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提升策略探析

2021-08-23 00:19石维钊
新西部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雁塔佛教文化喷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城市为了顺应这一要求,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和改善城市形象。西安大雁塔景区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提升自己形象,研究大雁塔的形象提升工程对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近五年来,西安的城市建设把历史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凡是来西安旅游的人一定要来大雁塔,一方面因为大雁塔自身的名气,另一方面,西安在大雁塔景区建设了亚洲第一大音乐喷泉。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雁塔景区即使是平日也是游人如织。大雁塔景区的建设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提升自己形象,研究大雁塔的形象提升工程对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大雁塔的历史及其景区的建筑风格

大雁塔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足以说明这个景区的魅力所在。大雁塔景区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全国各地游客参观。该景区以大雁塔为核心,在周围建造了很多仿唐建筑。南北各建有一个广场:南广场,北广场。慈恩寺的正门的前面就是南广场,南广场除了一些花坛和座椅之外,主要是几米高的一个玄奘全身石雕。这个雕像的正南面是另一个备受大家欢迎的景点。大雁塔的正北面就是北广场。北广场的音乐喷泉最受大家欢迎,观看喷泉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大雁塔的东西侧有“唐诗花园区”“法相花坛区”等几个景点供游人及市民休闲娱乐。大雁塔景区的核心就是历史悠久的大雁塔。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为唐代诗人玄奘藏经而修建。大雁塔最初的建筑图样是模仿印度著名的也是惟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大觉寺)而建造的。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阁楼式砖塔,最初为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后来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固定为今天的七层塔身。大雁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当然具有佛教文化的建筑特点。但是,唐高宗为了配合长安城的总体建筑风格,对大雁塔进行了改建,此后又由于火灾和战争等因素进行了几次修缮。在修缮的过程中也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凝聚了中國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大雁塔的正北面就是北广场。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分为三个部分,中央为主景水道,两侧各是其他景区。北广场的主题就是音乐喷泉广场,水面面积大约两万平方米。广场内有两个百米长的群雕,八组大型人物雕塑,四十块地景浮雕。大雁塔景区的建造过程、构成元素、布局都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从以上大雁塔的建造过程,构成元素,历史文化和布局构造来看,城市形象的提升工程是一个复杂、全方位的过程,不可能简单地去考虑一种因素或者几个因素。在建设过程中,建设者要同时考虑更多的因素。那么,建设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升大雁塔景区的形象?这一建设工程对整个城市的形象提升又具有什么意义?

提升景区形象工程的策略

1、文化的角度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一般的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Culture)在拉丁语里原意是耕种、居住、练习的意思。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或者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性的复合体。《词海》则认为“文化”一词有三种含义:其一,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其二,泛指一般知识,包括文化知识。Bhagat(1990)认为文化是指那些规范、角色,信仰系统,法律条文和价值观等所构成的意义整合体,其间具有机能性联系。根据以上对文化的理解,大雁塔属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大雁塔这个建筑,历史久远,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及文化和佛教文化,所以提高大雁塔景区的形象时,一定要考虑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用具有历史特点的资源来体现文化的意义,如颜色以暗红和白为主色调,灯柱雕刻唐朝著名诗人的诗歌,在广场上放置唐朝著名诗人的大型雕像。当然,大雁塔也是处在当代的一个历史建筑,提高景区的形象时,也要考虑现代元素,比如播放的音乐也可以是一种现代音乐或者民族音乐。总之,不管利用何种文化资源,语言的、建筑的、音乐的、形象的,都要考虑景区的历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点,西安这个城市才能更加具有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具体选择的方式

大雁塔景区选择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展现城市文化意义和历史特点。首先,建筑的风格。大雁塔是阁楼式砖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这种建筑也属于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一种体现文化的方式。景区的其他建筑更多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建筑,比如说对称的概念;比如说斗拱建筑的方法;比如多采用红色,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丰富的意义;大雁塔层级也体现了佛家文化意义;音乐的选择,播放各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典音乐,在节日里,会播放一些喜庆的音乐,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文字诗歌大都选择唐朝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体现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石雕形象选择了很多唐朝诗人的雕像。大雁塔建于唐朝,吸收当时唐朝文化的特点,又因为大雁塔结合佛教文化,在重大节日里,这种中国文化的元素更是比比皆是。所以,大雁塔景区的提升手段和方法理应体现出中国唐朝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特点。所以,在提升形象工程时,采用了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营造出一个立体的氛围。

3、方式之间的配合

广场建筑风格和周边建筑之间的风格的配合,因为大雁塔景区主要以唐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要特色,所以景区的建设要融入各种各样的唐朝和佛教文化的建筑风格。但是城市要发展,周围又存在着大量的现代样式风格建筑,所以建设者要对周边的建筑进行一些改造,给周围的建筑加盖了一些具有唐朝风格的屋顶,把房屋的颜色也换成和大雁塔景区协调的红色。同时在这些建筑的四周挂了一些红色的灯笼,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元素,从而使周围的环境和大雁塔北广场协调一致。喷泉表演也是一个多重表意方式的结合。这种结合注重了不同意义资源的配合。比如喷泉喷出的造型、高度和音乐节奏的配合。灯光也随着喷泉、音乐节奏的变化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建设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文化意义,这些不同文化资源的配合就非常的重要。只有这些资源共同协调、配合才能从视觉、听觉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总之,音乐、喷泉、文字、灯光都是表达意义的资源。这些单独的资源只有配合起来才能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才能营造一种美好的形象,给游客带来一种感官上的享受。

4、历史和现实需要和现代元素的结合

用不同的方式传承文化,还要注重和现实需要结合,并且融入现代元素。人们来到景区具有很多的实际需要,比如,吃、喝、住等需要。所以,这些建筑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比如,在广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餐饮行业,比如肯德基快餐店。不但保持建筑的风格,而且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同时,在广场的周围引入了不同的酒店入驻,满足了游客住宿的要求。广场下边建设了一定的地下车库,满足了人们停车的需要。广场上还配置了直饮水的提供设备。在节日里,采用现代的无人驾驶购物车,给人们提供各种饮料的服务。另一方面,突出历史和文化的同时,也要融入一些现代元素。比如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展示文化意义,比如灯展和各种各样的音乐舞台的搭建。在慈恩寺两旁的步行道,还设置了一些小的摊位,出售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不但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宣传了西安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一定的文化效益。在慈恩寺周围的树木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灯饰,每到晚上非常漂亮,吸引游客不断驻足拍照。在建筑的屋顶上也同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灯饰,晚上从空中可以看到大雁塔广场和周边建筑的恢弘气势。除此之外,广场上的路灯系统都采用了具有古代风格的激光灯,节日晚上的时候不断地变化色彩,给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从以上的分析中,建设者在大雁塔景区的提升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一,文化和历史的因素。文化代表这个城市的历史,体现着这个城市特点,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西安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二,不同方式的选择。大雁塔的结构融合了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建设者选择各种不同的资源提升景区形象时,不但要突出唐朝文化,还要注重体现佛教文化。选择哪种文化资源去表达文化意义,是由具体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三,不同的方式之间的配合。只有不同方式或者文化资源协调的配合,比如音乐和喷泉形状,灯光以及摇摆的样式都应该相互的配合,才会给游客多种感官上的体验,使游客融入历史,感受西安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繁荣和发展。四,历史、实际需要和现代元素的结合。景区的提升工程不能脱离人们的实际需要,必须把历史文化、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考虑,融入现代的元素。结合大雁塔景区的形象提升工程,建设者在建设其他提升城市形象工程时,也应该坚持以上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 语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渴望更加美好的生活,人们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已经从满足吃、穿、住这些基本的物质生活过渡到更高级的精神生活,开始注重休闲娱乐、旅游等。为了满足这些更高级的精神生活需求,各级政府正在想尽办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雁塔景区建设与形象提升工程就迎合了人民群众这一要求。但是景区的建设和形象提升采用的文化资源,应当如何布置以及这些资源之间如何配合,是很重要的问题。只有在建设时考虑到这个景区的文化特点、各种文化资源之间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项研究对城市其他形象工程具有借鉴意义,甚至对城市的整体形象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一些省会城市或者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都会通过灯光秀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在设计工程时,政府一定要考虑文化、文化资源的选择和配置问题。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这个城市的形象以及特点。所以,该项研究以大雁塔景区的形象提升工程为例,说明了景区提升工程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该项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于提高城市形象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英]泰勒,蔡江浓编译.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第1页.

[2]Bhagat R S,Kedia B L,Crowford S E,Kaplan M R.Cross-Cultural Issues in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In:C L Coper.

作者简介

石维钊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大雁塔佛教文化喷泉
掀起大雁塔的“盖头”来
大雁塔
掀起大雁塔的“盖头”来
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音乐喷泉
喷泉冲凉
会移动的喷泉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佛教与中华文化发展渊源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