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2021-08-23 10:53方严
考试周刊 2021年56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体育

方严

摘 要:体育教育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承载着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初中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一、 引言

在素养教育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育应将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教学的指导理念,要在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发展。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从而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明确教学目标

体育教师要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对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才能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开展个人心理调查

每名初中学生均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教师只有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深入了解其内心想法和心理状态。一般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是:焦虑抑郁、悲观自负、反叛偏激、孤僻自卑等。教师通过有效的调查,将调查结果和学生的生理健康发展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如针对上述表现可在学生人际关系、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管理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等。

(二)开展集体性或小团队心理调查

集体性或小团队在组合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共同的特性,整个班集体或小组所展现的学习风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和发展方向。如很多学生因兴趣爱好或成绩等因素而组成了不同的小组团队等,教师可依据这些不同的特性进行心理健康分析。

三、 优化体育课堂环境,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保持积极心态,创设课堂健康心理氛围

体育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积极的情绪,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逐漸引导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训练,并能够收获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初中学生正处于独立意识形成和发展时期,此时他们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一旦受到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就容易引起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和理解学生,善用语言和教学艺术,本着尊重、平等的教学态度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健康、积极的心态。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常给予学生鼓励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勇于拼搏的精神,如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坚持就是胜利”等格言鼓励他们。当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由于身体接触引发矛盾时,教师可运用积极的语言,培养学生宽广的胸襟,引导其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此外教师也可通过肢体动作给予学生鼓励和关心,如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的眼神、体育比赛后的拥抱、击掌、拍肩、喝彩等,让学生感受教师的鼓励,增强体育课堂的和谐气氛,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

(二)引导学生交流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一个前提条件。体育课堂教学只有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条件下,才能培养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促进团队合作和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由于体育学科本身具有合作学习的特点,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但是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可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譬如教师可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游戏教学、竞技教学等,通过不同的方式促进学生开展团队合作训练,使其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减少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 开展多元化教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兴趣为驱动力,构建积极的心理定势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以兴趣为驱动力推动体育学习。教师可通过设置目标法、创设教学情境或价值引导法等,以竞技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培养其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缺点也容易显现出来。如在同样的比赛中,有的学生能够为集体和个人荣誉而努力拼搏,有的学生则一副事不关己的心态,在比赛中敷衍了事。所以此时就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和体育精神,使其逐渐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价值观,构建学生积极的心理定势。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体育学习品质

1. 树立主动学习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学习实践中体会和总结,正确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价值与作用,并积极思考如何更好、更快的学习体育,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喜欢体育,乐于接受和学习,使其逐渐树立主动学习意识。

2. 正确认识自我和开展自我评价

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的过程,正确认识自我和开展自我评价是个人成长的巨大推动力,也是自我认知的升华。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虚心接受评判和建议的良好习惯,并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开展自我分析和评价活动,使其对自身有正确的认知。初中学生很多时候会忽略对自身的观察和分析,无法深入了解自己,所以一些学生会出现自我否定、缺乏自信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认知以及教学目标要求,对比自己的能力,帮助其慢慢跨越心理障碍。比如在障碍跑运动中,课标要求学生跨栏跑,这对于一些学生而言不能顺利完成,此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其他障碍物,如爬“人字梯”“载物背人”等,这样可以为学生降低一些难度,增强其信心,有助于学生发挥真实的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依据不同学生个性特征,开展针对性体育训练,如对耐力和速度快的学生可进行长短跑训练,对柔韧性强的学生可增强技巧性训练,对于意志力强的学生可进行中长跑训练等。在学生训练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逐渐培养其自信心。对于一些骄傲心理突出、自高自大或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教师也应适时开展挫折教育,启发学生开展自我批判等,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体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