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自我感受负担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2021-08-24 10:01李雪莉于军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消极条目出院

李雪莉,于军华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59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已经成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手段。有研究显示,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激情境中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方式,在应激事件与身心健康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何种应对方式直接影响介入术后康复效果。有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普遍存在担心拖累他人或成为照顾者负担的心理,自我感受负担较强[2]。而自我感受负担的存在又会引发抑郁、自责等负面情绪,进而引发患者身心应激反应,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鉴于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和患者康复的关系,本研究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自我感受负担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0例,女40例;年龄36~62岁,平均(45.65±2.1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 h,平均(2.62±0.64)h;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55例,高中以下35例。本研究经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诊断标准;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入院后24 h内接受手术。(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出血性疾病;②介入治疗后病情不稳定;③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心律失常及肺功能不全;④合并严重肌肉骨骼疾病;⑤患有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⑥依从性差。

1.3 观察指标

1.3.1应对方式 于术后1 d、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通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4]评价患者应对方式。该问卷包括2个维度,20项条目,每条项目采用Likert-4评分法,即积极应对(12项条目,12~48分)和消极应对(8项条目,8~32分)。积极评分越高、消极评分越低,患者应对方式越好。

1.3.2自我感受负担 分别于术后1 d、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通过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5]评估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包含3个维度,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没有-总是”分别赋予1~5分,总分10~50分,分数越高,自我感受负担越重。

1.3.3问卷质量控制 于术后1 d、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门诊复诊时使用问卷及量表进行评估,向患者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相关内容,指导患者独立完成量表填写,完成后现场回收,本研究中分别发放90份问卷及90份量表,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应对方式出院后3个月、出院时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术后1 d,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术后1 d;出院后3个月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出院时,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SCSQ 评分比较分)

2.2 自我感受负担出院后3个月、出院时患者SPBS评分分别为(20.39±2.61)分、(30.11±3.06)分,均低于术后1 d的(38.13±3.07)分;且出院后3个月SPBS评分低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316,P<0.001)。

2.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SPBS评分与SCSQ评分的相关性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SPBS评分和积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r<0,P<0.05);和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r>0,P<0.05)。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高效方案,临床应用广泛。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效果和患者采取的应对方式息息相关[6]。一般而言,采取消极应对的患者往往术后健康管理依从性较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不利于术后康复。因而,如何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应对方式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有研究中指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即自我感受负担越重,患者越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7]。自我感受负担是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需要他人照顾而产生的负罪、沮丧和内疚等负面情绪的综合表现,会影响患者的行为模式。并且,不想成为他人的负担是患重大疾病患者决定停止治疗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3个月、出院时患者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术后1 d,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出院后3个月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出院时,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时患者SPBS评分低于术后1 d,且出院后3个月患者SPBS评分低于出院时,表明随着患者的不断恢复,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不断降低,也越倾向于积极面对疾病,这也初步推测自我感受负担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关系。分析其原因,介入治疗后1 d,患者仍需密切监护,此时患者完全依赖他人进行术后健康管理,会对家人以及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内疚感以及自责感,且患者因手术创伤产生的生理应激反应仍然存在,以上因素均会加重患者压力及痛苦,此时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较重,治疗康复信心不足,会促使患者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当前的应激事件。术后恢复期间,医护人员会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利于提升患者对病情管理、术后恢复的认知度,以及自我情绪调节能力,进而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也随之降低。自我感受负担越轻的患者能承受的压力更大,且随着患者的不断恢复,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可大大增强其康复信心,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利于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疾病[8]。本研究中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SPBS评分和积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和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进一步验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自我感受负担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针对上述情况,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医护人员在患者介入治疗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负罪、沮丧和内疚等负面情绪。也要为家属提供高效的沟通及照护技巧,要求家属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尽量将健康、积极的一面展现给患者,给予患者必要的情感支持。在介入治疗后,医护人员要采取发放宣教手册、视频教学等方式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科学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高危因素,联合家属监督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作息、运动习惯,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从而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以期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疾病,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自我感受负担和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临床可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以期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消极条目出院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让自己发光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