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北京寻佛记

2021-08-23 09:13刘欣
北京纪事 2021年8期
关键词:琉璃厂佛学拓片

刘欣

“咸同斯福——天龍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展览现场

2021年2月11日晚,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国宝回家”特别展示环节,与全国人民共庆团圆。大年初一上午10时,“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由于春晚的播出,佛首展览成为了京城最热门的展览之一。与回归佛首同时展出的还有鲁迅收藏的佛经及佛教造像拓片,特别是其中的一组8枚东魏时期拓片出自天龙山石窟第二三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实,鲁迅与佛教早已有“因缘”,北京是成就鲁迅佛学研究与收藏的所在地。下面让我们从史料出发,回顾鲁迅搜购的佛典、收藏的佛教相关拓片、考察的佛寺等,爬梳鲁迅在北京地图上的佛学活动轨迹。

搜购佛典

鲁迅于1912年5月来到北京,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到达北京的当月,他就在北京琉璃厂购得第一部佛经《观无量寿佛经图赞》。鲁迅与佛教的 “因缘”要追溯到他儿时的生活环境和氛围。为了祈求平安,鲁迅不满一岁就到绍兴老家附近的长庆寺,拜住持龙和尚为师,法号“长庚”。鲁迅幼年时看过很多的民间戏剧,大多都与佛有关。如目连戏,戏中的鬼魂形象活无常,鲁迅就曾在文章中提及,还在《<朝花夕拾>后记》中手绘了一幅“活无常”图,并对各种版本《玉历》中的“无常”作了详细的研究。绍兴的神佛环境使年幼的鲁迅对佛教有了感性的认识。鲁迅对佛教产生兴趣,除了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相关,在佛学思想上,章太炎对鲁迅有较大影响。尽管在一些观点上与章太炎不尽相同,但作为“有学问的革命家”的章太炎确实使他早期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任职期间,佛教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社会教育司的一些同事,甚至亲友,或是佛教徒,或是佛学爱好者,在浓厚的佛学氛围的影响下,对鲁迅研读佛经有促进作用。

鲁迅在1914至1916年间,曾经大量搜购佛经,深入研究佛学。他的购书场所大部分分布在琉璃厂。鲁迅对琉璃厂早有耳闻,1911年1月2日,鲁迅未到北京之前,就写信致在北京工作的好友许寿裳:“闻北京琉璃厂颇有典籍,想当如是,曾一览否?”4月12日的信中又问:“北京琉璃厂肆有异书不?”1912年初,鲁迅应蔡元培之邀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同年5月5日随教育部到北京,5月12日就来到琉璃厂的书肆买书,《鲁迅日记》载:“星期休息……下午与季茀、诗荃、协和至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傅氏《纂[籑]喜庐丛书》一部七本,五元八角。”鲁迅下功夫研读佛经的几年,曾在位于琉璃厂的多家书店购买大量佛经和佛教艺术方面的书籍。其中,保古斋是一家经营古玩为主的知名店铺,鲁迅曾在此购买《阿育经》《付法藏因缘经》。神州国光社总部在上海,北京琉璃厂有分支机构,鲁迅曾在此购买《唐人写法华经》残卷。直隶书局发售各省的书籍,图书品类十分全面,鲁迅常在此买书,曾光顾直隶书局30余次,购买金石学、文学、医学、考古、美术等类别的书籍。有正书局于1904年在上海创办,是《时报》报馆附属机构,兼有出版发行业务,首创用珂罗版印名画和汉魏六朝碑刻,还出版善本古籍、历史、文学、佛学等方面书籍。鲁迅在琉璃厂的有正书局购买了《释迦谱》《选佛谱》《法句经》《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华严经合论》《决疑论》《维摩诘所说经注》《宝藏论》《心经金刚经注》《佛教初学课本》等书。1914年6月3日就在有正书局购买佛经论及护法著述等共13部23册。富晋书社,又称富晋书庄,开设在琉璃厂东端杨梅竹斜街青云阁商城内,书社销售古籍版本书、金石考古类书及珂罗版书帖、字画等。鲁迅到青云阁购物、喝茶、吃饭,也常去富晋书庄买书,购买过《唐三藏取经诗话》。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创立于上海,出版西方学术名著及当代名家作品,整理编辑重要古籍,出版各科杂志多种。鲁迅与位于琉璃厂的商务印书馆来往极多,《鲁迅全集》中提及150余次。1915年11月13日,《鲁迅日记》载:“下午往留黎厂……遇孙伯恒,遂至商务馆坐少顷,观土俑及杂拓本并唐人写经。”鲁迅翻译与合译的多种书籍都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除了琉璃厂的书肆,鲁迅还去过东亚公司、东交民巷书店、东安市场、厂甸等地购书。

鲁迅所购买的佛书几乎涉及中国佛教各个流派以及佛学的各个方面,如《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心经》《华严经》《阿弥陀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佛本行经》《居士传》《高僧传》《法苑珠林》《一切经音义》《阅藏知津》等。对于具有研究价值的佛教典籍,鲁迅还曾全文抄录过。在《鲁迅日记》中记载:“夜写《法显传》起”(1916年3月3日)。“夜写《法显传》讫,都一万二千九百余字,十三日毕”(1916年3月16日)。鲁迅还曾与其他版本进行校勘。《百喻经》译文简练,故事情节生动,还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鲁迅收藏该书3种版本,认真予以校订,曾于1914年南京金陵刻经处,“施洋银六十元”捐刻《百喻经》。

搜求碑帖拓片

鲁迅在北京居住的14年间,到琉璃厂480多次,除了购买各类书籍3800多册,他还购买了4000多枚拓片,其中的一个重点是佛教造像和有关佛寺的碑、铭、志、记等。鲁迅在教育部工作的职责是主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美术展览、文艺和搜集古物等事宜。由于工作的责任,也因为鲁迅的喜好,他一直以来都对古物非常珍视。20世纪初,外国考古学家和各种身份的人物不断到中国考察,掠夺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鲁迅曾说:“中国人之于古物,大率尔尔。”他当时认为中国人对本国的文化遗产不够重视。鲁迅在《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提到了传播美术的三条措施,即建设事业、保存事业、研究事业,号召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本文开头提到的鲁迅藏天龙山第二三窟的造像拓片的原石,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被盗走,并售卖到日本、欧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在售卖石刻造像的同时,盗者还售卖造像拓片,以获取更高额利益。鲁迅于1931年在上海西泠印社购买的这8枚天龙山石窟造像拓片,如今看来显得非常珍贵。然而,鲁迅搜集这些造像拓片的原因是什么呢?

《百喻經》,天竺僧伽斯那著,1914 年金陵刻经处刻,鲁迅捐刻本。

1915年,鲁迅购书款“总计四三二.九六三○”,较前两年有大幅增加,主要用于购买金石学著作和搜集金石碑帖。鲁迅从1915年4月起,大量收集汉代画像和六朝造像拓片,在《鲁迅日记》的“书账”中大多清晰记载,1916年购买的拓片达到1200余枚。1917年,鲁迅购买的拓片达到1800余枚,并且很多都是大宗购买。如本年3月18日,购买洛阳龙门题刻全拓一份,大小约1320枚,费用33元,占去了他月俸的1/10。鲁迅收藏的主要范围是从汉代、六朝至隋唐的碑拓和造像,地域有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四川等。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鲁迅藏拓片共6000余枚,大部分都是在北京琉璃厂的敦古谊、式古斋、德古斋、富华阁等十多个贴店购得。

鲁迅所收藏的拓片中,佛教造像和有关佛寺的碑、铭、志、记相关的拓片是一个重点。鲁迅收藏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拓片对佛教进行研究,并从造像题记中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政治和宗教等情况。《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是研究唐代政治斗争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鲁迅曾抄校此碑,并撰写考证性文章。鲁迅收藏拓片目的之二是研究中国汉字与书法发展史。鲁迅研究字体变迁,所搜集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墓志及造像数量最大,是因为造像的铭文题记,有大量未见著录的石刻,是研究汉字书体演变的重要史料。鲁迅所搜集的造像题记,很多都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他对收藏的碑拓做了大量的整理、校勘、抄录工作,这数千件拓片,是一个规模恢宏的中国文字变迁史集成。鲁迅曾计划编《六朝碑拓文字集成》《汉画像集》。从文字发展史的角度,鲁迅更希望能够编成《中国字体变迁史》,他曾在与亲人和友人的书信中多次提到计划编撰此书。其中最后一次提到是在1933年6月18日,致曹聚仁信中又谈到想编撰《中国字体变迁史》一事:“我数年前,曾拟编中国字体变迁史及文学史稿各一部,先从作长编入手,但即此长编,已成难事,剪取欤,无此许多书,赴图书馆抄录欤,上海就没有图书馆,即有之,一人无此精力与时光,请书记又有欠薪之惧,所以直到现在,还是空谈。”由此可见,鲁迅对汉字的演变进行过深入研究,尽管没有完成《中国字体变迁史》,但他在《中国语文的新生》《关于新文字》《论新文字》《汉字和拉丁化》《门外文谈》等一系列文章中都提出了见解。鲁迅还曾想编纂一部六朝碑拓文字集成,因此编写了《六朝墓名目录》26页、《六朝造像目录》192页、《六朝墓志目录》35页和《直隶现存汉魏六朝石刻录》80页,可见鲁迅对汉魏六朝文字情有独钟。鲁迅还想将他收集的佛教绘画和石刻拓片集结出版,在1934年3月6日致姚克的信中说:“我在北平时,曾陆续搜的一大箱,可拟摘取其关于生活状况者,印以传世,而为时间与财力有限,至今未能,他日倘有机会,还想做一做。”鲁迅所说的“一大箱”,就是指他在北京时期搜集到的石刻造像拓片,但始终没能如愿付印出版。

佛寺考察

为了研究佛学,鲁迅在北京期间还去过一些佛寺进行考察、瞻礼。他去过的寺院有陶然亭慈悲庵、法源寺、雍和宫、圣安寺、崇效寺、龙泉寺、香山碧云寺、卧佛寺、宣南龙泉寺、贤良寺、护国寺、白塔寺等。以下简要介绍几处。

鲁迅初到北京住在绍兴会馆,往南不远就是陶然亭。元代时这里建慈悲庵,1912年5月19日,鲁迅与许寿裳同游陶然亭,对这里的文物感兴趣:“其地有造像,刻铭文,寺僧云辽时物,不知诚否。” 陶然亭西侧的龙爪槐胡同内有龙泉寺。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补·壬集》同治元年(1862年)九月初九载:“独行至南下洼子游龙泉寺,观壁间石刻唐人所书《金刚经》。进方丈室,观寿山石十六尊者像……”鲁迅曾于1912年10月15日到此考察,但认为此行“不值”。

法源寺,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始建于公元696年,七进六院,藏有历代文物,是市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1913年5月6日至13日,法源寺举行纪念释迦文佛降世2940年大会,佛教法物陈列所将寺内法藏宝物、古佛、舍利陈列出来供人观览。鲁迅曾于1913年5月8日、10日到此考察。

雍和宫,位于北京安定门内东北侧,建于1694年,为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内所藏佛教文物极多,其中五百罗汉山、檀木大佛和金丝楠木佛龛被称为“木雕三绝”。鲁迅和同事曾于1913年8月12日到此,“午后同戴芦舲、许季上游雍和宫,次至历史博物馆”。

  鲁迅藏《天龙山石窟供养人像拓片》(天龙山石窟第3窟)

圣安寺,位于宣武门外南横街西口,始建于金代天会年间(1123-1135年),明清进行过修葺。圣安寺大雄宝殿内原有三世佛像和佛教故事壁画。鲁迅曾几次到圣安寺,都与许季上有关。许季上即许丹,字季上,精通梵文,佛学造诣深,与鲁迅交往密切。1915年12月17日,许季上花钱雇人打扫圣安寺,鲁迅资助了两元钱。此后两次去圣安寺是许季上夫人逝世去进行吊唁。

  (日本)小野玄妙著,大正十五年(1926)东京甲子社书房出版《佛教美术》。

香山碧云寺与卧佛寺。碧云寺是北京的著名古迹,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依山而建,林木浓郁。1921年5月,鲁迅二弟周作人生病许久未愈,住进碧云寺休养,鲁迅经常到碧云寺探视,还多次到卧佛寺为正在研究佛经的周作人购买佛经,再送到碧云寺,直到9月21日周作人病愈回家。北京有两个卧佛寺,一个在西郊,另一个在崇文门外东花市斜街。东花市斜街的卧佛寺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鲁迅曾四次到这里的卧佛寺为二弟购买佛经。

护国寺与白塔寺。护国寺,位于西城西四牌楼北侧,始建于元代,明清重修。寺院前后五进,园中碑刻甚多。护国寺庙会非常有名,逢七、八开放,鲁迅在西直门内八道湾居住时离护国寺很近,经常到此。白塔寺,位于阜成门内大街,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清末民初,白塔寺庙会每月逢五、六开市,鲁迅入住西三条居所后曾到过此地。

通过对鲁迅搜购佛经典籍、收集佛教相关碑帖拓片、到访过的寺院进行梳理,可以给我们勾勒出一个鲁迅在北京的佛学活动地图。鲁迅在北京时期研究佛学的原因有很多,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说:“他对于佛经知识当做人类思想发达的史料看,借以研究其人生观罢了。别人读佛经,容易趋于消极,而他独不然,始终是积极的。他的信仰是在科学,不是在宗教。”鲁迅对佛教的研究,从系统性的佛教书籍中,从佛教造像题记中,窥悉出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状况。郑欣淼在《鲁迅与宗教文化》一书第二章“鲁迅与佛教”中谈到:对鲁迅来说,读佛经还是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社会历史,寻找社会病根。鲁迅采取了“沉入于国民中”与“回到古代去”,就是要进一步认识中国社会,探索国民性的弱点;要认真考察中国历史,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诊察封建社会的痼疾,寻找针砭国民性的药方。

2021年,“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展出,想必是鲁迅与佛教文化的又一次结缘,展出的文物不仅为我们研究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让我们体会到鲁迅的艺术收藏范围之广。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大影响,鲁迅在北京的佛学活动情况足以体现他对佛学研究之重视、对佛学研究之透彻。佛学研究博大精深,鲁迅研究佛学的路径与方法,或许对今天研究佛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琉璃厂佛学拓片
琉璃厂的传说
清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的探索与演进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印象·琉璃厂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蕅益智旭对《论语》的佛学解读
琉璃厂重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