤土为好,不宜在重黏土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下湿地或偏碱地种植。土壤pH值以5.5~6.0为佳,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以麦类茬和玉米茬为宜。前作收获后,于秋季深翻或深松耕25~28 cm,耕后不耙耱,立土晒垄,以储存秋雨、蓄足底墒,为第2年春季马铃薯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耕作深度应根据土质和耕翻时间而定。沙壤土可深耕、黏土不宜深耕,秋耕宜深、春耕宜浅。精细整地,创造深厚、疏松、墒足的土壤条件是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提高大、中薯率,进而提高产量的重要基础。播种前施用充分腐熟的畜禽粪便5 m3/667 m2作基肥,播种时可同时施含有腐殖酸有机质的复合肥料(16-9-20)约150 kg/667 m2、复合微生物菌剂10 kg/667 m2。注意肥料应与种薯保持一定距离,复合微生物菌剂严禁与各类杀虫剂、高浓度复合肥混合或同时施用。

3 种薯处理

为提早上市,胶东地区农户一般采用设施栽培马铃薯。目前胶东地区马铃薯栽培设施主要有冬暖温室、大拱棚、小拱棚等,以1~3 m宽拱棚为主(见图2)。小拱棚栽培的,种薯在2月1日左右催芽,2月20日左右播种,6月10~30日采收。近两年,马铃薯露地地膜栽培面积逐渐增加,但物候期稍晚于小拱棚栽培,一般在2月15日催芽,3月5日播种,7月1~20日采收。希森6号马铃薯的薯块芽眼少,切块时需仔细察看薯块是否有芽眼,避免播种后缺苗;切块用的切刀要用酒精消毒,播种薯块用量50~100 mL/667 m2;播前薯块可用阿米西达拌种,温度高、湿度大的地块应按1∶1比例在薯块中加入滑石粉,使薯块快速干燥。严禁使用含有激素的拌种剂,以免马铃薯抽苗过多、影响商品率和产量。

图2 小拱棚栽培马铃薯

拌种的作用:(1)在薯块上形成生物活性保护层,防止切口处腐烂和病菌侵入,促进伤口愈合,避免交叉感染;(2)避免薯块放置时间过长而发黏或腐烂;(3)抑制薯块附近土壤中的有害病菌,利于薯块发芽;(4)利于催芽促根,使芽粗苗壮、根系发达、苗齐苗旺,为增产奠定基础。

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提高薯块商品率,是马铃薯生产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希森6号马铃薯适合单垄双行种植,种植密度4 000~5 000株/667 m2。希森3号马铃薯大棚栽培,适合单垄双行种植,种植密度3 000~5 000株/667 m2;露地栽培适合单垄单行种植,种植密度3 000~4 000株/667 m2。

5 栽培管理

希森6号马铃薯出苗后40 d左右进入薯块膨大期,应提高地温、疏松土壤、适时提供养分和水分,促进薯块膨大,以免脱肥脱水造成植株二次生长、薯块发生空心。出齐苗后,根据土壤肥力冲施尿素5~10 kg/667 m2;出苗后约25 d、苗高约30 cm时,冲施硝酸钙镁10~20 kg/667 m2;出苗后45~95 d,分4次冲施水中宝(氮磷钾16-8-23+TE)30 kg/667 m2。如土壤肥力较高,可前期分2次冲施纯硫酸钾20~30 kg/667 m2,后期分2~3次冲施硝酸钾30 kg/667 m2。开花期和块茎形成期为马铃薯全生育期中需水量较大时期,遇旱灌水15~20 t/667 m2。深覆土可预防高温危害,需保证薯块上方覆土厚15 cm以上、垄宽80~90 cm、株距20 cm。间苗后喷施2次绿护海藻素类叶面肥,花期喷施2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薯块膨大期、苗后60 d左右喷施2次氨基酸类叶面肥加尿素(用量0.5 kg/667 m2)。希森6号马铃薯的株高宜控制在55~60 cm,不宜超过70 cm;希森3号马铃薯的株高宜控制在60~70 cm,不宜超过80 cm。可用豆亮控制植株旺长。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

马铃薯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早疫病、晚疫病、茎腐病、溃疡病、疮痂病等。炭疽病可用醚菌酯类药剂防治,早疫病用三唑类药剂防治效果较好,晚疫病可用代森锰锌防治(代森锰锌较难溶解,需充分溶解后喷洒)。若植株长势旺盛易感染茎腐病,应及时补充钙肥预防,发病后可同时喷施钙肥和细菌性杀菌剂。马铃薯苗高40 cm左右,遇下雨刮风天气,植株地表茎基部易受伤,被雨水侵染后易感染溃疡病,雨前喷施1次铜制剂杀菌剂(也可雨后补喷)可预防溃疡病感染。希森6号马铃薯易发生茎溃疡病,希森3号马铃薯则不易感染该病。希森6号马铃薯较希森3号抗疮痂病能力弱,重茬地、残留疮痂病菌的地块不建议种植希森6号马铃薯。出苗后70 d左右,若薯块发生疮痂病,建议提前控水收获。可用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防治马铃薯烂块烂根、死棵死苗及黑胫病和黑痣病等病害。

6.2 虫害

播种前沟内均匀喷洒噻虫嗪不仅可预防虫害,还可刺激作物根系生长;分别于团棵期、花前期、花后期,结合喷洒叶面肥喷施吡虫啉、啶虫醚、菊酯类等药剂可防治蚜虫等传毒昆虫;马铃薯生长后期植株茂密,操作人员不易进入田间,可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追肥。植保无人机喷洒的药剂或肥液雾滴细密,药剂或肥液易穿透浓密的叶片均匀附着在植株上,可提高药物或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

6.3 草害

种植马铃薯需谨慎使用除草剂。可于播种后垄面均匀喷洒苗前除草剂(如二甲戊灵),随后覆盖地膜。希森6号马铃薯出苗后禁用含有嗪草酮成分的除草剂,可用15%砜嘧·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进行苗后除草,用量70~80 mL/667 m2。

7 小结

“良种+良法”是马铃薯生产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目前平度市的蓼兰镇、南村镇、仁兆镇等马铃薯集中种植区域大面积应用此马铃薯超高产种植技术,应用面积常年稳定在6 666.7 hm2以上。虽然马铃薯保护地栽培较露地栽培增加了薄膜、大棚拱架和部分肥料等成本(500~1 000元/667 m2),但马铃薯可提早上市15~20 d,售价上涨0.8元/kg,收益提高1 500~2 500元/667 m2。有些农户种植的马铃薯产量超过5 000 kg/667 m2,较露地栽培增产达66%。马铃薯超高产种植技术注重有机肥料和生物菌肥的使用,减少了化学肥料用量,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推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薯块拱棚马铃薯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多层覆盖大跨度塑料拱棚采光保温性能研究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红薯开裂原因分析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定边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