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高学段学生概括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08-23 02:35方丽清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概括能力高年级学生小学语文

方丽清

摘 要: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错觉,只要认真听讲,语文考试就能得高分。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不仅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高学段的学生而言,是先前训练中较少接触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备课方案,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概括能力;小学语文

一、 引言

在高学段的小学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目已呈现出一定的难度,随着语文知识的不断增加,学生已经初具语文思考能力,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概括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小节点,也是为了给日后初中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度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二、 由浅入深,击破概括思维难关

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文学底蕴,要应对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训练是轻而易举的。但对于刚刚接触此类型题目的小学生来说,阅读概括训练则是一个新的领域,这就需要具备抽象的思维方式和精准的语言提炼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具备这些能力,就无法准确地接收文章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从而失分。这不仅需要教师巧妙的指导,更需要精准的“打靶训练”以及实用的做题技巧。

(一)通读文章,了解大意

高学段小学语文课文篇幅已经开始加长,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句来浓缩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仅仅是通过抄写原文来答题,一定是最不凝练、最不符合要求的。要想以短短数字概括一篇几百字甚至千字以上的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文章。学生刚接触文章,可能会因为概括能力有限而慌乱,因此不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章,这很容易导致题目乱答错答。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切勿慌乱,一定要静下心来,读通读懂课文,并在阅读时,画出文章中能够凸显主旨的句子和词语,如起因、经过、高潮、结局以及主人公是谁。提炼出这些信息后,文章内容就被筛选出重点;再思考文章主要发生的事件是什么。然后,再次通读课文,并重点关注画出来的句子,能够复述文章大意后,对重点内容进行必要的强调。比如,部编本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长,而且有叙述、有对话。要想概括文章,就不能急于求成只读一遍。第一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明确主要人物“我”、“爸爸”,还有“伯父鲁迅”,这样就有文章的大体意思——通过各个事件追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师可以设计提问,有哪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受人爱戴”,第二件事是“谈《水浒传》”,第三件事是“笑谈‘碰壁”,第四件事是“救助车夫”,第五件事是“关心女佣”。提炼出以上五个“小标题”,在引导学生将这五件事情串联总结。提醒学生不要只是单纯地罗列,一定要适当添加连接词。所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我”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二)“对症下药”,逻辑通顺

所谓的“对症下药”,讲究的是不同文章要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像写景记叙文,一般都是“借景抒情”,抓住这点就需要学生在通读课文时要着重抓住文章的感情,先把作者的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以此为中心,加上主语、连接语等。如部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观潮时的空前盛况,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钱塘江大潮宏伟气象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雄奇瑰丽景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第二种是写人的记叙文,这样的文章会通过几件事件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首先一定要先用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描写人物的几件事,然后明确作者对此人的感情,这样联系起来,这种类型就可以突破。如部编本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家的男子汉》一文,从题目可以知晓这是一篇写人记叙文。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先找出主人公——作者姐姐的孩子,然后通过描写“他要自己买山楂片和橘子水”“眼泪虽多,但不会轻易流下”“他很坚强,能够静下心来面对生活”这三件事来叙述姐姐孩子的性格特点,是既可爱又坚强,表达了作者对他又喜爱、又敬佩的思想感情。

第三种是回忆类记叙文,这样的记叙文一般以回忆家乡或者追忆人物为主,一定要抓住中心,解答题目要以“作者通过回忆某件事/某个地方/某个人,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为思路。

三、 强化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概括文章还要具备逻辑顺序,文字流畅自然。在组织语言的时候,语文教师要着重教会学生注重组织语言的技巧,让学生的概括语言更清晰、明了,还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来写。一定要先找好文章的中心,以中心为轴来组织语言,概括语言一定要以主语为开头,然后叙述。还要注意多余信息的删除,减少语言赘述,使句子更加簡明扼要。

(一)加以引导,强化练习

小学阶段仍然处于读书认字的阶段,虽然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已经能够熟识拼写大部分的字,但如果将这些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段话,还是略显不足,更难的是对辞藻的运用不熟练,容易造成词汇运用不当,曲解文段的意思。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有意向学生教授更多的成语词汇,使学生在进行概括时能通过成语将语句进行联络,使概括的内容更具体也更具有逻辑性。同时,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把握学生对各类文体的理解程度,有的学生在记事类文章的概括上能力出众,但对人物类文章的理解却不尽人意,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强化练习,以免造成学生对不同文章理解的偏差。如果教师布置的练习学生完成后,就不再进行后续的修正,那么就丧失了练习的意义,就会适得其反地让学生厌倦练习。所以教师在对学生上交的练习作业应一丝不苟地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汇总统一讲解。而对学生练习的评价也是一个考验教师本身的概括能力和提高教师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个体不同,性格不同,思维能力也不同,教师却只有一个,或许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有小部分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无法跟上全班统一进度,导致成绩不理想,教师不能急于求成,甚至用放弃小部分学生来保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对待这一小部分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多点耐心,细心讲解甚至换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指导,保证学生能对学习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追上班级的进度,向班内成绩优异的同学学习。

猜你喜欢
概括能力高年级学生小学语文
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漫谈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体会
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谈如何提高记叙文的概括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