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心”开始

2021-08-23 01:05赵丽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

赵丽蓉

摘要: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严峻的课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2-0063-02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青少年自杀人数逐年增多,中国5至24岁的自杀人数每年竟高达15万人以上。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条条消失了的年轻生命。这警示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受认知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发展的限制,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社会现象,不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引发紧张、焦躁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流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有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现象。据调查,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疾病,特别是厌学和人际关系问题显得特别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资料表明,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问题,甚至诱发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分溺爱。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三对夫妻一个孩,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这种过分溺爱的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一年级新生自己不会穿衣服、系鞋带的非常普遍,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

2.学习压力。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

3.缺少关爱。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

4.自身缺陷。有个别学生认为自己长相不好看或身体残疾,别人讽刺、挖苦,被同学起外号,使他们心理受到伤害,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谎、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

学生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高度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这既是人民教师的义务,更是肩负的责任。

1.让每一个孩子学会悦纳自己

通过心理教育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学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做情绪的主人”“学会欣赏”“做最棒的自己”等心理专题教育,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论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黑或白,或健或弱,试着接受和珍爱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欣然接受自己的身体,接受既定的事实,不要去羡慕别人,不要和别人进行无谓的比较,不活在他人的评价里,也不过分自卑;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失或者身体缺陷能够正视和接受,并以勤奋努力等替代,决不回避,更不自暴自弃。要让孩子接纳自己,爱自己。

2.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通过班会,利用身边真实的案例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和引导。当受到挫折时不悲观,不失望,从中找到光明和温暖及令人鼓舞的一面,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在挫折中看到胜利的希望,直面挫折,挑战逆境,这对他成长成功都非常重要。

3.与人为善 和谐相处

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快乐和幸福。我们要培养孩子和周围人建立起良好关系的能力。要学会欣赏别人,不断学习他人的优点,自己也会不断进步和成长。在交往中逐渐学会以诚恳、平等、谦虚、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在与人交往中,要处处与人为善,并信任尊重他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出现不愉快就会有人安慰你,帮助你,不使你陷入郁郁寡欢的孤独之中。可以通过一些事例给学生讲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前几年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就是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而走向犯罪,毁了两个家庭的幸福,可见与人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4.开设家长课堂  守护心理健康

经常听学生们说,不学习时妈妈是慈母,学习时妈妈是“老虎”,因为学习成绩不佳,家里也是“鸡飞狗跳”,所以,有些孩子畏惧学习,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为了进一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现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家校共育,学校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课堂。通过专家指导和引领,使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让家长明白,孩子无论优秀与平庸,健康与疾病,我们都要接纳他,无条件地接纳他,爱他保护他。多陪伴孩子,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和孩子做朋友,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从而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同时需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孩子们用健康阳光的心态去拥抱美好的未来。

编辑/卫 虹 终校/张 旗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是小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