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校园”:十年实践 走向国际

2021-08-20 20:55柳志泳
中国报道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国法学亚洲

柳志泳

为加强三国高等教育合作、增进学生交流,2011年中日韩“亚洲校园(CAMPUS Asia)”计划正式批准为三国合作项目。作为中日韩三国教育合作旗舰项目,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已有39所高校参与其中。近日,记者采访了该项目在三国的有关负责人,听他们讲述这10年来“亚洲校园”计划取得了哪些成果以及还有哪些待解决的问题。

韩方:项目合作范围将扩大至东盟

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是“亚洲校园”在韩国的负责机构。协议会秘书长黄洪奎介绍:“三国高校及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活跃,今年起,我们计划将合作范围扩大至东盟十国。”

第2届“亚洲校园”校友工作坊掠影。

关于“亚洲校园”的十年成果,黄秘书长表示:“它是三国政府、民间交流合作的成功作品。”三国首脑、教育部长达成共识并启动了该项目,如今其依旧是三国政府合作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亚洲校园”,三国高校、学生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进修双学位、发展联合教育课程、学术交流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黄秘书长认为:“东北亚的和平与合作不仅需要外交层面上的努力,还需要通过教育领域的交流进一步增进对对方国家的了解,进而共同探索共生之路。这才是该项目的意义所在。”

对于是否会将三国间的合作扩大至其他国家,黄秘书长表示:“今年内我们将启动延伸项目‘Mode 3,将合作范围扩大至东盟十国,形成‘3+10模式。我们期待通过将更多优秀的东盟地区高校纳入该项目,从而提高亚洲高等教育的水平。”

黄秘书长还说,“韩国、中国、日本地缘相近,拥有悠久的交流历史。尽管如此,也会面临一些外交问题。虽然‘亚洲校园是政府主导发起的,但项目的核心是三国高校和学生。即使是政府间交流停滞的时候,三国间的教育合作依然在坚定地向前发展。在仍然存在许多矛盾的情况下,‘亚洲校园计划也从未停止,这是很有意义的。”

对于该项目的待完善之处,黄秘书长指出:“参与项目的政府需要更加稳步推进行政和财政支持工作。鉴于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特性,若要巩固亚洲地区的交流合作,各国政府的坚定意愿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黄秘书长建议持续对外宣传“亚洲校园”的成果和意义。“如今该计划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学生交流项目,有必要面向全球进行宣传,并扩大交流。”黄秘书长说。

日方:参与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亚洲校园”校友参加社交媒体宣传活动。

日本名古屋大学是参与“亚洲校园”的日本高校之一。名古屋大学法学院教授宇田川幸则这样评价“亚洲校园”:“该项目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我们发现,学生们通过与中韩优秀学生的交流,能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在完成项目后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谈及名古屋大学参与该项目的收获,宇田川教授表示:“目前为止,共有63名学生参与了该项目。通过项目,我们培养出了1名外交官、5名法律从业者、3名公务员,还有9名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其余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了理想企业。”他还强调:“近年来,‘亚洲校园越来越受欢迎,有很多学生为了参与该项目到中国和韩国学习,纷纷报考名古屋大学。”

关于该项目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宇田川教授称:“通过与中韩两国的优秀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 宇田川教授表示,来名古屋大学交流的中韩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英文水平远高于日本学生。“韩国留学生还拥有不错的日语能力,中国留学生则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的表现对日本学生是很好的刺激。在项目结束后,这些日本学生们与中韩学生继续保持着良性的竞争关系,使得他们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彼此间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仅如此,由于政府的支持,在国外名牌大学学习无需额外支付学费,这一点深得日本学生和家长们的喜欢。”宇田川教授说。

关于如何评价该项目,宇田川教授称,“该项目的目标是打造能够代表亚洲教育和研究水平的项目。参与项目的高校每年会召开两次例会,自主设置共同主题进行探讨,检查学分互认、研究项目与教学内容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项目达成了部分目标。”

中方:促进东亚法学发展 开阔学生国际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1年起就参与了“亚洲校园”,丁相顺教授负责该项目已有8年。据丁教授介绍,“亚洲校园”法学交流项目包括亚洲校园法学院长会议、学生交流、学生论坛、教师交流等。“如今亚洲校园法学院长会议已成为促进东亚地区法学教育与政策改革的重要平台。很多参与了交流项目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性工作,还有的学生毕业后成为了外交官,在促进东亚区域发展和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丁教授称。

关于人民大学“亚洲校园”项目现状,他介绍称,“法学学生交流项目主要以学生交换的形式进行。参与法学交流项目的中日韩高校共有6所,各国每年可以向另外两个国家派出10名交换生。项目是以英文作为工作语言,这些学生需要参加全英文的共同课程,如东亚比较法、东亚政治等,并学习当地语言。”

北京大学-首尔大学-东京大学“亚洲校园”项目校友分享项目体验。

关于“亚洲校园”十年的成果,丁教授说,“参与该项目的高校都是本国高水平的法学教育机构。这种合作极大地增进了三国法科学生对三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了解。”此外,丁教授认为该计划还促进了三国法学研究合作,为推进东亚法律的融合作出了贡献。丁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我在参与项目过程中,通过与日本、韩国等合作伙伴的协同工作,联合开展了中日韩法律用语的比较研究工作,这一成果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并受到好评。”

对于中日韩学生交流的协同效应,他表示,“青年是人类的未来。中日韩三国学生通过该项目增加了对对方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的了解和理解,促进了法学教育的交流合作,增进了参加项目的各国学生的友谊,通过良性竞争,有效增长了学生们的本领。”丁教授介绍道,参与该项目的学生评价最高的部分是可以实际接触外国的法律实务。“例如,日本名古屋大学向中国学生提供在东京的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机会,中国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体验日本的职场生活,了解日本律师事务所的工作。”

对于该项目有待完善的部分,丁教授强调,“中日韩三国应牢记‘远亲不如近邻,进一步夯实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交流和合作,保持项目的稳定”。他还指出,“在学校层面上,各国参加学校要对项目给与充分重视,为更好地实施项目给予必要的配套支持。例如,建立专门的项目实施团队,開发使用英文讲授的课程等等。”

猜你喜欢
三国法学亚洲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三国乱谈(1)
亚洲足球
法学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