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外语课堂思政元素与理念的融入

2021-08-19 15:28牛冬雪姜帆王艳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课程思政高中英语

牛冬雪 姜帆 王艳

【摘要】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高中英语作为学生接触外国语言与文化的基础课程,具有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在高中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的元素与理念,从教材建设,课堂建设与师资建设几个方面进行强化,是实现英语教学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重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与其内涵,然后结合实际从实践层面理解课程思政,最后提出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英语;实践探究

【作者简介】牛冬雪(1996.12-),女,满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姜帆,王艳,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 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

2004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以此为契机开启了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并于2014年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也为课程思政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从概念的提出到研究内容的发展,国家和学者对课程思政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课程思政,是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高等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思想政治课程来实现。但是这种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当然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无论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的角度,仅仅依赖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上的教育都是十分单一枯燥,十分呆板的。育人效果也可想而知,并不是理想的。因此,课程思政的理论应运而生,在各个高等学校推行和实施。当然,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推行仍然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当前进行比较多的实践机构仍然以高等学校为主,并未渗透到各个中小学校。中小学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对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各地方教育人员与研究者并未及时总结,梳理当地教育部门所进行的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这是我们之后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一个重点,任重而道远,提高国民素质,我们还是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二、 课程思政的内涵

1.课程思政的定义。课程思政作为近些年来新出现的一个教育教学理念,许多教育学者都对其概念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实际上,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教学理念。它要求各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基础,通过挖掘各门课程当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价值观,伦理规范,社会道德等因素,实现该门课程传授知识与育人功能的有机统一。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专业课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把价值观教育同知识教育相剥离的错误倾向(张正光,2018)。以上是课程思政在理论上的基本概念。从实践活动层面来看,课程思政就是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赵继伟,2019)。这个层面强调的是把课程思政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室以及各种教学材料以实践活动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道德教育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2. 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的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那么如果仅仅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各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不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很难达到这一目标的。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十分有益的。此外,从大方向上来看,课程思政的提出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它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尤其是在政治外交方面,培养一批能讲好中国故事的青年人是传播中华文化,树立民族威严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突出能力和素质提升,更加强调批判包容思想与解决综合问题能力,更加强调全球合作思维与跨界领导能力,更加突出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塑造(吴朝辉,2019)。以外语教学为例,在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因素,能帮助学生批判性地看待外国文化,取长补短,增强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最后,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课程思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这能够使学校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的管理也会容易很多。

三、 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

除了理论上的探索,各地高校也在实践活动中纷纷采取一些措施来落实课程思政。笔者所在的學校也进行了有关这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结合笔者自身所任教的英语学科,笔者可以明显地感知到在高中外语课程中思政课程在以下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融入与结合,分别是在教材建设,课堂建设与师资建设方面。

1. 教材建设。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同样,教材也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依赖的主要教学辅助工具。教师不仅可以借助教科书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也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扩展延伸出很多课外的知识内容来扩展学生的视野与眼界。当然也包括一些思想品质,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与培养。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要地位。因此,实施课程思政,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2019年6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普通高中教科书 英语》精心修订完成并出版试用。此次教材的修订旨在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充分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不难发现在新教材中有很多体现课程思政的因素,在笔者进行集体备课以及任教的过程中就深有体会。新教材中,我们不能忽略的重要一项就是对每单元开篇页的解读。在开篇页,会有一幅与主题相关的照片,还会有一句引人深思的名人名言。作为教师,我们要带领学生分析名言与图片里面所蕴含的哲理以及带给我们的反思。以必修一第一单元“Teenage Life”为例,图片上有一群少年正在放风筝,并配有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青年时期形成的好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看到这里,我们要告诉学生青春的重要性,拥有梦想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只有一段热血澎湃的青春,我们必须要在最好的年华使自己成为一个在品质、习惯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四有”青年。

此外,在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课文“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学生灾难是无情并且残酷的,那些血淋淋的画面与庞大的数字就是最好的佐证。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还有祖国这个强大的后盾,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一定会克服困难,迎来崭新的明天。最后文章中唐山的重建,我们要告诉学生,无论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放弃希望,新事物总会出现。新教材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书面上呈现出来的内容,还有更直观的视频资料。例如,在向学生讲授必修二第一单元“Cultural Heritage”的时候,教师会给学生播放敦煌莫高窟的修建视频,以及长城的纪录片。这样直观的视觉感受加之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艰辛与困难以及那种来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2.课堂建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走进教室,互相问候之后开始上课,讲授本节课的课程内容,结束之后留作业,最后下课。在课堂之中涉及的思想道德教育少之又少。然而如今,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课堂之中融入了更多的新鲜因素。首先,在课堂的流程中,笔者所在的学校除了课前的师生问好外,还要求每个班级要有一个代表班级文化的班级口号。在课前,学校要求学生要大声地,激情满满地喊出班级口号,这在提高学习热情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班级文化。此外还要向学生强调,向老师问好一定要弯腰鞠躬,诚意满满,体现出对老师的深深敬意。这有利于向学生传播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礼”文化。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教师也会结合英语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涉及的思政文化巧妙地融入。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二第二单元野生动物保护的时候,我们可以引用姚明曾经说过的一句有关的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样的思想就会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最后,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们也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把涉及的思政思想进一步加以强调,这样会使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其次,在课堂组织形式上,笔者所在的学校贯彻的是“活力教育”的理念,课堂不仅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采用小组协作、讨论、竞赛、辩论的模式。多种多样的组织模式会帮助学生理解合作的益处,竞争的激烈以及发挥主体地位,积极思考。这同样也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后,在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妥善解决问题,这也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

3. 师资建设。在外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外语教师的育人能力。教师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要为教师打造一个全面提高各方面素养的专业平台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要增强意识,坚持言传与身教的统一,为学生做好榜样。当然,学校的各个部门也应对课程思政予以大力支持,各方面形成合力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施。笔者所在的学校就会经常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还会下发与此有关的促进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与鼓励措施。团委方面会积极鼓励教师录制有关这方面的教学视频,通过教师之间的互评,领导点评等,提出有关课程思政的改进意见,促进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同时也提高政治素养。政教处方面也会采取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管理。

四、 课程思政的评价

首先,应强化教师评价的地位。要贯彻课程思政的实施与落实,必须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系统。其中教师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亲身實践者,因此教师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要从课堂教学,学生表现,课后反馈,实践应用等方面看看学生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变化。作为评价的客体,教师也要接受学校以及他人的评价,反思自己是否在教育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做到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同时,应重视学生评价。课程思政的主体与受益者都是学生,因此学生最有发言权。他们会真切地感觉到自身思想以及行为的变化。当然,课程思政的影响体现在学生身上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会体现在微小的变化上。学生是否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积极的人生观,热爱祖国,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都是课程思政的评价所要考虑的内容。

总体来说,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英语教学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提高教材建设,师资建设与课堂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语言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114-119.

[2]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J].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2018(4):16-19,5.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课程思政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